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62 章

2025-03-22 07:20:29

胤祥并没有察觉康熙眼神的不对, 他正在努力让康熙相信这一切都是一个误会。

但显然康熙并不这么认为,甚至迁怒到了他的头上。

十三阿哥目无尊长,不敬君上, 着人看管,不得出营帐一步!康熙话一落,胤祥就傻眼了,他愣愣地看向康熙, 仿佛自己从未认识他一样。

康熙冷冷瞟了他一眼, 就挥挥手, 示意梁九功将人带下去。

梁九功心中骂娘,这十三阿哥自己屁股底下还没干净呢,就上赶着给太子求情, 显摆什么兄弟情深, 好了,自己也搭进去了。

连累他又开始担心自己的小命了,毕竟康熙连亲自儿都关了, 还会在意他一个可有可无的奴才?他心下慌乱极了,但到底伺候了康熙几十年, 摄于他的威信,并不敢轻易给自己找下家,他怕他这样做了, 死得更快。

但他从前对康熙所有的事情三缄其口, 便是自己最看好感激的瑾华也只是有限的不痛不痒的提点几句。

如今, 太子眼看着就要不中用了, 康熙也已经年迈, 他是不是该好好想想, 是不是适时松松口?只是, 这人选得看好,看准才行。

胤祥的事情一出,随行的阿哥们谁都不敢冒头了,便是一贯人缘极好,清风朗月的四阿哥也没有傻乎乎地为谁出头。

胤祀收到消息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老十三还是走上了他既定的道路。

现在众位阿哥都缩在自己的营帐里,老爷子不传召,根本没人敢过去触霉头。

只是,他想起了额娘跟他说过的话:你皇阿玛年纪大了······皇上,十阿哥在外求见。

梁九功进来通传。

康熙厉眼扫过来,梁九功强忍着惊惧,没有抬头。

让他进来。

康熙心中不悦,莫不是老十也是来跟他求情的?这个时候了,倒也没忘了来他这儿表现一番兄弟情深,看来,瑾华教导得很成功啊!康熙现在就如同个火药桶,逮谁炸谁,还没见到胤祀的面,就连同瑾华一起迁怒了。

待看到胤祀提着食盒进来,康熙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你这是?胤祀当着康熙的面叹了口气,毫不避讳地说道:皇阿玛,从昨儿到现在,您肯定没有好好用膳吧?一句也不提发生的事情,但也告诉了康熙,他都是知情的。

康熙听到他的叹息心中就是一酸,从事发到现在,没有一个人安慰他,除了个四六不懂的老十三,其他的儿子怕被连累,都缩在营帐里不敢出来,当他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不就是怕被牵连吗?康熙自己也不想想,就他现在的状态,谁敢来捋虎须?就刚刚听到胤祀的名字便直接不分青红皂白的,连远在紫禁城的瑾华也迁怒上了,没有完全的把握,谁敢这时候抖机灵抖到他面前,前程性命不要了?康熙眼眶微红,转过身,平息自己的情绪。

胤祀当没有看到,提着食盒来到案几上,将准备好的清淡的吃食一一摆放好。

皇阿玛,儿子陪您用些吧。

康熙到底不忍拂了儿子的一片孝心,坐下来用了一顿食不知味的晚膳。

用完晚膳,胤祀收拾好,就要带着食盒离开,康熙忍不住问道:你就没有什么要跟朕说的?胤祀略略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康熙,确保康熙看懂他眼中的情绪,马上收敛好,说道:还请皇阿玛保重龙体,额娘还在宫里等着您回去呢。

说完,行了一礼就出去了。

留下康熙坐在长案后,久久无言。

他想起了自己去永寿宫听到的瑾华叮嘱胤祀的话,叹了口气,终于觉得心中好受了些。

不是他的问题,他的爱妃在宫中殷殷期待他的回归,他的儿子担心他的身子,冒着惹怒他的风险给他送膳食。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穆海!娘娘,侧福晋递了牌子。

琼樱进来通传。

瑾华有些好奇,这不年不节的,宛云怎么会递牌子?因着瑾华进宫前的事情,宛云被遏必隆约束得厉害,除了府里随她行事,过年过节需要入宫外,其他时候,都不会让她进宫来见瑾华。

想必是出了什么事了。

瑾华没有犹豫,立刻让宛云明日一早就可进宫。

第二日,宛云果然早早就进宫了,两人寒暄了几句后,宛云就将一封信交给了瑾华。

事关重大,你阿玛不敢将信交给别人,就让我进宫一趟,亲手交给你。

这么多年过去了,女儿与她已经没了一开始的亲昵,但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

求仁得仁,她原本所求就是自己在果毅公府地位稳固,娘家昌盛。

如今,这两样她得到了,她享了一辈子的福,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见女儿收了信没有当着她面打开看的意思,她也很识趣,又说了几句闲话,就准备告辞了。

瑾华忙让琼樱将她准备好的礼物让她一并带出去。

这也是宛云想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女儿虽不与她亲近,但该给她的体面与好东西一样没少,她如今的私库有一半都是女儿给的东西填满的。

宛云带着赏赐高高兴兴地回府了。

瑾华感叹了一下世事无常,她刚来的时候,宛云精明能干,将一个有了嫡子的嫡福晋压的死死的。

如今看着,宛云就如同一个享尽世间富贵的慈祥老太太,再没有曾经的棱角,不过,这样也好。

瑾华感慨了一下就将此事放下了,横竖有她在,一定会让老太太安享余生的。

瑾华来到书房,还是谨慎地检查了一下暗记,倒不是不相信宛云,而是,世事无绝对,小心驶得万年船,她这边若出了岔子,受影响的不单单是她自己。

看了信后,瑾华坐在书桌后,任思绪飞转。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外传来琼樱的声音:娘娘,您已经在书房一个多时辰了,奴婢能进来给您送盘点心吗?瑾华回过神,知道琼樱是担心她,她出声道:进来吧。

长久不出声,声音显得有些嘶哑。

琼樱送了点心,又换了茶,看瑾华无恙,这才又出去了。

瑾华拿起新沏的茶抿了一口,信中写的是康熙命龙骁卫彻查太子胤礽的消息,瑾华不意外遏必隆知道康熙有龙骁卫的事情,但她不知道遏必隆竟然还神通广大到能知道龙骁卫的近况。

其实,瑾华是将遏必隆神化了,他身为唯一在世的四大辅臣之一,自然知道很多不外传的皇室秘辛,这其中自然包括皇家暗卫龙骁卫的事情。

不过,他只知道有龙骁卫的存在,其他的并不知道。

他能知道龙骁卫的近况是胤祀给他的消息,胤祀将消息传给他,而不是直接送进宫,是因为,遏必隆在这件事情中能做的事情比瑾华多。

另外也是怕康熙忽然放话宫中戒严,到时候,这样的消息会要了瑾华的命。

至于胤祀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梁大总管想了又想,斟酌了又斟酌后,认定了胤祀。

他倒不是完全相信胤祀,即使这个孩子是他一点点看着长大的,但说句逾矩的话,宫里的孩子哪个不是他看着长大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他看中胤祀,很大的原因是他相信瑾华不会看着他晚景凄凉的。

几日后,宫中众人收到康熙回宫的消息,几家欢乐几家愁。

宫中大部分人自然是欣然期盼着康熙归来的,但也有人心中不安的。

毓庆宫中,瓜尔佳·斐鸾问湘瑶:还是没有收到殿下的书信吗?湘瑶摇头:奴婢特意留意了,其他人也都没有收到殿下的消息。

您别担心了,许是信差送信迟了,过几日就有消息了。

湘瑶安慰道。

瓜尔佳·斐鸾心不在焉的点点头,她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康熙回京当日就下了一道圣旨,引起了惊天骇浪。

太子胤礽不孝君父,不睦兄弟,生而克母,是为不详。

身为储君纵容亲信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着废黜太子之位,幽禁咸安宫,钦此。

圣旨洋洋洒洒列举了胤礽作为太子,在位期间犯下的种种罪行。

但很多人并不关心这些,他们只关心一个消息:太子被废!瑾华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能平静的接受这件事情,她还让高洋和琼樱约束永寿宫的宫人不准私下议论此事。

她比谁都知道,太子的事情没有这么快过去。

朝堂内外议论纷纷,康熙御案上的奏折堆积成了小山,一部分是劝康熙三思的,一部分是说重立储君的,争论不休。

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大阿哥胤褆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桩壮举。

皇阿玛,胤礽不孝君父,意欲弑君,儿子知道您心存不忍,儿子愿意替您诛杀此子,以儆效尤!康熙废了胤礽后,知道他一蹶不振,到底是自己亲手养大,寄予厚望的儿子。

加上,塞外的行刺一案由龙骁卫彻查后,发现真的是一场误会。

知道胤礽没有弑父的想法,又知道了胤礽过的不如意,这几日康熙正有些怜惜胤礽呢,听了胤褆的话后,勃然大怒!他一脚将胤褆踹翻,怒道:畜牲!没有人伦的东西,你竟敢,竟敢!康熙说不下去了,随手抄起御案上的奏折劈头盖脸朝胤褆丢去。

随后,胤褆便赴了胤礽的后尘,不仅被幽禁,还被削去了爵位。

因着康熙没有瞒着此事,得到消息后,聪明人便品出了一两分康熙的心思。

于是,给废太子胤礽求情的人便多了起来。

果然胤礽只被关了三个月不到就被放了出来,来年三月又被复立为太子。

只是,经此一役,胤礽锐气尽消,在康熙面前变得唯唯诺诺,怕再惹怒康熙,更从来没有为被他牵累,回京后被关在养蜂夹道的十三阿哥胤祥求过情。

康熙在最初的慈父之心泛滥过后,对胤礽的不满又日渐累积。

胤礽更是在复立后,无心朝政,放浪形骸,康熙耐心耗尽,终于在三年后又下旨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胤礽经历二立二废,政治生涯彻底结束,连同着妻儿一起幽禁于咸安宫中。

原本应该冉冉升起的帝星彻底陨落。

作者有话说:二更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