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41 章

2025-03-22 07:20:29

后宫众人期盼已久的木兰围场之行终于提上了日程。

瑾华已经将要带去的东西都收拾好了, 还派琼樱去阿哥所问胤祀,看他是不是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瑾华见永寿宫井井有条的,便带着高洋去了一趟承乾宫, 这次木兰围场佟淑毓因为有孕,且怀象并不好,便留在了宫中。

自然的,这宫中的日常琐事, 她也顺带着会再管理一下。

当然了, 宫里没有剩下几个人了, 工作量不大,主要是防着有意外的事情发生时,佟淑毓能拿个主意。

因为事情不多, 佟淑毓便也没有拒绝, 见瑾华来了,她客客气气地说道:准备行李繁琐,你实在不必特意过来一趟。

她请了瑾华坐下, 笑着说道:这些事情本就是平日里处理贯了的,再说了, 这后宫一下子空了大半,累不着我,你特意来一趟, 实在太生分了。

瑾华特意过来, 自然不单单是为了宫务交接的事情, 佟淑毓管了几十年的宫务了, 哪里需要她担心?她来, 是因为:听人说, 你这胎怀得有些艰难, 时不时就要不舒服?佟淑毓慈爱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说道:小家伙是有些闹腾,不过,我甘之如饴。

瑾华看她的样子就知道,这个孩子对她极其重要,但有些话,她还是想问一下的。

我在江南的时候,听说有一户人家的女儿被休弃了回来。

瑾华直接开口道。

佟淑毓疑惑地看着她,瑾华笑笑了,说道: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好吗?佟淑毓知道瑾华不是无的放矢之人,便点点头,欣然应允。

原来,那女子生下的孩子学说话迟,旁的孩子都已经能伶俐地背诗了,那孩子却连阿玛额娘都还不会喊。

瑾华看佟淑毓紧张地捏紧了帕子。

后来,那女子的夫家觉得这孩子有辱门风,就想把他丢弃,那女子坚决不肯,选择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瑾华看向佟淑毓:你说,这女子做得对不对?佟淑毓不解其意,但还是点点头,说道:自然是对的。

瑾华便问道:孩子若真有问题,那女子后来的生活不会轻松的,这样,你还觉得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吗?佟淑毓想了想,还是斩钉截铁地说道:若我是那女子,我也会选择自己的孩子,不论付出什么代价!瑾华笑了笑,继续说道:那女子是个不服输的,她自己就识文断字,便自己给孩子启蒙。

刚开始,那孩子没有什么反应,不过,那女子有心理准备,便也不气馁,不厌其烦地教。

后来,那孩子渐渐长大,开口的第一个词便是‘额娘’。

佟淑毓听得眼泪都出来了,她边哭边笑着说道:我就知道,她的选择是对的,你看,她的孩子不是回应她了么?瑾华也笑着说:是呢,孩子开口说了第一个词后,便如山洪倾泻般,一发不可收拾,每日都像个小喜鹊般,围着那女子叽叽喳喳的。

他还很有读书的天赋,我回京的时候,听说那女子的夫家,正想法子与那女子重修旧好呢。

只是,那女子却不太乐意,两方正拉锯着呢。

瑾华给了个佟淑毓愿意接受的结局,笑着说道:我是想着,怀孩子辛苦,但孩子生下来,会喊阿玛额娘了,就觉得什么辛苦都是值得的。

是极。

佟淑毓笑着问道:后来那女子有回夫家吗?瑾华摇头:我回京了,就不知道了,不过,我想,无论她回不回去,她都能过得很好。

瑾华站起身:打扰了这么久,我就先回去了,你好好休养,听太医的叮嘱,莫要多思多虑才好。

瑾华还是劝了一句,她此次来的目的已经达成,就回去了。

佟淑毓将人送到宫门口,才慢慢地往回走。

墨香小心地扶着佟淑毓,说道:不知道僖皇贵妃娘娘为何要跟主子说这个,这不是让你费心吗?你懂什么,她这开导本宫呢。

佟淑毓笑道,我知道她贯是个宽和的,没想到,都临出行了,竟然还特特过来开解我。

墨香不解道:娘娘何出此言?佟淑毓说道:你没听她说吗?那女子无论回不回夫家都能过得很好,她是告诉本宫,本宫的出身处境都优于那女子,肯定能过得比她更好,没有必要思虑过重,反而让本宫的胎不安稳。

她笑笑:不然,她何必特意过来一趟?墨香直觉瑾华不是这个意思,不过,看着主子似乎明朗了些的笑脸,她选择相信主子的话,反正只要主子想明白了,她就放心了。

看来,僖皇贵妃娘娘真的是个好人。

瑾华不知道自己无心插柳,反而让佟淑毓从自怨自艾中走了出来,她来承乾宫就是为了得佟淑毓的一句准话的。

如今已经知道了佟淑毓的决心,她便也有了计较,横竖这个孩子,她是要想法子保一保的。

回了永寿宫,瑾华刚坐下,琼樱进来说道:据说大阿哥收到了太子的贺礼后,很是不高兴,一直摆着脸色呢。

瑾华听了,刚开始没当回事,细想了一下,问琼樱:你每次去阿哥所,是不是都能听到大阿哥的消息?琼樱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听瑾华这么一问,细想过后,悚然一惊,说道:娘娘这么一说,确是如此。

见瑾华深思,琼樱不敢打扰,但心中很是懊恼自己的不谨慎,还有多管闲事,她干嘛要将大阿哥的事情当作笑料告诉娘娘。

殊不知,旁人说不准已经将她利用了。

瑾华见她紧张,笑着安慰:你别自责,没事的,咱们不是意识到不对了吗?娘娘,奴婢想不明白,幕后之人想要做什么?瑾华摇摇头:本宫也想不明白,左不过是些上不得台面的算计,高洋。

奴才在。

高洋从外面进来,郑宣和曹青云走了后,他的事情多了起来,是以,刚刚回来后,他是去处理事情去了。

瑾华将刚刚的事情跟高洋说了,问道:你在阿哥所有没有遇上这样的事情?高洋虽然不像琼樱那样频繁地往返阿哥所,但偶尔瑾华也会找个由头,让他过去与郑宣他们聚聚。

高洋细想了一下,摇头道:奴才倒没有碰到过有人在奴才面前说这些有的没的。

瑾华一时没有头绪,便对琼樱说到:你下次去阿哥所的时候,若有人再在你面前说些是非,不拘是关于谁的,先把人扣下来再说。

是,奴婢知道了,娘娘放心。

琼樱心中愤怒,若因为她的疏忽,导致娘娘或者十阿哥收到伤害,她必然不会原谅自己。

这让她极为厌恶将她当作筏子的人,她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将这人揪出来。

瑾华没有将这当一回事,只是在她耳边说些大阿哥的近况而已,她又不会因为这个就对大阿哥心生同情,进而想办法帮助他的。

事情其实差不多就是瑾华想的那样,不知是谁给大福晋支了招,说瑾华这人对孩子心软,让她时不时在她耳边说说大阿哥的难处,保不齐,她看不下去了,就肯出手相帮了。

若惠妃能出来,她们婆媳联手,总好过她独自一人面对这深宫的一切,更何况,明年太子就要大婚了,她虽然是大福晋,但如何把握与太子妃相处的尺度,还是需要惠妃教导。

很快,琼樱就将人逮住,带来了永寿宫,那人也很快交待了。

瑾华知道后,嗤之以鼻,也真的是有人说有人就信。

行了,将人放回去吧,这事估摸着是有人想激怒本宫,故意误导大福晋他们的。

瑾华当着那人的面说道。

琼樱应是,便将人抓到的人放了。

娘娘,这幕后之人是想您出手整治大福晋吗?琼樱直接顺着瑾华的话分析道。

瑾华摇头:信息太少了,本宫也不知道对方想做什么。

沉吟了一会儿,瑾华说道:明日就要出发往木兰围场了,你与高洋都警醒些,不要让人钻了空子,琼樱,你再去趟阿哥所,提醒一下胤祀。

是,奴婢这就去,正好,奴婢亲自将人还给大福晋去。

瑾华笑道:你什么时候也这么沉不住气了,好了,赶紧去吧。

琼樱笑道:奴婢这不是气不过吗?去吧,正事要紧。

琼樱离开后,瑾华坐在书房里,好好回忆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

从前,她与惠妃水火不容的时候,大阿哥从没有出现过,甚至,瑾华都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知道自己与惠妃的争端。

惠妃被圈禁后,大阿哥也不像上次那样急吼吼地想办法救人。

直到,瑾华在大福晋生产的时候助了一把,大阿哥这几个字才频繁地出现在瑾华的耳边。

但她如今是掌权皇贵妃,大福晋生产,她去坐镇本就是应有之义,若不是佟淑毓有孕,又是长辈,她也是要过去的。

那时候开始,就有人时常在她耳边说些大阿哥怎么怎么困难的话。

会是谁主导的这一切,又有什么目的?瑾华这次是真的没有头绪,不过,她知道,她现在已经打草惊蛇了,若对方没有放弃的话,肯定很快就会图穷匕见。

若是对方放弃了,那么也会有下一次的算计等着她。

瑾华入宫多年,早已习惯了这样层出不穷的算计,但还是觉得心累。

她愿意接手宫权,很大的原因是想要自己占据主动权。

如今各处的人手都安插得差不多了,这次能这么快将人逮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总算是没有白费了自己的一番功夫,瑾华想到这里,便也不为难自己继续分析这件没头没脑的事情了。

左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①罢了。

第二天,御驾出京,瑾华坐在皇贵妃制的马车上,想起上次还是刚进宫没多久的时候去的木兰围场,颇有种恍然如梦之感。

那时候的自己,还有一股子热血呢,敢深夜里带着人去搜寻康熙的下落。

不过,瑾华想,若是这次康熙遇险,她还是会救的,毕竟,比起做皇帝的兄弟,肯定是做皇帝的儿子,日子要好过得多!一路上顺顺利利地到了目的地,瑾华安置好后,便来到了阿哥们的帐篷群里。

照理说,这里现在有成年的阿哥们住着,瑾华是不好过来的,不过,谁让现在瑾华是掌权皇贵妃呢,她以关心皇子阿哥的名义过来看看,谁也不能说什么的。

额娘,您来啦。

胤祀这边也归置得差不多了,他看到瑾华过来,忙起身相迎。

你第一次出行,额娘不放心,便来看看,你这边可有缺了什么?没有,出行之前,儿子都让人检查过了的,儿子这边东西都备得很足。

他不是真的第一次出行,自然对这些东西驾轻就熟,但他知道额娘是关心他,便也耐心地对瑾华解释。

那就好,出门在外,总有些不便的地方,你有什么需要的,一定要同额娘讲,知道吗?是,儿子明白,额娘不必担心。

瑾华又叮嘱他出入都要让曹青云或郑宣跟着,不可单独行动云云,说了一大堆,这才带着人离开。

瑾华一离开,胤祀的帐篷便来了人。

奴才奉大阿哥的命,来问问十阿哥,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大阿哥说,这木兰围场,他来了数次,熟悉得很,若十阿哥有兴趣,他可以带着您好好领略这里的风光。

替我谢过大哥,告诉他,若有需要,我会亲自去请他。

来人见十阿哥婉拒,也没有纠缠,很识趣地就退下了。

主子,前儿听琼樱说,大福晋常使人在娘娘耳边诉说大阿哥的不易,如今大阿哥又上门示好,这两夫妻是想要做什么?曹青云问道。

左右是没有安好心的。

郑宣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胤祀笑笑,他这大哥可没有这样弯弯绕绕的心思:郑安达,咱们的人训练得怎么样了?说起这个,郑宣便来了兴趣,他也没有夸大,但言语中很是有把握:一般没有危险的任务,如今是没有问题的,只武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上去的。

胤祀点头:那么,这次就让他们先练练手吧。

您的意思是,大阿哥?没错,找几个机灵的,盯着点他,我看,他暂时应该不会消停。

胤祀对胤褆的行为是有些猜测的,但又有些拿不准,便想着,先将人盯住了总是没有错的。

这几日,康熙都在招待蒙古王爷,瑾华这儿也招待了几波蒙古福晋,与她们你来我往的,瑾华也觉得很有意思。

这些蒙古福晋跟后宫的女子不一样,她们大都为人直爽,说话直接,到是很合瑾华的心意。

咱们一直想要对您表示感谢呢。

其中一个蒙古福晋说道。

见瑾华不解,她说道:您发现了羊毛的其他用途,这让咱们的子民能用羊毛换来更多生活必须的粮食和盐,咱们这几年基本都能过个安稳的冬天。

是啊。

好几个蒙古福晋附和:托了您的福,咱们才有如今的好日子过,这些东西都是咱们的谢礼,您不要推辞。

她指着堆满桌面的宝石等物,说道:您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希望您能喜欢咱们送您的礼物。

瑾华奇怪她们是怎么知道,羊毛是她发现的新用法的,若没有猜错多的话,康熙应该不会将这么大功劳安在她一个后宫嫔妃的身上才是。

只是,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知道她们是真心送礼,瑾华便笑着说道:本宫这儿从宫里带来很多茶叶,点心,你们用些,有喜欢的,本宫叫琼樱给你们包一些去。

来而不往非礼也,瑾华收下了这么多的贵重的东西自然是要回礼的。

她知道茶叶在蒙古稀少珍贵,便将它作为回礼,她来之前,就想过会与蒙古福晋们打交道,所以带了很多。

蒙古福晋们闻言,也很高兴瑾华这么给她们面子,从前,她们为了表示心意,送给妃嫔礼物,对方一定会推三阻四很久,才会收下,真是累人。

回给她们的礼物也多是头面宝石一类,她们其实并不很喜欢那些精致小巧的东西。

如今瑾华这样干脆直接,让她们对瑾华的好感直线上升,更何况,瑾华也不小气,给的回礼除了茶叶点心,还有很多颜色鲜艳的布匹,都是送在了蒙古福晋们的心上了。

双方都有意交好,瑾华帐篷中便一直是言笑晏晏的,一点也没有外边男人们相处时的处处机锋。

天可汗,这是本王最小的儿子,乌兰察。

今年九岁,精通武艺,已经是咱们草原上的勇士了。

蒙古亲王哲理木向康熙炫耀他的儿子。

康熙看到眼前才九岁,就有些虎背熊腰姿态的乌兰察,笑着夸了几句。

哲理木却没有见好就收,而是提议道:天可汗的儿子们也都是少年英雄,不如让乌兰察与他们切磋一下。

康熙看了眼自己的儿子们,哲理木已经言明乌兰察只有九岁,那么适合与他交手的就只有□□两位阿哥了。

□□两位阿哥都生的唇红齿白的,在哲理木的眼里就很弱鸡似的。

他心中得意,此举是想告诉康熙,他们部族虽然依附大清,但他们族中各个都是勇士,可不输大清的儿郎什么。

□□两位阿哥是第一次出行,本就有些不适应,如今,看到对方的体型差不多是他们的两倍,便有些怯战,他们心中羞愧,便都低下了头,不敢看康熙的眼睛。

康熙见□□两位阿哥都没有站出来的意思,心中有些失望,但他也能理解,毕竟体格的差距在那摆着,不应战,已经是维持自己体面最好的办法了。

康熙心下微叹,正欲说话,胤祀站了出来,他从小就跟着曹青云习武,大了些,曹青云就开始教授他内家功夫,加上从小饮用灵泉水,身体素质极佳。

如今,别看胤祀长相斯文俊秀,但其伸手肯定是在乌兰察之上的。

康熙见胤祀主动应战,心中骄傲的同时,又有些担忧,不过,他朗笑着对哲理木介绍道:这是朕第十子,今年才七岁,就让他们两个孩子上台玩玩,点到为止就好。

康熙知道胤祀习武,也听武师傅时常夸奖他,但他对胤祀的伸手到底如何是不知道。

但胤祀既然愿意为了大清的颜面而战,他自然不会阻止,横竖有他看着,乌兰察也不敢下狠手。

台上的两人互相见礼后,便都防备地看着对方,都没有第一时间就动手。

瑾华在帐篷里收到消息,便有些坐立不安,有个蒙古福晋体贴道:娘娘没有见过这样的擂台吧,不若,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瑾华忙点头道:上台的是本宫的儿子,本宫有些不放心,咱们这就一同过去吧。

知道是瑾华的儿子要与乌兰察对战,在坐的福晋们都直夸十阿哥是大清的巴图鲁,她们是知道乌兰察天生神力的,莫说同龄人,便是成年人也很难打得过乌兰察。

瑾华赶到的对手,比武已经开始了,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场比武没有悬念,但出乎意料的是,胤祀并没有吃什么亏,反而是乌兰察已经挂了彩。

胤祀原本想要与乌兰察多打一会儿的,舒展舒展手脚的,但看到瑾华过来,怕她担心,便加快了速度。

结果自然是乌兰察认输,他也是豪爽的性子,并没有因为自己被打败而心生怨怼,反而很佩服胤祀,两人又互相见礼后,都下台往康熙所在的方向走去。

好好好!康熙显然十分高兴,连说了三个好字。

背后的阿哥们心思各异,但面上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胤祀向康熙行礼后,看向瑾华,瑾华偷偷比了个大拇指。

哲理木亲王也大赞道:天可汗的儿子果然不同凡响。

过后,他与康熙的对话中,便收敛了刚刚的傲气,变得谦卑了很多。

康熙见胤祀给自己争了面子,又间接扬了大清的国威,很是满意,之后,一直将胤祀带在身边,逢人便介绍爱子,连太子也退了一射之地。

瑾华见此间无事,就与福晋们又离开了。

晚上的篝火晚会过后,瑾华的帐篷里便迎来了康熙,康熙显然是喝得有点多了。

他从进来开始就拉着瑾华的手,各种夸奖胤祀,什么好听的词都有,瑾华听得都有些尴尬了。

她知道胤祀给康熙挣了脸面,但也没有这么夸张吧。

不过,想起蒙古虽然依附大清,但一直算不上安分,还是后来有了羊毛线,奶糖等一系列收入后,才安稳了这么些年。

瑾华看康熙这么激动,不禁想,是不是蒙古这边又出了什么事情了。

瑾华的猜测八九不离十,这次蒙古的亲王是想要乌兰察打败康熙的儿子,然后乘机提出减少岁贡的。

他们也是了解过分析过康熙的儿子们,才将乌兰察推出去的,没想到,康熙的儿子中还有胤祀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存在。

算计落空,哲理木很是懊恼,但他也没有将责任都怪在乌兰察身上,这是他最宠爱的儿子,也是他寄予厚望的儿子,他且舍不得怪罪,那么胤祀就成了他怪罪的对象了。

他不像他的儿子是个磊落的草原汉子,多年浸淫权利,早让他成了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与野心家。

作者有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①:出自元·无名氏《大战邳彤》——资料来自百度知道还有一章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