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45 章

2025-03-22 07:20:29

便是没有遏必隆的话, 瑾华也不会放过惠妃,得了遏必隆的话后,瑾华更是安心了。

两日很快过去, 穆海还是有些本事的,到底被他查出了些事情的真相。

当然,他没有查到索额图与天理教有勾连的事情,依索额图的本事, 有心算无心之下, 穆海只查到, 胤祀遇刺与大阿哥有关,太子亦是知情,应当还给了些许方便。

只是, 这真相却不是康熙想要的。

不过, 自己的儿子肯定是好的,他也逼问过胤褆了,确定他是不知情的, 定是底下的人瞒着他做的,想来胤礽那里也是如此。

康熙烦躁地来回踱步, 随着阿哥们渐渐长大,他其实能感觉到胤礽是有些不安的,他似乎认定了底下的弟弟们不仅会分薄他这个皇阿玛对他的宠爱, 还会抢去他的资源。

因此, 有些时候, 他行事会有些偏激。

康熙叹了口气。

他也知道胤褆的不忿, 觉得自己不差太子什么, 只是因为他不是嫡出的缘故, 生来就不如太子尊贵。

他甚至知道, 两兄弟较真的时候,胤礽逼着胤褆行君臣之礼的事情。

康熙又叹了口气,他知道随着阿哥们的长大,有些矛盾无可避免,但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对兄弟下狠手。

此次事件,必然是底下人体察上意,私下所为。

而且,一个未成年儿子的分量怎么比得上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的分量呢?更何况,其中之一还是康熙辛苦培养的继承人,在康熙心里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所以,等瑾华听康熙说,已经抓到了幕后之人,这幕后之人与大阿哥和太子没有丝毫关系的时候,瑾华毫不意外。

但是——皇上的意思是,臣妾的阿玛因为公差,与天理教的反贼数次交锋,惹怒了他们,所以,他们才会对胤祀动手?瑾华问道。

康熙给的理由合情合理,若不是瑾华先一步自己查到了真相,怕是也会被这个理由说服。

康熙点头:朕已经派人去围剿京城的天理教分舵了,你放心,朕一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瑾华与胤祀对视一眼,都是心中冷笑,这件事情,到处都是痕迹,并不难查,康熙若真的下令彻查了,他一定是能查到真相的。

如今,康熙的说辞,只能说,他又一次将天平倾斜到了太子他们那边。

瑾华都习惯了,她完全没有从前的憋屈,她的仇,自己报,不需要康熙插手,只希望康熙到时候,不要太伤心就是了。

那哲理木亲王是被谁所害,查到了吗?瑾华故作好奇地问道。

胤祀心中微汗,额娘这什么恶趣味,哲理木怎么死的,他们最清楚了啊。

好像经过这件事情后,额娘的性子疏朗了很多,对着皇阿玛也似乎少了很多恭敬。

不过,他已经长大了,已经能想办法护着额娘了,他的额娘自然不需要看谁的脸色,便是皇阿玛也不行。

只是,这样还不够,若不是额娘医术不凡,别说保住他的命了,便是额娘都不能幸免于难。

他的心中,某些念头慢慢浮出水面。

康熙见瑾华转而问起了哲理木的事情,知道她是接受了自己的解释,他心中偷偷松了口气,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对不住瑾华,只是,他知道,瑾华必然是能原谅他的。

哲理木应该死于他自己部族的争端,只是不知道对方从哪里得到了有刺客混入的消息,故意将刺客遗落的刀扔在哲理木身上,来混淆视听。

瑾华都有些羡慕查案的人了,这运气得有多好,才能刚好查出哲理木部族有内斗的,不然······反正,她是相信郑宣做事干净利落,不会给人查出首尾的。

不过——皇上,那那些刺客是怎么混进来的?现在,那些刺客都被抓了吗?大营安全吗?瑾华又问道。

康熙被瑾华问得有些不耐烦了,不过考虑到瑾华刚受了惊吓,他还是耐心说道:有些事情还在查,刺客还没有抓到,大营是安全的,你放心。

好了,朕还要去处理天理教的事情,就先回去了,你好好休息,不要胡思乱想。

是,臣妾/儿子恭送皇上/皇阿玛。

送走了康熙后,瑾华与胤祀对坐了一会后,同时噗呲笑出了声。

额娘,您刚刚是故意挤兑皇阿玛的吧?胤祀好笑道。

是啊,谁让他把你遇刺的事情推到你外祖身上的,若咱们不知道真相,额娘是肯定要去信向你外祖询问情况的。

你外祖为了咱们娘俩辛苦筹谋,还要被咱们疑心,这不是寒他的心吗?说到这里,瑾华忽然收声,与胤祀面面相觑,也许,康熙将这件事情推到遏必隆身上真的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瑾华只觉心口有凉风呼呼地吹着。

遏必隆这几年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纯臣,忠臣的样子,还把几乎所有生意的利润分给康熙,差不多是除了江南曹家外,康熙最大的钱袋子了。

就这样,康熙逮到机会还不忘在瑾华和遏必隆之间下蛆,生怕他们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康熙可真行!好在,瑾华对帝王的无情早有深刻的认知,所以,她除了心寒,并没有多少伤心的情绪。

不过,咱们要提醒一下你外祖与明珠,行事要更加谨慎了,你皇阿玛的疑心随着他的年岁渐长啊。

纵使胤祀满心不忿,也被额娘的话逗笑了:是,额娘与外祖联系多有不便,以后,与外祖联系就交给儿臣吧。

瑾华看向胤祀,这次的刺杀,胤祀表现出了超出他年龄的沉稳与从容,瑾华几乎没有在他脸上看到害怕的情绪。

只有刚找到他们时,他觉得曹青云会死,而强忍眼泪的模样,有些孩子的倔强。

瑾华心下微叹,胤祀的童年算是彻底结束了,其实,从瑾华将郑宣他们给胤祀的时候,瑾华就知道已经不能用看孩童的眼光去看待胤祀。

但那时候的胤祀偶尔还会有些孩子气,不像现在,瑾华觉得跟他交流,完全没有障碍,就像两个成年人在交流一样。

瑾华更加觉得惠妃他们该死了,她怜惜地看向胤祀,如果胤祀手里多些能掌握的东西,会让他有安全感的话,瑾华自然不会吝啬。

好,与你外祖的联系基本都是琼樱在负责,额娘将她暂借给你,等你掌握了这些人后,再将她送回来便是。

多谢额娘!胤祀只是冲动之下说了这话的,他其实觉得额娘手里有些人脉是好事,但他没有想到,额娘想也不想地就把这部分的人脉也给了他。

他却是不好推了,只能日后,自己多派些人在额娘身边,护着额娘的安危了。

他是知道一些积年的老嬷嬷的本事的,额娘身边一直没有配备嬷嬷,他可以先物色起来,等额娘需要的时候,他也可以直接将人给额娘。

说定这这件事情后,胤祀便回到了自己的帐篷,他不放心将曹青云交给别人照顾,便让他住在自己的帐篷里,由他和郑宣轮流照看着。

如今曹青云外伤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便是内伤也逐渐在好转。

胤祀对瑾华的医术叹为观止,更加意识到,这件事情不能让康熙知道哪怕一星半点,不然,额娘未来的日子怕是难了。

他是知道康熙对孝庄的感情的,而且康熙的性格是:当这个人已经过世的时候,他能想起来的,基本都是对方的好了,对元后尚且如此,更可况是孝庄了。

所以,他第一时间抹去了瑾华在刺杀事件里的痕迹,不单单是瑾华的出现不好解释,容易让康熙疑心瑾华利用职务之便,放了眼线在周围,更重要的是,不能暴露瑾华的医术。

胤祀还记得,曹青云经太医诊断过后,太医惊讶的表情,他说:看着伤势极严重,只是,奴才诊断后,发现曹公公体内生机旺盛,好好休养一阵,应是没有大碍的。

胤祀回想起,瑾华冷静地往曹青云身上扎针的情景。

心中疑惑更甚,既然额娘的医术这么好,为何前世外祖与她皆早逝,莫非,这其中还有他不知道的内情?他怕暗中还有敌手会对额娘出手,他心中的那个想法愈发清晰了起来。

若只有登顶才能护住自己想护着的人,那么,他不介意再走前世的老路,哪怕再一次累死在御案之上!瑾华不知道,因为她,也因为其他的种种原因,她的儿子,可能又要选择加入皇位的争夺了。

不过,这一世,即使胤祀选择了争位,瑾华,遏必隆,纳兰·明珠也已经给他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了。

前世汲汲营营一辈子,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却是惨胜,登基后,还有人传言他名不正言不顺,说他修改遗诏。

想想都觉得可笑,遗诏是用满蒙汉三种语言各书写一份的,怎么可能有矫诏的可能?他前世是个极为较真的性子,人家越是怀疑他,他就越要将事情做好。

在位十三年,宵衣旰食,勤勤恳恳,将大清江山治理得紧紧有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自己累死在了御案上了。

想起这些,胤祀嘴角抽抽,他觉得前世的自己多少有些缺心眼儿。

还好,上天给了他重来一次的机会,他如今的起点差不多是很多阿哥们的终点了,所以,他的选择也多了起来。

他现在虽起了心思,但还没有最终决定,到底,他现在年岁还小,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不过,很多事情却是可以先准备起来了,好过前世,成年后想明白了,才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晚了别人好几年,也更加困难重重。

毕竟,成年之后,康熙年纪也渐渐的大了,他会慢慢意识到,他的成年儿子们年富力强,都盯着他屁股底下的王座。

而他不会真的活上万岁,会慢慢老去,他会开始忌惮所有的成年儿子们。

是以,他前世有一阵子被老爷子磨的没了脾气,直接在家念经,对政事置之不理,却没想到,反而入了老爷子的眼了。

所以,在康熙还年轻的现在,对儿子们也都有一片慈父之心,差别只在多少的现在,是他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好的时候。

此次木兰围场之行,虽然波折重重,到底也算是圆满完成。

康熙最终给出的,哲理木死于内斗的理由,其他蒙古亲王也接受了。

至少,面上都是接受的。

是以,后来,虽然大家还是会出去狩猎,却没人敢再落单。

但到底,这次木兰围场之行,还是完成了它存在的政治意义,与蒙古亲王们达成了友好合作的基本成就。

蒙古亲王答应康熙,为他防备葛尔丹,必要的时候联手御敌。

所以,康熙回程途中兴致颇好,这从他坐在摇晃的马车里,还要考教各位阿哥的功课,把各位阿哥从头到脚嫌弃一遍,阿哥们一脸憋屈地从他的御驾上下来,而御驾内不时传出他的朗笑声,可以看的出来。

瑾华对现在的康熙已经无感了,对康熙来说,他对她们母子可能已经很尽心了,毕竟,谁人没有受过委屈呢?连他堂堂帝王之尊,没有亲政的时候,都守到颇多掣肘,如今,为了他这个江山之主,受些委屈有什么不可以,他都源源不断地往她们母子这边送了多少赏赐了?瑾华对赏赐向来是来者不拒的,对于康熙的行为,槽多无口,她已经不想做任何评论了。

路上没有什么波折,众人很顺利地回了宫。

瑾华先将胤祀送去了阿哥所,又给曹青云把了脉,发现他恢复得极好,这才放心回了永寿宫。

宫外,回到果毅公府的遏必隆安顿好家眷后,就从角门出了府。

自从知道康熙用他做筏子让瑾华对胤祀遇刺的事情三缄其口后,他现在与明珠相会都会很谨慎。

明珠也是如此,从大阿哥的船上下来后,康熙虽然还是不怎么待见他,但已经开始慢慢启用他了。

他们约在了遏必隆开的酒楼里,自家开的酒楼,安全性和隐蔽性都非常好。

皇上还是对我有些忌惮啊。

遏必隆将胤祀行刺的事情,从头到尾跟明珠说了,他需要明珠表个态。

他们要对纳喇氏下手了,宫里的惠妃也该为她自己的言行负责。

纳兰·明珠一口闷下杯中酒:我实在不明白,惠妃从前看着虽然心眼小,但人很清明,怎么这几年行事愈发没有章法了?多半是被圈禁久了,移了性情了。

遏必隆轻叹一声。

纳兰·明珠与他碰杯:咱们还真是同命相连,都被皇上忌惮着,我已经从大阿哥的船上下来了,皇上也不怎么给我好脸色啊。

遏必隆嗤笑:你嫌弃人家儿子,人家能给你好脸?如今还让你安稳地办着差就不错了。

明珠被噎地说不出话:你哪国的?遏必隆见明珠有些恼,忙赔着笑给他斟满酒,说道:这日子愈发难过了。

说完,想起瑾华让他带给明珠的东西,忙从袖袋中拿出个小瓷瓶,随手递给明珠:娘娘让我给你的,里面是养荣丸,娘娘说救急用的,你年纪大了,随身带着,万一哪天用得到呢。

明珠原本还很感念瑾华的用心,他曾经听说过孝庄崩逝之前,一直在想法子从瑾华这里要人参酒,他下意识的觉得这是好东西。

听遏必隆说了后半句,他翻了个白眼,将小瓷瓶贴身收好后,没好气地说道:纳喇氏一族就没有几个出色的,不然惠妃当初也不会想着与我连宗了。

我知道,如今官位最高的就是惠妃的阿玛,正五品郎中纳喇·索尔,是个会钻营的。

遏必隆淡淡得说道。

明珠与纳喇·索尔接触地更多些,他补充了一句:还是个贪心不足的。

随即冷嗤一声,当初还舔着脸让我想法子将他的位置往上升一升,说是大阿哥大了,想给他长长脸。

脸挺大的。

遏必隆一脸同情地看着他:你什么运道?什么眼光?嘿!明珠站起来,老夫这暴脾气!得得得,喝酒喝酒。

见明珠炸毛,遏必隆忙安抚他,两人这才又重新坐下,喝起了小酒。

就这么你来我往的,遏必隆心中的郁气散了个干净,如今的日子已经是他早几年不敢想的了。

唉~两人接着又说起了给纳喇氏一点教训的事情,遏必隆的意思是直接将纳喇·索尔一撸到底,干净利落。

明珠却有不同的看法,他既从大阿哥的船上下来了,那么,若大阿哥有机会掌权,还有他什么好?他必然是要想法给大阿哥前进的道路上添砖加瓦的啊。

纳喇·索尔这人若是给了他机会,他是会捅破天的。

遏必隆秒懂,两人心照不宣地又碰了一杯,一前一后离开了酒楼。

几日后,大阿哥接到了外祖平调为吏部郎中的消息,说是平调,实则是暗升了。

吏部主官员考核,是实打实的肥差,以纳喇·索尔的资质,撇去他皇子外祖的身份,他是拍马也没有资格摸到这种实缺的。

胤褆没有多想,他如今在朝上也经营了一些自己的人脉,他只以为,这是有人想通过外祖给他示好。

他自然是欣然接受的。

这边遏必隆与明珠布局引纳喇·索尔自食恶果不提。

回宫后,佟淑毓立刻将手中的宫务移交给了瑾华,她年岁大,如今有孕,身子实在吃不消管理这些了。

瑾华没有推拒,如今她已经不会再把手上的权利推出去了。

惠妃那里瑾华也仔细思量过了,康熙大概率是知道惠妃干的好事的,但她已经被圈禁了,且身边的人也被清了个干净。

最主要的是胤祀没有出事,所以康熙为了大阿哥的颜面,以及与胤祀的兄弟情分不受影响,他应当是不会对惠妃出手的。

毕竟在他的认知里,瑾华与胤祀已经接受了遇刺的原因是被遏必隆牵累,他若多此一举再次严惩惠妃,只会无端惹人猜忌罢了。

但惠妃这辈子再想出来,是完全没可能了。

所以,康熙那里是完全指望不上的,瑾华也不屑用阴司的手段来对付惠妃。

她知道了遏必隆与明珠的打算后,便以守门嬷嬷不尽心为由,换上了自己的人。

她也没有让她们多做什么,就是每日跟惠妃说说她阿玛做了吏部郎中后收受了多少贿赂,做了什么触犯大清例律的事情。

然后,将他将来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会怎么连累大阿哥云云,每日都跟惠妃说说。

惠妃每日听到的都是阿玛又犯了什么事,心中实在是惊惧难安,她想送信给阿玛或是大阿哥,却做不到。

瑾华换了人后,就不准大阿哥见惠妃了,她的理由也很充分:不合规矩!这理由让大阿哥哑口无言,话虽如此,但若瑾华不刻意为难,他私下见见额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他对他额娘的所作所为并非毫无所觉,只是,他一直以来,有个错误的认知,觉得瑾华宽容大度,曾经又救过他的命,即使惠妃针对瑾华,瑾华看在他的面子上,又没有什么损伤,必然不会与额娘计较。

哪知道,他现在连见一见额娘都不被允许了!他不欲与两个守门的奴才计较,主要也是怕他为难了她们,回头,她们把气撒在他额娘身上。

大阿哥回到阿哥所,脸耷拉着,很是不高兴。

伊尔根觉罗·婧姮见此,忙问:爷,是额娘有什么不妥吗?您脸色怎么这样不好?我根本没有见着额娘,守门的奴才用宫规说事,我一时无法,就只能先回来了。

如今后宫由僖皇贵妃娘娘掌管,照理说,她应该不会为难您才是啊,您不是说,她待您素来宽厚吗?胤褆烦躁的说道:那是从前,如今,她有了自己的儿子,哪里还会管我的死活。

伊尔根觉罗·婧姮见他如此,忙安慰道:许是底下的人瞒着僖皇贵妃娘娘的,不若,妾身去拜访一下她,请她约束一下宫人?胤褆思索了一阵,觉得这个法子应该可行,他一个成年阿哥自然不好出入永寿宫,而大福晋是晚辈,以请安的名义过去,谁都挑不出理。

伊尔根觉罗·婧姮本来就有交好瑾华的意愿,一方面瑾华如今是后宫位份最高的妃嫔,又手握宫权,她与之交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另一方面,明年太子妃就出孝了,太子已经等了三年了,肯定会尽快完婚的。

她是知道大阿哥与太子关系紧张的,她的婆婆又被圈禁,自己只生下了小格格,到时候,她与太子妃的相处中,肯定会落下风。

但若是有瑾华的相助,那么,便是太子妃在立稳脚跟之前,也要对她客客气气的。

有瑾华在,想给太子妃找点事情也是轻而易举的。

也是大阿哥常在她耳边说瑾华对他如何看重,导致伊尔根觉罗·婧姮对这次的拜访信心十足。

娘娘,大福晋来了。

琼樱已经从胤祀那里回来了,手上的人脉交给胤祀后,空闲了许多,就帮着高洋一起打理永寿宫。

永寿宫在两人的管理下,紧紧有条,给瑾华省了很多心。

她怎么来了?瑾华问道。

琼樱摇摇头,照理说,她们与惠妃这一脉差不多是明着撕破脸了,娘娘都已经出手阻止大阿哥见惠妃了,怎么大福晋还一副小辈拜见长辈的模样?瑾华猜不出大福晋的来意,但来者是客,她也没有直接将人拒之门外的道理,便将人请了进来。

妾身给僖皇贵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大福晋请起,今儿怎么有空来本宫这儿?瑾华无意与她寒暄,直接问道。

伊尔根觉罗·婧姮有些惊讶于瑾华的直接,但她也不好同样直接地说,我想要你徇一下私,让大阿哥能时常见见惠妃吧。

她端起笑脸,真诚道:素闻娘娘慈爱仁厚,妾身很是孺慕,今儿冒昧来访,希望娘娘不要见怪。

瑾华笑着说:不会。

说完就不开口了,等着看大福晋怎么自圆其说。

瑾华从前总讲究万事留一线,并不会轻易为难别人,只是惠妃的行为实在让她厌恶,她与她们也不可能和解,所以,她并不想费神应付大福晋。

伊尔根觉罗·婧姮见瑾华不说话,明显没有大阿哥说的那样慈和温软。

她有些讪讪,但想到自己此来的目的,便又硬着头皮说道:大阿哥今儿想见见额娘,被延禧宫守门的嬷嬷阻了。

她刻意停了停话头,见瑾华没有任何反应,心下微突,但还是接着说道:想着大阿哥说您对他素来照顾,妾身就厚颜来您这儿讨个恩典。

瑾华轻笑,看来这位大福晋也不糊涂啊,说话也有条有理的,不像是拎不清的人啊,怎么会这样自信自己会给她面子呢?作者有话说:稍后还有一章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