◉ 第 140 章

2025-03-22 07:20:29

胤祀还不知道, 他口中的纳兰·明珠此时正兢兢业业地给他组班底呢。

所以说事事难料嘛,他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还什么都没有做呢, 他这边不仅有了天然盟友——钮祜禄氏一族。

他的外祖还给他拉来了一个官场老狐狸——纳兰·明珠。

他的舅舅法喀正努力往上爬,好给他的妹妹与外甥撑腰。

他现在还在与郑宣商议着,怎么在宫里瞒天过海,训练自己相中的人手呢。

瑾华打发了大阿哥的人后, 便将这件事情放下了, 与她生了龃龉的是惠妃, 她无意将这些矛盾延续到下一辈。

但要她如何如何帮助大阿哥那也是不可能的,她所有的资源即使不用在胤祀身上,也还有钮祜禄氏一族要关照呢, 且没有那么大的胸怀去帮助大阿哥他们。

她跟胤祀深谈过, 胤祀想与哪个兄弟交好都没有关系,毕竟康熙是更倾向于看到儿子们兄友弟恭的。

胤祀若愿意投其所好,多得到些康熙的偏爱也是好的。

不过, 胤祀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太可能达到康熙的要求, 但大面上还是能与众兄弟相安无事的。

毕竟,与他作为对手的都是成年后的兄弟,现在, 大家还都是一片青涩的样子。

便是如今心思最重的太子, 想得最多的, 也是自己是不是康熙最看重的儿子, 能不能肩负起未来大清的江山。

他与大阿哥的争锋相对, 更多的是青年人的意气之争, 而不是后来你死我活的政治敌人。

瑾华不会干涉胤祀的选择, 反正有她在,加上胤祀的聪慧,也不会让康熙对胤祀产生什么不好的印象的。

乾清宫里,康熙收到大福晋顺利产下皇长孙女的消息后,虽心中有些遗憾,但到底是孙辈的第一个孩子,还是赏了不少好东西过去。

瑾华看康熙放了赏,便也跟着赏了些东西过去,都是让琼樱按着规制挑的东西,不算贵重,但也挑不出什么错处,想必其他的妃嫔也是差不多的做法。

娘娘,皇上来了。

瑾华忙起身去外迎接,行礼后,便引着康熙在临窗小榻上坐下。

她坐在另一边,笑吟吟地问道:皇上这几日不是忙着政务吗?怎么有空过来臣妾这儿?说着,递了杯茶给他。

朕听说,大福晋生产的时候,你去帮忙了?康熙接过茶,饮了一口就放下了,瑾华这儿的茶如今没了往日的清香,他也就没什么兴趣细品了。

这是臣妾应该做的。

瑾华笑道,怎么还值得您亲自跑一趟?康熙握住瑾华的手,感慨道:朕是想起你当日生产的不易,实在是坐不住,就来看看你。

瑾华拍拍康熙的手,笑着安慰: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皇上不必时时记挂。

她真诚道:那时候,您能日夜兼程地赶来,已经让臣妾很是感动了,如今胤祀都大了,您将此事忘了吧。

康熙轻叹,瑾华还是这样待他赤诚,他如何能告诉瑾华,她的生产,其实,他算得上是袖手旁观的呢?不过,听瑾华的意思是,她已经完全将此事放下了。

康熙细细打量瑾华的神色,发现她很是认真,便也彻底松了口气。

他笑着说道:也是,过去的事情咱们都不提了。

瑾华点点头:这才是呢,咱们应该多往前看,未来的日子才是要紧的呢。

是极是极,哈哈哈。

康熙畅快地大笑出声,便将这件积压在心底的事情彻底放下了。

两人又说了一些话,康熙便回了乾清宫。

等康熙走后,瑾华收了脸上的笑容,康熙时常提起她当初生产的事情,她早就觉得不对劲了。

后来,便让郑宣去查了下,孝庄已经崩逝,她身边的人也不是都如苏麻喇姑那样对她忠心耿耿的。

这宫里,没了靠山的宫人总归是过得没那么如意的。

慈宁宫也是如此,孝庄崩逝后,人走茶凉,如苏麻喇姑那样在康熙心里有点地位,还抚养着十二阿哥的,自然过得极为体面。

更不要说,孝庄还将一部分的人脉交给了她。

但慈宁宫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好的运气的,有几个老嬷嬷过得就不如从前体面了。

瑾华也不是会为难人的性格,她知道后,便让郑宣用银子开道,这样磨了许久,才终于有了只言片语的消息。

瑾华从这些消息中抽丝剥茧,分析出,那时候,康熙与孝庄必然是达成了什么默契,让康熙在她生产之事上插不了手。

所以,康熙才会耿耿于怀,瑾华知道,帝王的愧疚之心就是把双刃剑,他心中对你愧疚怜惜的时候,这把剑是对着旁人的。

若他心中觉得这愧疚无从排解,觉得烦躁的时候,这把剑就不知道会对着谁了。

所以,刚刚趁着康熙提起这件事情时,瑾华才会顺水推舟,让康熙将这件事情放下。

瑾华说的也是实话,过去的,不愉快事情,何必一直提起来说呢。

反正,如今好好活着的人是她,再说了,康熙再多的愧疚也挽不回自己那时的无助和惶恐。

换了个真的在如今的环境下教养长大的,或是心性比较软弱的女子,当初能不能活下来,且两说呢。

这么些年下来,瑾华也算是看透了,在康熙心里,最重要的自然是江山,其次是他自己,再次是他的太子,最后是他的其他儿女们。

这后宫这么多的女子中,他当初刚刚亲政时权衡利弊下纳的就剩荣妃和惠妃了。

这两个人,现在,一个隐身,一个被圈禁。

康熙也早就忘了那段艰难的时光了吧。

如今,他乾纲独断,后宫的女子除了几位位份高的,差不多都是他消遣的存在了。

瑾华倒不是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在康熙的心中没有任何分量,而是,她有自知之明,她在康熙心里,充其量就是个有名有姓的后宫女子,不能轻慢罢了。

不然,她也不会每次都是被他舍弃的存在了。

好在,瑾华在这一块素来想得明白,她从来都知道,男人是靠不住的,尤其是这样的封建帝王,更加得靠不住。

所以,她刚入宫的时候,就借着自己钮祜禄贵女的身份,做出了好些东西,来给自己增加筹码。

倒不是存了争宠的心思,她总要在这后宫中立足脚跟的,总不能让自己无声无息地消失吧。

瑾华轻叹口气,记忆中自己对康熙是动过心的。

那一帧帧快要发黄的回忆中,两人携手同游于朦胧的江南烟雨中时,她有过恍惚,觉得陪在自己身边的人,也许就是对的人。

好在,现实很快较教她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娘娘,十阿哥来了。

琼樱的声音将瑾华从回忆中唤醒。

瑾华听到胤祀来了,哪还有空悲春伤秋,忙挂上笑脸,急忙忙就往正厅去。

儿子给额娘请安,额娘万福金安。

胤祀恭恭敬敬给瑾华请安。

快,快起来。

瑾华将人扶起,笑着说道,今儿来得早,功课都做完了?是,儿子下学第一件事情便是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额娘放心便是。

瑾华点点头,说道:额娘知道你自律,就白问一句。

说完便忙着吩咐琼樱张罗晚膳:额娘知道你爱吃素食,额娘都让人备好了,待会儿你多用一些。

胤祀听着瑾华殷殷叮嘱,只觉一日的疲劳都消去了不少。

母子俩落座的时候,也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他们边用膳,边聊天,其乐融融的。

毓庆宫中,太子这几日因着康熙给了他不少政务处理,加上索额图与他分析时政。

等到了傍晚,才迈出书房,一出书房,宫人就将大阿哥得了个格格的事情跟他汇报了。

太子听到消息后,大笑出声,便是索额图也满面笑容的。

他道:殿下,您也该备下些礼物送去,恭贺大阿哥喜得贵女才是。

对对对,快,小柱子,赶紧的,送些小格格喜欢的物件过去。

小柱子笑着应是,退下去张罗了。

笑了一会儿,胤礽脸上的笑容便落了下来:孤还笑话大哥得了个女儿,孤连女儿都没有呢。

说着还叹了口气。

索额图忙安慰道:殿下莫急,还有一年,您就能与太子妃大婚了。

听了索额图的话,胤礽心里才好受些,这才继续与多额图又闲聊了几句。

看天色已经不早了,索额图便提出了告辞。

永寿宫里,瑾华也在说着胤礽的事情,她隐约是记得太子大婚时年纪已经有些大了,但具体是几岁,她就不记得了。

在这里,太子二十岁大婚也算是晚了的,便提了一句:眼看着瓜尔佳氏明年就要出孝了,也不知道,太子的婚事会不会让额娘去操持。

胤祀是知道准太子妃守完父孝就要继续守祖父的孝,然后是祖母的。

这么一想,胤祀心中便唏嘘了一下,不过几息,又将事情放下了,毕竟,他前世可是给太子背了不少的锅的,他没有幸灾乐祸已是他的修养好了。

额娘,您放心,以皇阿玛对太子二哥的看重,他的婚事,皇阿玛必定会亲力亲为的。

说着,他夹了一筷子瑾华最喜欢吃的黄牛肉到她的碗里,笑着说道:到时候,您最多就是听听皇阿玛的唠叨。

瑾华一想也是,以康熙对太子的看重,这事没准还真轮不到她操心,原本她还想着,要不要提前想个章程出来,如今却是不用了。

瑾华开心地多用了小半碗的饭,倒不是她躲懒,而是以康熙的性子,她哪怕用心操办太子的婚仪,多半也是落不到好的。

倒不如省点力气想想怎么在木兰围场玩得尽兴些呢。

作者有话说:二更来啦,谢谢大家^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