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华还是不愿意放弃追查, 她总觉得,哪怕幕后之人不是太后,她也要想办法把这个人找出来, 这不单单是为了郭络罗·雅怡,也是为了她自己,这样的人,总有一天会把手伸向整个后宫。
她特意选了太后在慈宁宫的日子抱着盆栽去找太皇太后。
格格, 僖贵妃娘娘来了。
苏麻喇姑乐呵呵地进来通传。
看着她脸上的笑容, 太皇太后笑骂一句, 忙看向门口,见到瑾华带着几人搬着几盆长势特别好的草莓盆栽进来。
瑾华满脸笑容地向太皇太后和太后请安:臣妾的草莓快熟了,特意拿来给太皇太后看看。
这个促狭的, 这是追着本宫讨草莓吃呢!太皇太后乐得合不拢嘴, 一叠声喊着众人朝她养草莓的地方去。
太皇太后,您的草莓都能吃了呢,琼樱快, 快趁太皇太后没发现,摘几个最红的给我尝尝!琼樱看太皇太后笑盈盈的, 木着胆子上前摘了几个,瑾华直接放嘴里尝了尝:嗯,好甜, 太皇太后, 太后, 快尝尝!你也不洗洗再吃, 苏麻, 快去给你僖主子洗一盘来。
说着拉着瑾华的手, 笑着和她往正厅去, 两人还交流了许多养草莓的心得。
太后跟在两人身后,脸上神色难辨。
太皇太后,等草莓成熟的多了,臣妾给您做草莓酱,配着奶饽饽吃,味道尤其好。
好好好,你今儿就是来馋本宫来了!太皇太后乐呵呵地回应,琪琪格,你给本宫记着,若是到时候没有草莓酱送来,本宫要带着人把这丫头的暖房里的草莓全部摘完,一颗都不给她剩下。
太后有些神思不属,闻言忙笑着接话:到时候,儿臣和皇额娘一起去。
瑾华看着若有所思,又去太皇太后说笑了几句,蹭了一顿午膳后,便回了永寿宫。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太后今天的表现,她有种风雨欲来的紧迫感。
坐立不安了一会儿,深吸了口气,她决定赌一把。
书房里,四人小组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都有些茫然,最近后宫一直比较平静,莫不是出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
等他们听到瑾华要他们做的事情的时候,都有些心惊肉跳,娘娘这是要做什么?瑾华要他们做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危险也危险,她要他们暗中把人手散出去,分布在宫内各处的水道,水井,假山等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还让他们多关注几个皇子阿哥的出行,最好路上不间断的有人看着。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他们想办法盯着寿康宫中所有人的活动轨迹,看看有什么蛛丝马迹。
几人中妙蕊是最年轻跳脱的,此时她结结巴巴地说:娘,娘娘,您要做什么啊?可别吓唬奴婢。
还是高洋问了句:娘娘是怀疑太后要对阿哥们不利?娘娘这防备的姿态,绝不可能只是个寿康宫的宫人能引起的。
这怎么可能?太后是太皇太后的侄女,从亲缘上来讲,阿哥们都是她的后代,这,这怎么可能?妙蕊喃喃道。
瑾华没有说话。
高洋和曹青云互看一眼,同时行礼领命,正要出去安排的时候,瑾华叫住了他们。
她叹了口气,问高洋:咱们这儿的话会被人听见吗?高洋没回答,而是看向曹青云,见曹青云摇头,方肯定地对瑾华说:娘娘放心,青云内功深厚,若有人偷听,他能觉察到。
瑾华听到后,睁大眼睛看了曹青云好一会儿,高洋这是给她请了个大神回来啊,突然觉得自己的安保系数又高了不少。
本宫怀疑太后身份有异。
瑾华的话如同晴天霹雳,几人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瑾华知道他们很难消化这件事情,但她还是将自己的怀疑和盘托出。
如妙蕊所言,太后是没有理由对阿哥们动手的。
瑾华理了下思绪,宜妃的事情,本宫百思不得其解,咱们查了这么久,还是没有查到任何蛛丝马迹,能把事情做的这样天衣无缝的,你们想想后宫有几人?她见众人若有所思,又加了一句,本宫是不相信什么意外与巧合的。
几人听后细细回忆了下后宫主子们的行事风格与性情,发现真如娘娘所说,整件事情查无可查,只能归位意外,可能连当事人宜妃娘娘都只能接受这就是个意外了。
可是,五阿哥被养在太后身边……妙蕊欲言又止。
五阿哥上次被枣子卡了喉咙……现在想来那奶嬷嬷的举动确实不妥,不过最后没有查到证据,那奶嬷嬷只被退回了内务府。
琼樱接话。
听到这话,镜头忙问道:现在还能找到这个奶嬷嬷吗?高洋点头,先出去查这个奶嬷嬷的下落了。
剩下的三人见此,也都有了计较。
奴婢去联系宫里的人手,将娘娘的命令传达下去。
妙蕊说完正要退下,被瑾华叫住。
妙蕊,你将这封信送到阿玛手上。
妙蕊接了信退了出去。
奴才会盯着各位阿哥的行踪。
曹青云领了差事后,也退了出去。
琼樱走到瑾华身边,担心地问道:娘娘,您怎么不把自己的怀疑告诉皇上?万一他们不小心被发现,您被误会居心叵测怎么办?别担心,你要相信自己的队友。
瑾华叹了口气,她怎么敢告诉康熙?堂堂一国太后被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换了,身为帝王毫无所觉,还要个妃嫔去提醒?连太皇太后和皇上都没有觉察的事情,她一个后妃莫非比他们还厉害?总不能跟他们说,她是受到戏文的启发吧。
太后是假的,她和家族都要受到忌惮,太后是真的,她就是污蔑一国太后,她与家族同样要受牵连,她只能自己破局。
若不是自己已身在局中,不破局,自身难保,她还真不想管这些。
事情很顺利地安排下去了,但目前都还没有什么异常。
遏必隆收到瑾华问询当年太后入京的具体事宜,很是惊讶,信中还说了,若遏必隆不知道,需要查访,务必暗中进行,不要被人觉察,万不可透出一丝风声。
他拿着信纸的手就是一抖,多年的政治生涯告诉他,女儿在做的事情很冒险。
这一年多来,瑾华凭着自己的表现,已经获得了族中大部分人的支持。
遏必隆这个族长的威信达到了顶峰,这都是女儿带给他的。
思及此,遏必隆下定了决心。
将手中的信处理掉,拿起笔将他所知道的关于太后的消息事无巨细地写了下来。
也是巧了,那时迎太后入宫的正是鳌拜,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交情也好,想到这儿,遏必隆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谁能想到鳌拜后来会生出那样大逆不道的心思,而他也因为与鳌拜私交甚笃见罪于皇上,导致多年不得志呢。
叹息完了,又拿起笔记录当年鳌拜回来后与他饮酒时跟他讲的见闻。
这封信很快被送到了瑾华的手上,瑾华检查了一下信的暗记,发现完好无损,便拆开来看了起来。
信中详细讲了太后从科尔沁出发到京城的所有事情,瑾华有些疑惑,看到是鳌拜领人去接的太后,又与遏必隆在喝酒时吐槽太后的跋扈,直到遇上刺杀后,才收了脾气,她的眉头皱了起来,刺杀?改了脾气?将信件处理掉后,她心中庆幸还好老父亲知道这样隐秘的消息,不然时隔多年,即使是调查也不一定会有这么详实。
瑾华直觉问题出在刺杀上,从太皇太后身上能看到草原上的女子大多意志坚定,她不相信,一场刺杀就能让太后害怕地改变了性情。
那么,那个时候太后就换人了么?以她收集的消息,这么多年太后一直依附太皇太后生活,没有什么主见,对人也和善,后宫提起她基本是赞誉居多。
瑾华手指轻巧桌面,不妨把脑洞再放大点。
鳌拜曾跟遏必隆炫耀,那些刺客不堪一击,全部被他斩于马下,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个时候,其实刺客醉翁之意不在酒?刺杀是为了掩盖他们真正的目的——换嫁!假设当时换嫁成功了,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策划和参与这场阴谋的人陆陆续续没了,太后便假戏真做,安安稳稳享受着荣华富贵。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不知道为什么原因被人发现了,于是,她在几十年后开始了原本的计划。
瑾华敲桌子手停了下来,握成了拳。
而这个计划,剑指康熙!皇子阿哥们则是附带,还有她这样的后宫妃嫔,到时候或是被控制,或是消失在后宫!瑾华越想越觉得心惊。
同时又有些哭笑不得于自己的脑洞。
不知道是不是穿越前,听多了小护士讨论各类小说,瑾华发现,她能很顺畅地为太后写一部人物小传了。
轻笑地摇了摇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活节奏变慢了,她的性格也慢慢发生了一些改变,自己也是被自己的猜测逗笑了。
瑾华觉得她现在已经做了她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安排了,接下来只能见招拆招了。
瑾华不知道,她的猜测虽不中亦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