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山美人志 > 第三章 立马横刀 第三十节 新的一页

第三章 立马横刀 第三十节 新的一页

2025-03-28 12:56:39

设定 大事记大陆公历671年,李无锋出身于东大陆唐河帝国首都中州一个没落士族家庭。

大陆公历687年,李无锋游历归来,在唐河帝国首都中州加入帝国军队,首任帝国城卫军团第三师团第四联队第五大队第三中队第二小队小队长。

大陆公历689年初,李无锋晋升为帝国城卫军团第三师团第四联队第五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

大陆公历689年7月,李无锋因所带部队训练成绩突出被破格晋升为帝国第三师团第四联队第五大队大队长。

大陆公历689年10月,帝国北部北原郡爆发大规模农民奴隶起义,起义范围波及三个郡。

大陆公历689年11月,李无锋率军参与平定北原起义,大获全胜,俘虏并收纳了后来号称辉煌王朝三杰之一的谈笑(化名萧唐)。

大陆公历689年12月,李无锋因战功卓著晋升为帝国城卫军团第三师团第四联队联队长,并荣获帝国三星荣誉勋章。

大陆公历690年3月,李无锋进入帝国军事学院学习进修,并在学习期间结识众多女友及对其以后霸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古基、苏民舜、莫伦等朋友。

大陆公历691年10月7日,唐河帝国西征军主力在西北郡庆阳府境内被游牧民族罗卑人军队击溃。

大陆公历691年10月18日,李无锋率领帝国西征残军取得庆阳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罗卑人的进攻,从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大陆历691年10月,受帝国西征战败影响,帝国周边各国及内部藩镇势力均蠢蠢欲动。

大陆公历691年11月,李无锋被帝国正式册封为百胜侯,并被任命为西北郡庆阳府城守。

大陆公历692年1月,被后世称之为皇帝之臂的凌天放投入李无锋麾下。

大陆公历692年2月起,李无锋启动经济发展和移民计划。

大陆公历692年9—11月,第七次腾格里战争爆发,最终以赤狄人获胜告终。

由于此次战役的爆发,为李无锋赢得了短暂而又宝贵的喘息之机。

大陆公历693年3月,李无锋吞并西北郡金州府,建立后方基地。

大陆公历693年4月,李无锋收服金州高岳人,高岳人开始成为李无锋手中的重要下属。

大陆公历693年8月,西北郡归德和博南两府发动叛乱。

大陆公历693年9月,李无锋再次击溃罗卑侵略军,取得第二次西北战争的胜利。

大陆公历693年10月,李无锋被帝国任命为西北郡军政节度使一职,并受命平定归德、博南两府叛乱。

同月,马其汗国出兵突袭安坤城邦和杰美洛王国两地,并一举占领两地,将其纳入自己版图。

大陆公历693年12月,李无锋正式组建西北郡地方政府,开始建立隶属于自己的势力。

大陆公历694年1月,李无锋率军平定归德、博南两府叛乱,收复两府。

大陆公历694年2月,李无锋收复后的归德、博南两府组建地方政府和地方警备部队,正式纳入李无锋的统治。

大陆公历694年5月初,后来名扬全大陆的帝国复兴大学和帝国西北军事大学的前身----西北大学和西北军事学院在西北郡庆阳近郊青埔镇正式落成,李无锋担任两校第一任校长。

大陆公历694年5月中,被后世历史学家一致评价为天生的外交家,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广阔的政治视野,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多得的天才的江东名士苏秦被李无锋延揽麾下。

大陆公历694年6月至8月,苏秦代表李无锋出使腾格里草原,并与罗卑人就犹利人归附问题达成谅解,同时也引起了西域诸国的不满。

大陆公历694年6月间,犹利人正式定居庆阳,并宣誓向李无锋效忠,这是腾格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臣服于李无锋的开端,从而拉开了李无锋征服游牧民族的序幕。

大陆公历694年7月,李无锋增编组建西北军团第五师团,准备应付吕宋形势的变化。

大陆公历694年9月至10月,唐河帝国邻邦吕宋大公国发生政变,未遂,首相布伦特兰执掌全国大权。

大陆公历694年10月间,西域江湖门派幻凤门在西域反李势力的指使下派出刺客行刺李无锋,未遂,李无锋与西域诸国关系开始恶化,这也是江湖势力首次介入与李无锋的政治斗争。

大陆公历694年10月下旬,中大陆强国帕沙王国和科米尼公国联合出兵入侵邻邦吕宋大公国,吕宋事变爆发。

大陆公历694年11月,吕宋战局陷入胶着状态,吕宋军队在腓特烈和克鲁夫的率领下顽强抗击帕沙和科米尼人的进攻,这也是吕宋一代名将腓特烈的处女战。

同月,李无锋出兵北吕宋,并完成了北吕宋的占领。

大陆公历694年12月,李无锋在北吕宋以维托城和双堆集为中心组建忠于自己的自治政府,并出兵袭击科米尼公国入侵军后勤补给中心,迫使科米尼人退出战争,后与吕宋大公国特使腓特烈签定了北吕宋托管自治条约。

大陆公历12月中旬,马其汗国入侵邻邦越京国,并完全占领了该地区。

同时,唐河帝国和米兰王国同时宣布断绝与马其汗人外交关系,并派重兵进驻与马其汗国接壤的边境地区,两国分别与马其汗国爆发局部战争。

大陆公历12月下旬,唐河帝国军队在南线与马其汗人多次交锋,屡战屡败。

同时米兰王国军队与马其汗人军队也在西线交战,战局向有利于马其汗人方向发展。

大陆公历695年1月,李无锋完成北吕宋任务返回庆阳,并于同月返回帝都中州述职。

同月,马其汗国与米兰王国签定停战协定。

大陆公历695年1月下旬,返京述职的李无锋被唐河帝国中央晋升公爵,并兼任帝国北吕宋地区总督。

大陆公历695年1月,李无锋在返京途中偶遇帝国江湖大派关西巴山顾家诸人,结识并招揽为己用,开始在帝国关西布棋。

大陆公历695年1月,李无锋在帝都认识夏洛蒂和威利姐弟二人,威利开始登上舞台。

大陆公历695年1月,西域诸国联席会议在贝加国贝加尔湖畔召开,苏秦初露锋芒,于罗卑人联手破西域连横之策。

大陆公历695年2月,李无锋在帝国文教卫生大臣魏忠行府中酒会上结识流亡帝都的越京国公主――黎氏三女,倾倒。

大陆公历695年初,倭地最大家族立原家族窃得唐河帝国军方核心机密――帝国大型军船制造技术,倭人开始走向海上扩张之路。

大陆公历695年2月,李无锋在帝都与来自中大陆西部的印德安王国海德拉巴部落代表秘密签署协议,双方结盟。

大陆公历695年2月,李无锋在帝都结识帝都三大武林门派之一――青叶派重要人物,随后秘密建立密切关系。

大陆公历695年2月祭春节期间,帝国三江军政节度使府和天南节度使府分别同时出兵南下,三江军团攻占北罗尼西亚联盟大片领土,天南军团则攻陷整个缅国。

大陆公历695年2月,李无锋偶见帝国宫廷礼仪官朱紫玫,惊艳。

大陆公历695年2月,李无锋在帝国大较场武御试现场遇刺,身负重伤。

由于李无锋遇刺,帝国西北局势动荡不安。

大陆公历695年3――6月,李无锋赋闲休养,实际上被帝国软禁于帝都。

其间,李无锋表面潜伏,暗中交好帝国江南商业势力。

大陆公历695年6――7月,帝国考察团在西北激起民愤,一发大规模骚乱,西北局势骤然紧张。

大陆公历695年7月,卡曼帝国大军在帝国盟友捷洛克公国发起全面攻势,并多次击溃阻击的帝国和捷洛克联军。

大陆公历695年8月,卡曼大军采取声东击西里应外合之策攻破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嘉峪关,打通南下通道。

大陆公历695年8月,鉴于西北及北方局势的危急,帝国被迫让李无锋在于与帝国十七公主司徒玉棠订婚后返回西北主持大局。

大陆公历695年8月,西北军正式进驻太玄府城,太玄城守菲尔丁在李无锋感召下投入李无锋麾下。

大陆公历695年9月上旬,银川事变爆发。

原帝国银川城守孙元亮病逝,其弟孙元辉公然倒向帝国宿敌西斯罗帝国,与李无锋为争夺银川府控制权爆发战争。

大陆公历695年9月下旬,银川事变结束,孙元辉与西斯罗帝国联军败与西北军,退守银川北部要塞――甘兰,李无锋控制银川府,双方和谈停战。

大陆公历695年10月上旬,印德安王国旁遮部贵族私军袭击北吕宋绿海沼泽地区被双堆警备师团伏击,一举击溃并俘虏大量人员。

大陆公历695年10月中旬,太平教在关西汉中揭竿而起,汉中府首先沦陷。

大陆公历695年10月下旬,太平教人攻陷关西郡西康、巴山、锦城控制、陇东四府,关西郡除泸江府外,全境陷落,至此,太平教势力浮出水面。

大陆公历695年10月下旬,吕宋大公国、科米尼公国、自由自治领三方在自由城秘密结盟,共同应付变化的形势。

大陆公历695年11月,西北军挺进鹧鸪关,与太平军爆发激战,取得鹧鸪关大捷。

大陆公历695年11月,太平教再次在唐河帝国北方掀起起义高潮,北原郡平陆、清河、安原、榆林四府先后陷落,紧接着燕云郡沧州、云中两府也先后易手,11月19日,太平教首尤道方在安原宣布太平圣国建立,标志着太平教势力已经成为东大陆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军事力量。

大陆公历695年11月底,为了防止北原郡西部大府卢龙落入太平教手中,李无锋亲自率大军穿越六盘山区,12月初,李无锋控制了卢龙府。

大陆公历695年11月末,西域乌孙国左将军呼延灼发动军事政变,赛思纳王朝被推翻。

大陆公历695年12月上旬,西北军团第一师团会同北吕宋独立第一步兵师团介入乌孙政变事务,一举粉碎军事政变,乌孙王赛思纳复位。

大陆公历695年12月,第二次北吕宋战争爆发,吕宋大公国出奇兵击溃双堆警备师团,一举收复西北吕宋,北吕宋形势骤变。

大陆公历695年12月下旬至次年初,帝国城卫军团北上与太平军南侵先锋集群发生会战,取得牛头镇大捷。

大陆公历696年1月上旬,帝国城卫军团再次发动攻势,双方鏖战三日,一举击溃太平军南部集群,取得清河战役胜利,稳固了帝国北方形势。

大陆公历696年1月中旬到下旬,帝国西进集群发起陇东会战,企图攻克陇东,打通西部通道,遭遇伏击,惨败,太平教在关西形势稳定。

大陆历696年1月底三江军政节度使及天南军政节度使分别发表讨贼檄文,并派兵北伐关西郡的泸江府及巴巴府,以2月初分别占领泸江及巴山.大陆历696年2月初梁崇信率领西北军团第一师团和北吕宋独立第一步兵师团进入贝加国境内和贝加国四万大军展开激战,并联合乌孙大军一举将加国大军击败围困, 并用围魏救赵之计把楼兰国大军调回楼兰,在2月中旬西北乌孙联军一举将加国大军全灭.大陆历696年3月卡曼人集结近二十万大军突然在捷洛克发动猛烈攻势,并歼灭联军围攻凡林城, 捷洛克局势不稳定.大陆历696年3月吕宋和西北达成和解协议,北宫宋丢失三个月后重新收复,并和吕宋结成政治军事同盟,至此西线形势已经基本缓解.大陆历696年3月贝加国和达成和解协议, 开放双方关税以及西北派驻北吕宋的独立步兵师团驻扎贝加国首都贝加城, 同时也和罗卑人联盟破裂.大陆历696年3月中旬, 马其汗人居然秘密穿越了险峻陡峭的高黎贡山区,从而突破了被视为天堑的北罗尼西亚西部屏障,使得北罗尼西亚地区暴露在了马其汗人的刀枪之下,林家驻北罗尼西亚方面军在无力首府东部重镇坎腾的情况下,及时收缩防线,牢牢扼住尼尔城和大嵛口.大陆公历696年3月,贝加国首相拉莫与吕宋大将克鲁夫先后抵达庆阳城与西北谈判,最后西北与贝加国、吕宋大公国先后达成协议,北吕宋独立第一步兵师团驻守贝加国、吕宋大公国全面退出双堆府,恢复前年签订的条约。

大陆公历696年3月中旬,卡曼大军在捷洛克公国北部大败帝国与捷洛克联军,东北部凡林城被围,捷洛克形式急转直下。

大陆公历696年3月下旬,捷洛克艾伦大公与军务大臣兰蒙公爵商议以艾伦大公独生女安妮公主与李无锋缔结婚约为条件,请李出兵解捷洛克公国之危。

大陆公历696年4月,杰美洛王国前公主索菲娅与林月心先后抵达鹧鸪关,相遇并结伴同行往庆阳。

大陆公历696年4月,马其汗大军在大将普天成率领下越过险峻陡峭的高黎贡山区,夺得北罗尼西亚东部重镇坎腾,威胁林家在北罗尼西北地区的统治。

大陆公历696年4月,李无锋正式组建军事情报局,由原双堆府警备师团副师团长令狐翼,出任首任局长。

大陆公历696年3─4月,卡曼帝国北部柏因人发生叛乱,卡曼帝国朝野分成二派争执不休,宰相戈麦斯与皇帝德里卡二世关系出现裂痕。

大陆公历696年4月中旬,卡曼帝国集结二十四万大军围攻捷洛克公国首都墨灵顿城。

大陆公历696年4月下旬─6月,莫特铁骑袭击西斯罗帝国西部地区,同时西北动员八个师团十八万人入捷洛克公国,第一次捷洛克争夺战爆发,双方损失惨重,最后解墨灵顿城之围,但捷洛克公国东北部凡林城被卡曼大军所破,至此捷洛克公国北部落入卡曼帝国,李无锋间接控制捷洛克公国南部。

大陆公历696年6月中旬,太平教撕毁与李的条约突袭卢龙府与鹧鸪关,卢龙府第二警备师团一部叛变,米丰率卢龙府第一警备师团与第二警备师团残部退至西北郡,太平教统一北原郡,而鹧鸪关则在西北独立第二师团的防守下守住。

大陆公历696年6月,李无锋与林月心在庆阳府西林寺相会,旋即透过林月心认识索菲娅。

大陆公历696年7月,李无锋至马斯顿荒原中部的柏因族最大部落朵尔部落与大酋长陀勒密会面,并协助陀勒密平定政变,双方结盟并达成诸多合作协议,而与陀勒密之弟陀逻结拜,其妹陀姬随李无锋返还西北。

大陆公历696年7─8月,林家与帝国三皇子司徒峻辖下第五军团合攻关西郡锦城府,太平军守将丘子诚率军三万将忠于太平教二万人几乎全歼,投降司徒峻,帝国光复锦城府全境。

大陆公历696年8月,因西北财政危机,李无锋率军出征印德安王国旁遮部,控制旁遮部,获得大笔财货,并与罗门教乌衣派桑德斯、拉瑟家族的昆单‧拉瑟达成协议,乌衣派、白衣派中的温和派成为旁遮部的新统治阶层,而在梁崇信的帮助下,旁遮守卫军统帅奥博拉将军夺得护卫军控制权,成为旁遮部军中第一人。

大陆公历696年9月,大皇子司徒泰与太平教达成秘密协议,司徒泰收回燕云郡云中府。

大陆公历696年9月15日凌晨,西北军团第一、第五师团与原银川府第一警备师团副师团长谢英杰里应外合,谢英杰献关投诚,西北军收复银川北方重镇甘兰要塞,原银川第一警备师团长孙元辉在要塞府中举火自梵身亡,银川府全境光复。

大陆公历696年9月中旬,太平军撤出关西郡西康府,西北军与天南军发生冲突,最后西北军控制西康府全境,这也是李家西北军与郎家天南军的第一次战争。

大陆公历696年10月,太平军兵发河朔郡,帝国第三、四军团惨败,军力损失过半,河朔郡北部黑山府、龙泉府先后被攻陷,帝国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大陆公历696年11月,李无锋趁太平军主力在攻伐河朔郡之际,兵发卢龙府,围攻卢龙府,最后太平军卢龙守将江彬率军投降李无锋,李无锋收复卢龙府全境。

大陆公历696年11月中、下旬,太平军在河朔郡再发起攻击,帝国大军再度惨败,河间府、晋中府先后沦陷,而鉴于情况危机,司徒峻率军接管天水府防务,至此,河朔郡五府中有四府为太平教所得,帝都情况危急。

大陆公历696年12月下旬─697年1月,天南军在号称缅地之虎的温拿率领下攻打汉中府西南部大散关,几乎同时,林家也突破汉中府东南部骑田关,而李家也劝降汉中西北险关剑门关的太平军,象征三藩正式介入中原之战,史称三藩进中原。

大陆公历697年1月上旬,西北大军在李无锋的率领下围攻陇东府,西北军运用新发明的桐柏毒气,顺利攻下陇东府城,但是李无锋因故放走太平军守将樊云海及所部二万余人,控制陇东府全境。

大陆公历697年1月,盘踞军务大臣之位十数年的老臣何知秋因近年来战事不利因而被罢黜,原军务副大臣吉林递补为军务大臣。

大陆公历697年1─3月,三藩大军齐聚汉中府城下,最后太平教守军投降林家,郎家退回汉中府西南部重镇永川并控制周边六镇,西北大军退回剑门关与泗水岭,汉中府为三藩所据。

大陆公历697月1月中旬,莫特族亲罗卑派发生政变,亲罗卑的莫特大王子古儿丹在罗卑人与西斯罗人的帮助下取得莫特全族大权,二王子古儿素甫逃至西北,西北高层大惊,西北态势为之趋紧,为应付莫特政变,李无锋宣布改革西北军制并组建四大军团来因应当前局势。

大陆公历697年1─3月,西北出兵莫特族,在波月湖畔大败莫特与罗卑联军,亲罗卑的古儿丹覆灭,取而代之的是亲西北的古儿素甫政权,旋即古儿素甫正式归顺西北,成为西北的附庸,为唐河帝国莫特自治领,古儿素甫成为首任自治领领主,西北军在东腾格里草原势力大增。

大陆公历697年3月,西北大军兵威西域五国,使西域五国全面成为西北的附庸。

大陆公历697年3─4月,西北与西域五国全面谈判,西域五国成立西域联盟,李无锋就任盟主,联盟政务署署长由赛波担任,副署长由阿布什耶夫担任,李无锋控制西域全局。

大陆公历697年3月,河朔郡太平军兵发天水府,司徒峻命西北军接手天水府防务,梁崇信率大军入天水府,西北势力正式踏足河朔大地。

大陆公历697年3月下旬,马其汗国二十一万大军北征帝国五湖郡南部温宁府与巴陵府,经过一番战事,帝国大军后撤,马其汗国控制温宁、巴陵二府。

大陆公历697年4月上旬,太平军主帅成大猷改向攻打五湖郡九江府,九江府全境失陷,拒太平教接管政务,成大猷与太平教高层嫌隙渐深。

大陆公历697年4月,赤狄人使者卡龙、柏因人朵儿部陀逻与赛克斯部塔克拉秘访李无锋。

大陆公历697年3—5月,詹姆斯担任西北财政署署长兼西北银行行长,杨正彬担任西北经济发长署署长,苏民瞬担任西北建设署署长,象徵帝国大学系势力正在进入西北高层;梁崇信任西北第一军团军团长、崔文秀任腾格里军团军团长、赫连勃任北吕宋军团军团长、康建国任南捷洛克军团军团长。

大陆公历697年4月下旬,李无锋车队於天水招刺,梁崇信大怒,与崆峒派合作在陇东、天水二府展开灭绝太平教势力的大屠杀;与此同时,九皇子宣布组建帝国第八、九军团,七皇子要求组建第十军团,帝国开始扩军。

大陆公历697年5月15日夜,在罗卑人的支持下,楼兰公主哈丽琴娜率楼兰旧部发动兵变,被西北军扑灭,哈丽琴娜被补,史称五月半政变。

大陆公历697年五月,西域诸国发起倒崔运动,遭到西北军的强力压制,不久平息,罗卑人在西域诸国的潜势力全毁且李无锋在西域诸国的统治至此稳固。

大陆公历697年5月下旬,帝国大军在温宁府与马其汗大军发生战事,双方损失惨重,最后马其汗军撤至巴陵府,温宁府全境收复。

大陆公历697年6月,司徒泰撕毁与太平教的协议,在向千秋的帮助下,帝国大军一举攻克沧州府,帝国统一燕云郡,经此一役,太平教开始由盛转衰。

大陆公历697年6月,李无峰与贱民代表雷苍圃、朱娘达成诸多协议,贱民势力为李所用,李无锋潜势力延伸至帝国江南、东海二郡且西北水军实力大增。

大陆公历697年5—6月,西北大军兵出东腾格里草原与罗卑人展开激战,罗卑大军撤至乌兰集二百里外。

罗卑人在东腾格里草原东部优势瓦解,西北成为东腾格里草原东部新霸主,史称第三次西北战争。

大陆公历697年6月中旬,赤狄人与罗卑人之间再次爆发战争,为第八次腾格里战争,赤狄名将全歼罗卑北路大军,罗卑名将屠答全歼赤狄南路大军。

大陆公历697年6—7月,安欧人再次调停赤狄人与罗卑人的战事,双方进入谈判。

大陆公历697年7月,李无锋重遇大学同窗普洛夫兰与其未婚妻德莱塞,最后普洛夫凡成为李无锋在西大陆的私人代表,李无锋开始在西大陆布局。

大陆公历697年7月上旬,太平教圣王尤道方与武相薄近尘日渐不和,为太平教埋下失败的种子。

大陆公历697年7月,李无锋与罗卑特使多尼签订合约,共抗赤狄人,李无锋实质控制原罗卑征东部大部分土地,罗卑亲西北派势力大增,李无锋在罗卑高层影响力扩大。

大陆公历697年7月中旬,西北与莫特联军入侵图布族领地,图布全族投降,李无锋设立图布自治领,图布原头人纳什特任首任自治领领主,图布族正式融入西北,紧接著求尔人也宣布效忠李无锋。

大陆公历697年8月,在安欧人的配合下,赤狄人歼灭罗卑人护卫军二十余万人,李无锋大惊之余,以兵威之势要求赤狄人与罗卑人和谈,鉴於周边地区声援西北的谈话,赤狄人被迫与罗卑人和谈,。

大陆公历697年9月上旬,李无锋在庆阳府召开第一次西北各族团结和平大会,发表了名为霸王之誓的宣言,正式的对手下表达了征服天下的大志。

同时苏秦与西斯罗帝国签订西斯罗帝国——唐河帝国西北郡及附属地友好和平条约,双方和谈,银川府态势趋稳。

大陆公历697年9月,天南大军兵锋直指泸江,经过连番激战,泸江被郎家所破,双方死伤惨重,为泸江争夺战,林家势力经此一役,标示其在关西郡势力崩溃的开始。

大陆公历697年9月中旬,西北大军与莫特、图布游骑大军入关,帝国各大势力震动,李家与郎家商议,西北接管巴山北部昆仑关。

大陆公历697年9月下旬—10月,汉中天南大军围攻汉中府城,汉中争夺战爆发,与此同时,西北大军兵出昆仑关,兵分二路,占巴山府、取翠屏关、围泸江府城,,标示著郎家在关西郡势力崩溃的开始,帝国各大势力震动。

大陆公历697年10月上旬,帝国大军与西北军入汉中府,郎家被迫与林家和谈,郎家让泸江与西北,大军退回天南郡,林家大军退回三江本郡,泸江府为李无锋所得、汉中府为帝国收回,关西争夺战至此结束。

大陆公历697年10月下旬,郎永泉宣布天南郡各府警备师团升格为天南第三军团,温拿宣布缅地独立,经过一番激战,缅地军团退至缅地南部,郎家陷入内战。

大陆公历697年10月,在高岳族人的带领下,吕宋大军从横断山麓下西击南吕宋,腓特烈率军强渡萨尔温江,再加上科米尼大军在西策应,吕宋大公国收复吉亚西城在内的南吕宋失土,吕宋大公国、自由城自治领、科米尼公国的联盟正式浮出台面。

大陆公历697年11月12日,帝国皇帝司徒明月驾崩於安福宫,享年58岁,帝国新皇悬而未决,司徒明月的死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残破不堪的帝国,最后帝国诸皇子夺位、三藩争霸、外敌入侵,代表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大陆公历697年11月25日—12月上旬,李无锋与司徒玉棠从西北准备返京参加司徒明月大丧,李无锋於锦城第四度遭刺,随后,李无锋与冷若星等六人乔装成商人潜行至九江,准备绕道至帝都。

大陆公历697年12月10日,李无锋一行人抵达帝都,随即与先於一天抵达的司徒玉棠一行汇合。

大陆公历697年十二月中旬,北原郡平陆府士绅谢嘉源等三人逃至陇东府城,请求梁崇信兵发平陆,解放平陆府。

大陆公历697年12月中—下旬,卡曼帝国发兵入侵帝国,占领北原郡榆林府,普尔王国大军攻克燕云郡云中府;帝国城卫军团光复清河府全境;西北军北吕宋军团第一师团攻占平陆府南部险关花水峪,随后,西北大军正式入平陆府。

大陆公历697年12月下旬,卡曼帝国第二兵团三万人南下平陆府,在平陆府北部平原遭遇西北大军,最后兵团长霍夫曼自杀殉职,仅八千余人投降,同时平陆府城太平守军投降,西北军收复平陆府全境。

大陆公历697年12月下旬,卡曼帝国大军与城卫军团在清河府城展开激战,最后,城卫军团与前来增援的帝国第四军团退回帝都,至此,卡曼帝国控制北原郡榆林府、清河府,普尔人占领燕云郡云中府,帝国朝野振动。

大陆公历697年12月下旬,西逃的八万清河太平军内哄,二万余人归顺平陆府西北军,六万人南下返回太平教控制区。

大陆公历698年1月上旬,李无锋与七皇子司徒元、九皇子司徒朗达成协议,组成联盟,大皇子司徒泰逃回燕云郡、三皇子司徒峻逃回五湖郡;廖其长与常贵请求李无锋兵发解江南郡与五湖郡之危,最后三人达成一年之约。

大陆公历698年1月18日,九皇子司徒朗继任帝国第二十九任皇帝;七皇子司徒元受封楚王,领地为江南郡;李无锋受封为秦王与兼任关西郡军政节度使,李婉拒秦王封号,但是正式兼任关西郡军政节度使。

大陆公历698年1月,因司徒朗接任帝位,司徒泰辖下燕云郡与东海郡北部三府、司徒峻辖下五湖郡皆拒上缴帝国中央的财税,帝国内战一簇即发。

大陆公历698年2月,倭人立原部攻占多顿王国库克群岛,并以库克群岛为跳板,攻占多顿王国南部新月半岛,倭人与多顿王国各十余万人於新月半岛全罗谷地对峙。

大陆公历698年2—5月,因古基预测东大陆将有长年灾害,李无锋下令收购东大陆各国与安第斯诸国粮食,至此东大陆粮食大多控制在李无锋手中,也影响东大陆未来三年的势力发展。

大陆公历698年2—5月,李无锋和平收回汉中、锦城二府,关西郡统一。

同时,帝国第六军团与南部军区独立师团投向司徒彪,司徒彪被封为湘王,领地为五湖郡;司徒峻被封为晋王,领地为河朔郡。

大陆公历698年3—5月,帝国大军与马其汗国大军激战於温宁府,巴陵府也浮动起来,马其汗国败象渐露。

大陆公历698年3月,西北私下支持温拿军,并派人入天南郡策反,李无锋开始在天南郡与缅地部局。

大陆公历698年3月15日—4月,多顿王国与倭人激战於全罗谷地,历经一个多月血战,双方死亡达十二万人以上,再次进入对峙,史称绞肉机之战。

大陆公历698年4月,司徒彪大军攻克温宁府,并组建帝国第十一军团。

大陆公历698年4月,司徒泰大军击溃帝国第十军团,夺得彭城府,大有一举吞下东海郡之势,并宣布成立帝国第十二军团,正式揭开帝国内战序幕。

大陆公历698年4—5月,提克人北征海德拉巴人领地,印德安王国内战全面爆发,三部联盟五十万大军被灭,西北大军强势介入,最后,提克人仅存十多万人南返,三部联盟在西北军扶助下维持王国中央统治权。

大陆公历698年5月,印德安王国与西疆都护府签订『唐河帝国西疆都护府与印德安王国友好互助条约』,西疆都护府获得东北三行省(克什哈尔、孟加、加莱)统治权,但名义上主权属於印德安王国,并将派大军协防三部联盟,西疆都护府与三部联盟的盟约正式浮出台面。

大陆公历698年5月,太平教温和派发动兵变失败,薄近尘、许文哲二人被软禁,四万多太平军遁走九江府,蓝百林接收二人残余势力。

大陆公历698年5月,南捷洛克军团第二师团在内应接应下,收复安原府全境。

大陆公历698年5—6月,西北十余万大军入侵天南,郎永泉宣布下野,温拿也宣布接受西北招安,天南郡、缅地落入李无锋手中。

大陆公历698年6月,天南三个军团整编为印德安王国派遣军团四个师团,呼延 、舍内任正副军团长;北原太平降军与缅军整编成为西南军团四个师团,木力格、温拿任正副军团长。

大陆公历698年6月,科米尼公国大军入侵提克人领地,占领鲁恰尔行省,提克人在西北的扶持下与科米尼人陷入对峙,提克人开始向西北靠拢。

大陆公历698年5—6月,西北大军在印德安王国获得的九百五十万盎司黄金运抵庆阳城,西北银行进入三部联盟与提克人领地经营,西北银行成为帝国西部金融界龙头。

大陆公历698年6月,帝国北方军区攻下金陵府,司徒泰控制东海全郡,但是经过多月战乱,东海经济完全崩溃。

大陆公历698年6月,江南郡首廖其长与七大世家秘密会面,达成画舫之议,江南资金、人才等大举西移至西疆都护府控制区,促使西疆都护府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大陆公历698年6月30日,成大猷接受帝国招安,任九江府城守,南部军区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团军团长,并组建南部军区独立第五、六师团。

大陆公历698年7—8月,马其汗40万大军入侵三江郡与北罗尼西亚,北罗尼西亚、华阳府、玉山府沦陷。

大陆公历698年7月,安顺府城守林得智投向西北,西北控制安顺府,史称安顺事变。

大陆公历698年7月下旬,西北、三江签订『李林密约』,林家臣属西北,最后,西北大军七个师团与林家九个师团(六个正规师团、三个警备师团)共同与马其汗大军展开激战,双方损失惨重后撤,三江局势趋稳。

大陆公历69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卡曼大军入侵平陆府,是役,西北仅存不足万人西撤,卡曼人付出7万多人,史称平陆坟墓战;同时,太平军18万人攻打天水,损失6万多人后也被迫后撤;司徒峻大军因粮食危机入锦城掠夺粮食后东返,至此西北四线会战趋稳。

大陆公历698年8月中下旬,司徒泰大军南下余杭府、米兰王国第二军团应司徒元之请入江南郡、司徒彪大军东进金华府、成大猷大军入湖州府,江南郡陷入四方大战。

大陆公历698年8月下旬,卡曼大军南下河朔郡黑山、龙泉二府,太平守军一触即溃,卡曼大军占领黑山、龙泉二府。

大陆公历698年8月下旬,李无锋收编卢龙警备师团,更名为第三近卫师团,驻守花水峪。

大陸公歷698年8月,李無鋒與帝國中央達成協議,帝國同意西疆大都護府組建,西疆以市價半價賣予帝國中央一千萬擔糧食(花費一億五千萬金幣)。

大陸公歷698年9月上旬,倭人攻擊帝國東方海島,寶島、堪察加島等島嶼先後淪陷,帝國水軍實力受創。

大陸公歷698年9月3日,太平軍藍百林投入帝國中央,帝國光復晉中府,太平軍經整編組成第十四軍團;同日,西疆軍光復河間府全境,維持三年之久的太平聖國覆滅。

大陸公歷698年9月,西疆大都護府成立,李無鋒就任大都護,並進行軍政改革,西域諸國覆滅改國為府,為西域郡,正式併入唐河帝國;羅卑人征東部烏蘭集向西二百公里至慶陽區域設為烏蘭府,為羅卑人臣服李無鋒的開始。

大陸公歷698年9月上旬,西疆轄地劃分為七郡,菲爾丁任西北郡總督;方成松任關西郡總督;王宗奚任天南郡總督;穆浩然任北呂宋郡總督;賽波任西域郡總督;周廷貴任東騰格里郡總督;盧曼任緬郡總督。

大陸公歷698年9月上─中旬,司徒泰大軍再度南下,擊潰楚王、米蘭聯軍,佔領松江、維揚、姑蘇府,聯軍退居泉州府,江南戰局抵定。

大陸公歷698年10月12日,湘王、秦王聯軍攻克巴陵城,光復巴陵府全境。

大陸公歷698年10月中旬,在薄近塵的謀劃下,西疆軍化整為零偷襲卡曼佔領區,使卡曼軍補給遭受損失,並焚燬糧草,隨即展開一連串的破襲戰。

大陸公歷698年10月下旬,西疆第一軍團第三師團擊敗半島同盟聯軍,控制蘇拉維西公國北部密林區,西疆軍取得南侵根據地。

大陸公歷698年11月上旬,卡曼騎兵偷襲西北郡糧倉,但因防範得宜,最後搶奪西斯羅人糧食,事後卡曼帝國與西斯羅帝國正式決裂,利伯亞聯盟宣告瓦解。

大陸公歷698年11月上旬,西疆軍強行打通密林區,正式侵入半島同盟東部,隨即分兵南下,攻擊東部半島同盟諸國。

大陸公歷698年11月8日,在經過三天激戰,西疆與捷洛克聯軍攻佔甲馬城,淪陷七年的甲馬地區重回捷洛克公國統治,卡曼二個萬人隊僅不足二千人脫逃。

大陸公歷698年11上─中旬,西疆大軍連克巴厘亞公國、棉蘭公國北部重鎮沃達城,隨後棉蘭公國宣佈歸降。

大陸公歷698年11月中─下旬,帕沙王國與半島聯軍簽訂合約,一周後撕毀合約,連下西部半島同盟二公國一城邦,隨即西部半島同盟核心普林斯頓城、中大陸南部二大國西奧蘭王國、日德蘭王國對帕沙王國宣戰。

大陸公歷698年11月下旬,馬其汗特使、南洋聯盟特使抵達米亞洛城,呼籲西疆軍停戰遭拒,隨即西疆軍攻克摩洛、東薩摩亞,馬其汗國、南洋聯盟派兵與半島聯軍協防。

大陸公歷698年11月下旬,蘇秦出使湘王司徒彪、米蘭王國,結盟來遏止馬其汗國的擴張勢頭。

大陸公歷698年11下旬─12月上旬,燕雲郡雲中府名士陶亭之至帝都向安琪兒求援,安琪兒應允,李無鋒開始以糧食換民心的計劃。

大陸公歷698年12月上旬,西疆大都護府與南洋聯盟簽訂條約,三寶城邦併入南洋聯盟、萊貢城邦主權歸西疆大都護府,南洋聯盟承認西疆大都護在東半島同盟佔領區主權。

大陸公歷698年12中旬,南洋聯盟退出戰局,被擺一道的馬其汗國隨即退出戰局,半島戰役結束,李無鋒獲得南方出海口,而南洋聯盟與馬其汗國蜜月期結束,開始向西疆大都護府靠攏。

大陸公歷698年12月中旬,西疆大都護府設南海自治領(轄三府,首府為東薩摩亞府)、中南郡(轄五府,首府為米亞洛府),各設總督一名。

大陸公歷698年12月下旬,金寧接任中南郡總督,鍾文靜接任南海自治領總督。

大陸公歷699年1月上旬,西疆大都護府與半島同盟簽訂停戰協議,承認雙方現有控制地主權,西疆以低息貸款援助半島同盟以對抗帕沙王國。

大陸公歷699年1月中旬,卡曼大軍兵出嘉峪關席捲西北郡太玄、銀川二府北部,俘虜一萬多平民,引發西疆民眾的不滿。

大陸公歷699年1月中旬,西疆第五兵團於榆林府遭襲,第五兵團兵團長戰死,二個萬騎隊僅有六千多人脫逃。

大陸公歷699年1月下旬,司徒峻麾下軍隊叛變,經過一番戰鬥,司徒峻宣佈下野,司徒彪接掌黃岡府,也正式擁有與司徒泰一搏的實力。

大陸公歷699年1月下旬─2月,西疆出動六十餘萬大軍北征,此一戰的結果亦成為西疆、卡曼勢力消漲的分水嶺。

大陸公歷699年1月26日夜,卡曼第八兵團三萬人於柳家屯遇襲,第八兵團兵團長契里夫當場戰死,不足三千人脫逃,一萬多人被俘,其餘戰死,為柳家屯大捷。

大陸公歷699年1月30日,西疆軍進佔卡曼人已經撤離的平陸府城,平陸府重回西疆統治。

大陸公歷699年2月,西疆、捷洛克聯軍圍攻凡林城,經過多日激戰,卡曼軍屠殺凡林城內三萬青年男子,最後凡林城破,麥利失蹤,卡曼五萬大軍僅三百餘人被俘,其餘陣亡,捷洛克全境光復,第二次捷洛克爭奪戰結束。

大陸公歷699年2月上旬,西疆軍包圍清河府城,普爾人出動二十萬大軍增援。

大陸公歷699年2月中─下旬,西疆使節於柏因人朵爾部暗殺卡曼特使,柏因人迫於無奈,出兵二十三萬南下,卡曼北方領土一夕淪喪。

大陸公歷699年2月中─下旬,馬其汗、南洋聯軍出兵中南郡與南海自治領,兵威西疆南部,但得到西疆軍北線勝利消息,隨即退兵。

大陸公歷699年2月下旬,因柏因人南下,卡曼南征軍勢危,盤踞卡曼帝國宰相之位三十餘年的戈麥斯辭職下臺,華西里公爵繼任宰相,卡曼政策開始轉變。

大陸公歷699年2月下旬,西斯羅帝國受卡曼帝國和談之請,開始介入二方戰事。

大陸公歷699年2月下旬,西疆軍於榆林府南部大破普爾二十萬大軍,普爾大軍僅不足一萬人脫逃,九萬人被俘,其餘陣亡,普爾精銳軍隊損失殆盡,為榆南大捷。

大陸公歷699年3月上旬,普爾、卡曼、西疆、柏因、西斯羅在紐倫堡舉行五方會談,達成停戰協議,為為期半年之久的北方戰事劃下句點,普爾、卡曼二國元氣大傷,開始由盛轉衰。

大陸公歷699年3月上旬,柏因人退出佔領區,但得到卡曼帝國北方馬扎格勒要塞控制權,此為柏因人第一次從北方諸國獲得的土地。

大陸公歷699年3月上旬,因南洋聯盟毀約出兵南海自治領,王繚出使南洋聯盟,最後西疆、南洋聯盟和談,三寶城邦歸屬西疆,併入南海自治領,南洋聯盟割讓馬汶群島一部,雙方重新簽訂友好和平條約。

大陸公歷699年3月上─中旬,清河府卡曼軍退回卡曼本土,西疆收回嘉峪關,李無鋒統一西北郡全境,並控制榆林、清河二府,統一北原郡,將其納入西疆治下。

大陸公歷699年3月上旬,西疆第三軍團進佔河朔郡黑山、龍泉二府。

大陸公歷699年3月,因西疆軍在北線的全面勝利,原唐河帝國在東大陸的影響力由西疆大都護府取代,唐河帝國邁入了後司徒朗時期的分水嶺期間。

大陸公歷699年3月中旬,李無鋒密訪三江林家,確定與林月心的婚姻關係,三江郡精簡軍隊,開始融入西疆大都護府。

大陸公歷699年3月下旬,在李無鋒的密令下,應建明由暗轉明,配合西疆軍圍降帝國第四軍團第二師團,一舉控制晉中府全境,第四軍團第一、二、五師團投入西疆軍中,西疆統一河朔郡,始稱晉中兵變。

大陸公歷699年4月,在經過多時討論,司徒朗退位,楚王司徒元登上唐河帝國第三十任皇帝帝位。

大陸公曆699年4月下旬,科米尼公國應呂宋大公國之請出兵雙堆府,雙方展開激戰。

大陸公曆699年4月下旬─5月中旬,呂宋大公國撕毀盟約,出兵無防備的科米尼公國,科米尼公國正式亡國,2/3領土落入呂宋大公國手中,呂宋大公國改名為呂宋王國。

大陸公曆699年5月,趁呂宋大公國征伐科米尼公國之際,西疆軍佔領帕米爾地區,帕沙王國佔領費爾幹地區,各得科米尼公國1/6領土。

大陸公曆699年5月中旬,科米尼公國亡國後,近6萬科米尼北伐軍投入西疆軍中,組建‘忠義復國軍’。

大陸公曆699年5月,羅卑35萬大軍東征,先掃蕩東騰格里草原,後分兵入西北、西域二郡。

大陸公曆699年5月,帝國北方大軍入雲中府,西疆軍隨即增援,西疆控制雲中城,雙方展開對峙,史稱‘雲中爭奪戰’。

大陸公曆699年6月上旬,西疆大軍擊敗羅卑南線大軍,俘虜五萬餘人,屠答率兵西返,與西疆高層達成協議,史稱‘第四次西北戰爭’。

大陸公曆699年6月上旬,王介休出使米蘭王國,經過一番討論,西疆與米蘭等三國結成四國戰略同盟,共抗馬其汗國與倭人。

大陸公曆699年6月中─下旬,劉阜節密訪成大猷,成大猷投入西疆陣營,司徒彪與司徒泰結盟,至此帝國正式分裂為西疆李系、帝國司徒系二大陣營。

大陸公曆699年6月下旬,羅卑大酋長瓦德亞因怒火攻心,病逝於巴羅納城,瓦特得到軍方與三大實權派貴族支持,登上羅卑大酋長。

大陸公曆699年6月下旬,羅卑族與西疆大都護府簽訂諒解備忘錄,雙方結成戰略同盟,西疆大都護府取得羅卑族部分大權,為羅卑融入唐河帝國的開始。

大陸公曆699年7月上旬,在西疆的外交努力下,安歐人放棄南下羅卑之戰,但取得漠北金礦3成權利,隨即赤狄人也迫於各方壓力打消東進之意,騰格里草原換來一段平和期。

设定 已出现的主要人物李无锋----辉煌王朝创始人,唐河帝国帝都中州人,出身没落士族,雄才大略,文武兼备,生性风流,从唐河帝国基层起,历经战事,终成统一大业,建立辉煌帝国,史称千古风流,唯有一帝。

唐河帝国----东大陆最强盛的国家,已由盛转衰,开始江河日下,但其实力仍为东大陆各国之冠,全国十郡,首都中州。

萧唐----原名谈笑,本是唐河帝国北原郡才子,后因不满唐河帝国等级制度加入农民起义军,被李无锋击败后收服,从此加入李无锋麾下,成为李无锋创业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才之一,辉煌三杰之一。

苏秦----原为唐河帝国江南郡著名才子,精于雄辩,擅长外交,后加入李无锋麾下,成为全大陆有名的外交家,也是李无锋最重要的外交助手。

古基----李无锋坚定而又亲密的盟友和朋友,他的身份和位置一直是个谜,直到辉煌帝国建立,他依然没有进入帝国政府,他处于帝国政府和民间之间,他所代表的古家后来成为帝国最大的运输业巨头。

凌天放----原为中大陆小国基坦国人,后经介绍投入李无锋麾下,军事策划奇才,对李无锋的战略规划有着相当影响力,被后世称为皇帝之臂,现任西北军团幕僚长。

苏民舜----李无锋最早的朋友和下属之一,发展经济的高手,为发展西北地区经济作出了卓越贡献,现担任西北郡归德府的城守。

莫伦----李无锋最早的朋友和下属之一,精于法律事务,与李无锋一样对女色有着偏爱,也是李无锋这方面的密友,屡被李无锋敲诈,现任西北郡首府庆阳城守,后成为辉煌帝国法学泰斗,辉煌帝国第一任法务大臣,对限制辉煌帝国特务组织势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出的许多法学理论被后世作为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梁崇信----出身唐河帝国江南郡富裕家庭,后加入唐河帝国城卫军,成为李无锋下属,智勇兼备,为李无锋手下得力战将,现为西北军团第一师团师团长,后成为辉煌帝国陆军八大元帅之首。

崔文秀----梁崇信的竞争对手,出身唐河帝国城卫军,辉煌帝国骑兵的创始人,原为西北军团第二师团师团长,现任西北郡独立第一轻骑兵师团师团长,后为辉煌帝国陆军八大元帅之一。

木棉----金州高岳族首席长老,李无锋最坚定的盟友之一,号召金州高岳人支持李无锋,后又协助李无锋收服吕宋高岳族人,最后号召全大陆高岳人支持和效忠李无锋,重视教育,被后世高岳人尊称为高岳民族复兴之父。

山柱----高岳族人,最先投效于李无锋麾下的高岳军人,狂热的崇拜李无锋,一生对李无锋忠心不二,擅长高原山地作战,现任北吕宋独立第一步兵师团师团长,后在帮助李无锋统一大陆的战争中屡立奇功,创造了翻越大横断山脉的奇迹,被后世军事学术界称之为山地战之王。

刁肃----出身唐河帝国江湖,后加入唐河帝国城卫军,在唐河帝国西征罗卑失败后投效李无锋,被李无锋相中,担任西北国家安全局的负责人,性格阴沉,手段很辣,唯对李无锋忠贞不渝,后成为辉煌帝国三大特务组织之一----帝国国家安全局第一任首脑。

木力格----出身贫寒,后加入唐河帝国城卫军成为李无锋下属,李无锋在唐河帝国军事学院学习时的校友,作战勇猛,外粗内细,现任西北军团第三师团师团长。

卡马波夫----出身唐河帝国城卫军,李无锋起家时的主力将领之一,性格沉稳,作风稳健,现任西北军团第四师团师团长。

赫连勃----原为唐河帝国西北地区最大盗匪组织----黑虎首领,后被李无锋收服,进入帝国军事学院进修归来后任西北军团第一师团副师团长,性格粗豪,外拙内巧,作风顽强,现任北吕宋双堆府警备师团师团长。

康建国----李无锋最初的部下,出身平民,后跟随李无锋转战各地,担任李无锋首任近卫队长,赤胆忠心,勇猛过人,现任庆阳警备师团师团长。

宋天雄----出身唐河帝国北方两大寺----大相国寺,武艺精深,反应过人,现任李无锋近卫联队联队长。

桑生----出身唐河帝国城卫军,帝国西征失败后加入李无锋麾下,作风勇猛而不失稳健,初为西北军团第四师团副师团长,现任北吕宋维托府警备师团师团长。

舍内----出身唐河帝国城卫军,帝国西征失败后加入李无锋麾下,智谋过人,初为西北军团第二师团副师团长,现任博南府警备师团师团长。

龙自行----原为唐河帝国西北郡归德府警备部队军官,后成为归德南部义军首领,为人颇有才干,李无锋接管归德后,加入李无锋麾下,任归德警备师团师团长,现任西北军团第五师团师团长。

齐柏林----原为李无锋麾下军官,精明强干,受李无锋安排加入西北叛军,后成功反正,为击溃西北叛军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新组建的金州警备师团师团长,现任归德警备师团师团长。

沙浪----出身帝国庶族,一直跟随李无锋,李无锋心腹,李无锋在帝国军事学院学习时的校友,初任西北军团第二师团副师团长,现接替崔文秀任师团长,辉煌帝国建立后任帝国东利伯亚行省首任总督。

岳山----六合门得意弟子,后加入李无锋麾下成为李无锋近卫队一员,任李无锋第二任近卫联队联队长,现任博南府警备师团副师团长。

尉迟宾----六合门得意弟子,后加入李无锋麾下成为李无锋及卫队一员,由于出色表现,被提升为庆阳警备师团副师团长。

詹姆斯----帝国大学高材生,精于财务,初任金州财政署署长,现任金州府城守。

杨正彬----帝国大学高材生,博学多才,擅长规划,现任博南府城守。

卢曼----出身五湖世家,庶出,后加入唐河帝国军队,对后勤管理有独到见解,初任李无锋军队麾下后勤官,后任庆阳府战备署长,再接任西北郡战备署长,现任北吕宋双堆府城守。

金宁----李无锋麾下出色的情报分析家,出身帝国没落士族,现任西北郡情报署署长。

穆浩然----萧唐得力助手,精与行政事务管理,作风严谨,初任西北郡行政署副署长,现任北吕宋维托城城守。

高昂----雪山派弟子,初卧底西北叛军,后在雪山派支持李无锋后,配合反正,成功瓦解西北叛军,开始展露才华,现任归德警备师团副师团长。

姜汉----西北叛军二头领,才华出众,在被李无锋军队击败后,接受劝说,投降李无锋,得到重用,现任西北郡独立第一轻骑兵师团副师团长兼后勤司司长。

严同----西北叛军将领,性格冷静慎密,心计过人,后投诚于李无锋受到重用,现任西北郡独立第一轻骑兵师团幕僚长。

令狐翼----出身帝国士族,不知因何原因离家出走,后加入西北军队,才华得到发挥,精于策划,初任西北军团第一师团幕僚长,现任北吕宋双堆府警备师团副师团长,与梁崇信、赫连勃关系密切。

曲波----出身帝国庶族,后加入西北军队,能力全面,初任西北军团第一师团后勤司司长,现升任第一师团副师团长。

童璇----出身帝国江湖,原为帝国境内著名大盗,绰号百变魔狐,精于易容化装,擅长探询人心理弱点,性格阴毒,后被李无锋收至麾下,现任西北国家安全局副局长。

何知秋----唐河帝国军务大臣,老练深沉,深谋远虑,初期支持李无锋,后察觉李无锋的野心后,改而反对李无锋,屡出奇招制约李无锋,为唐河帝国中央重臣。

陆文夫----唐河帝国内政大臣,精明强干,眼光深远,初期支持李无锋,后察觉李无锋野心后与何知秋一起对付李无锋,是李无锋在帝国中央最忌惮的人物之一,与何知秋同为唐河帝国中央的扛鼎之臣。

田易----唐河帝国财政大臣,老奸巨滑,帝国皇帝司徒明月的心腹,但在暗中支持李无锋,喜好各种名贵观赏鸟。

宁远望----唐河帝国第一行政副大臣,朝中保守派的首席代表人物,希望登上行政大臣宝座,对李无锋极度仇视,屡屡与李无锋为难。

西顿----唐河帝国法务大臣,朝中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与宁远望一道坚决反对李无锋和商业派势力。

刘文清----唐河帝国礼务大臣,朝中保守派代表人物,与宁远望、西顿等人一道反对李无锋。

曾国鸿----唐河帝国商务大臣,出身江南世家,与江南各大世家关系密切,在朝中代表商业派势力,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与李无锋关系不错。

魏忠行----唐河帝国文教卫生大臣,出身帝都士族,与各派势力关系都比较良好,与李无锋关系也很好,越京国国王黎德广挚友,对李无锋统治的西北和北吕宋在文教卫生方面支持很大。

秦跃东----唐河帝国农政大臣,为人清廉正直,与魏忠行同为帝国朝中两大元老。

萨里登----唐河帝国外交大臣,外交专家,但却对帝国现状无可奈何。

威廉姆斯----唐河帝国帝国军事学院院长,出身士族,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在帝国主义朝中很有人缘,李无锋的重要援助。

居真----唐河帝国帝国国立大学校长,著名学者,学术界泰斗。

马远往----唐河帝国禁卫军团军团长,帝国皇帝司徒明月绝对心腹,掌握帝都禁卫军大权。

尤素夫----唐河帝国城卫军团军团长,帝国皇帝司徒明月绝对心腹,掌握帝都城卫军大权,与禁卫军团军团长马远往共同执掌帝都中州的军权。

廖其长----唐河帝国江南郡郡守,帝国商业派在地方的首席代表。

常贵----唐河帝国五湖郡郡守,帝国商业派在地方的重要代表。

司徒泰----帝国皇帝司徒明月长子,生性阴毒,颇有头脑,积聚力量一心想登上皇帝宝座,在帝国北部、西部实力雄厚,与李无锋关系复杂。

司徒峻----帝国皇帝司徒明月三子,性格冷漠,平素沉默寡言,内心深处却渴望获得更大的权力,在帝国西部、南部地区有相当实力,司徒泰的有力竞争者,但势力却在最近的南线战事失利后遭到其父削弱。

司徒彪----帝国皇帝司徒明月六子,前期隐藏不发,后异军突起,成为争夺皇位的重要竞争者,在五湖郡有相当实力,与李无锋关系密切,其母为帝国皇帝司徒明月宠妃。

司徒元----帝国皇帝司徒明月七子,性格阴柔,与江南、东海两地大贵族关系密切,与米兰王国王族也有着深厚渊源,帝国皇位有力竞争者。

司徒朗----帝国皇帝司徒明月九子,性格开朗,足智多谋,在朝中人缘极佳,在地方也颇有人望,但在军队中实力薄弱,与李无锋暗中勾结。

安琪儿----帝国五大家族之一--休伊家族族长侄女,帝国军事学院军事历史教员,无锋在帝国军事学院学习时的老师,无锋第一个仰慕倾心的对象,以美艳著名,帝都三花之一。

司徒玉霜----帝国十三公主,以冷傲清丽名满帝国,胸怀大局,眼光锐利,在对政治时局有着非同一般的判断能力,是最早察觉李无锋野心的人,对李无锋有着莫名的反感。

管莹莹----河间府武林大家六合门掌门人管一鸣之女,帝国大学学生,无锋第一个红颜知己,有着混血种人特有的外貌和傲人的身材,性格爽朗大方,总带有小儿女心性,深得无锋宠爱。

花玉眉----江南松江府花家之女,其父号称丝绸大王,典型的江南美女,帝国大学学生,与李无锋相爱。

狄蕾娜----原是西大陆萨特列王国美女,后因战乱被掳卖至唐河帝国品花楼,作为拉拢李无锋的礼物招待李无锋,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李无锋,性格温柔和顺,深得李无锋及其身边诸女的喜爱。

鹿纤纤----金州药材世家鹿家之女,性格活泼刁蛮,在庆祝庆阳保卫战胜利的舞会中与无锋结识,与无锋相爱。

秦霜影----雪山派弟子,一代绝色,因为门派需要与师妹云依成为李无锋贴身护卫,其后果可想而知,后成为无锋身边重要的情报分析助手。

云依----雪山派掌门之女,一代绝色,与师姐秦霜影并称雪山双莲,后因门派需要,成为无锋贴身护卫。

顾明霞----巴山武林大家顾家幺女,江湖人称火凤,性格暴烈刁钻,武功出众,心仪无锋。

夏洛蒂----帝都混血美女,风姿娴雅,厨艺超群,让无锋吃后爱不离口,后与无锋一起离开帝都来到西北。

索菲娅----杰美洛王国亡国公主,天姿国色,让人目为之夺,后流亡帝都,与司徒玉霜是好友,对李无锋颇有好奇心。

黎青可----越京国大公主,美丽沉静,性格沉稳,流亡帝都时与在酒会中与李无锋相识,对无锋颇有好感。

黎青诗----越京国二公主,秀丽孤傲,性格冷漠,爱好唐族文化,在姐姐的影响下,对李无锋开始生出好感。

黎青韵----越京国三公主,清丽活泼,喜好歌舞艺术,在姐姐的影响下,也对无锋有了好感。

司徒玉棠――帝国十七公主,天姿国色,沉稳睿智,受命与李无锋订婚,但受帝国皇家一脉影响颇大,其立场也一直在帝国和其未婚夫君李无锋之间摇摆不定。

司徒玉真――帝国十八公主,其母系出身低贱的歌伎,故在帝国皇家中倍受冷落歧视,极度仇恨司徒家族,野心勃勃,长袖善舞,拉拢不明势力,企图借助外力实现自己复仇梦想。

安妮公主――捷洛克公国公主,性格火爆,也是捷洛克公国唯一王位继承人,在捷洛克公国面临灭亡的危险下为换取西北支持作为人质来到西北,对李无锋充满仇恨。

宫紫玫――唐河帝国首席宫廷礼仪官,帝国三花之一,冷艳刚烈,身世如谜,尚未登台亮相。

哈丽琴娜――楼兰国公主,国色天香,艳冠西域,号称西域明珠,身带奇香,为绝代尤物,仇视李无锋,尚未正式登台亮相。

凯瑟琳女公爵――-中大陆自由自治领领主,艳美如花,心思活泛,善于见风使舵见缝插针,力图使中大陆中部各势力维持均衡以维护自由自治领利益。

毕希利――马其汗国大汗(王),胸襟广阔,善于放权用人,马其汗国一代明主。

雷觉天――原本是唐河帝国江南郡人,在唐河帝国一直未得重用,后一怒之下投奔帝国宿敌马其汗国,被拜未为国务大臣,统揽马其汗国军政要务,开始崭露才华,积极协助毕希利振兴马其汗国向外扩张,成效卓著。

牙宁――马其汗国镇国大将军,能力全面。

明重――马其汗国安国大将军,老练深沉。

普天成――马其汗国定国大将军,善于奇谋。

戈麦斯――卡曼帝国宰相,心机深沉,志向远大,努力发展卡曼帝国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向外扩张步伐,使得卡曼帝国成为利伯亚诸国中实力最强一国的头号功臣。

尼克――卡曼帝国军队两大统帅之一。

麦利――卡曼帝国军队两大统帅之一。

克劳迪亚――卡曼帝国军队新秀,禁卫军统帅。

库图佐夫――帕沙王国军队领袖,在该国有着极高威信,军功昭著,号称中大陆军神。

达扬――帕沙王国军队将领中的后起之秀,才华过人,对库图佐夫极为敬重。

布伦特兰――吕宋大公国首相,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魄力亦日益消退。

腓特列――吕宋大公国军中统帅,首相布伦特兰次子,天才的军人,政治嗅觉亦异常敏锐,库图佐夫最大敌手。

克鲁夫――吕宋大公国西线主帅,坚忍不拔,性格顽强,腓特列表兄。

贝桑――罗卑现任征东大将军,目光锐利,思路宽广,政治手腕灵活,罗卑人中少有的全面型军帅。

库尔多――贝桑副手,曾任原征东大将军屠答麾下将领,号称罗卑征东三勇士之首,骁将。

哈依巴尔――西域楼兰国主,智谋过人,有西域狡狐之称。

阿尔泰――西域贝加国主,志大才疏。

赛思纳――西域乌孙国主,李无锋盟友,性格软弱。

呼延虬――西域乌孙国左将军,卫军统领,有大将之风,与梁崇信交好。

设定 国家介绍利伯亚诸国----利伯亚平原是泛指位于唐河帝国和捷洛克公国以北腾格里草原以东广大地区,地势平坦,土地富饶,森林广布,河流众多,且多成南北流向。

在这块土地上由东向西分布着多顿王国、普尔王国、卡曼帝国、西斯罗帝国,简称利伯亚诸国。

四国人种多属白色人种,均为西大陆移民后裔,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几国王室之间均有血亲和姻亲关系。

在这块土地上也还有相当数量混血人种和黄种人,在四国北部地区还生活着数量不等的柏因人,他们大部分以渔猎为生,也有小部分以游牧和耕种为生,一直拒绝臣服于四国的统治。

多顿王国----位于利伯亚平原最东部,东临大东洋,大东洋上的库克群岛也属其领土,与南边邻国唐河帝国关系一般,与东南面隔海相望的倭人关系恶劣,冲突不断。

普尔王国----位于利伯亚平原中部,国力在四国中与西斯罗帝国处于同一水平,略逊于卡曼帝国,与卡曼帝国、西斯罗帝国关系密切,与南面的唐河帝国矛盾不断,战事连绵。

卡曼帝国----利伯亚诸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发展速度也最快,唐河帝国北方最大的敌人,屡次兴兵进攻唐河帝国及其北方盟国捷洛克公国。

西斯罗帝国----位于利伯亚平原西部,西与腾格里草原接壤,前期与西邻---腾格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莫特人关系恶劣,战事不断,后有所改善。

与唐河帝国的分裂势力---西北银川府孙元亮关系紧密,不断骚扰帝国西北重要屏障太玄府。

米兰王国----位于唐河帝国东南方,地处富饶的冲积平原上,大东洋上大珍珠群岛中的北珍珠群岛和东珍珠群岛也属其领土,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与唐河帝国关系较好,但与西边强邻马其汗国冲突不断。

马哈德大公国----位于米兰王国南边,东邻大东洋,南邻大南洋,南珍珠群岛也属其领土,与米兰王国和唐河帝国关系较好。

安达科公国----位于马哈德大公国以南,南邻大南洋,盛产海盐,与唐河帝国、米兰王国和马哈德大公国关系都较好。

马其汗国----位于唐河帝国南方,是唐河帝国在南边最可怕的敌人,国力强盛,正处于向外侵略扩张阶段,人种属于从中大陆游牧民族迁移来与本地土族混居生成新民族的后裔,但依然保留着原游牧民族固有的特性。

除与南面的南洋联盟诸国关系尚佳外,与周边的唐河帝国、米兰王国关系极差,大的战争不断,与东南的马哈德大公国和安达科公国关系也不佳。

倭地----由四鹿岛、鬼岛、花岛、千岛四个大岛以及其他几十个小岛组成,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分别由几个大的倭人家族控制着,其中立原家族势力最大。

南洋联盟----是位于东大陆南部的五个国家和七个城邦组成的国家城邦联盟,南临大南洋,商业势力在联盟中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经济实力雄厚,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都十分良好,海运业和造船业十分发达。

林家----控制着唐河帝国三江郡军政大权,处于事实上的独立地位,是几十年前三江事变的产物,乃是唐河帝国三大藩镇中最强大的一个,也是唐河帝国最大的内部隐患。

郎家----控制着唐河帝国天南郡军政大权,与林家一样,处于事实上的独立地位,但与帝国中央关系尚佳,是帝国为对付林家而设置的藩镇,但后来已逐渐独立。

银川府----地处唐河帝国最西北端,名义上属于唐河帝国西北郡,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由城守孙元亮控制,与西斯罗帝国关系密切,与唐河帝国中央关系恶劣。

设定 其他出场人物(一)利伯亚诸国:(1)卡曼帝国:德利卡二世:卡曼帝国现任皇帝,昏庸无能,大权下放于至宰相戈麦斯。

戈麦斯:卡曼帝国首相,是卡曼二十多年来国力大增的幕后推手,卡曼帝国实权派人物,有铁腕宰相之称。

尼克:卡曼帝国二大元帅之一,征战沙场数十年,在卡曼帝国南征中,夺取众多领土,为人较急燥,与麦利合称卡曼帝国双柱。

麦利:卡曼帝国二大元帅之一,征战沙场数十年,在卡曼帝国南征中,夺取众多领土,为人较沉稳,与尼克合称卡曼帝国双柱。

克劳迪亚:戈麦斯的心腹,卡曼帝国皇家近卫兵团兵团长。

鲁希:卡曼帝国第一兵团兵团长。

霍夫曼子爵:卡曼帝国第二兵团兵团长,后于偷袭平陆府时失利,自杀身亡。

比利子爵:卡曼帝国第三兵团兵团长。

赫尔利子爵:卡曼帝国第四兵团兵团长,凭藉顽强毅力和卓越的战功晋升为子爵。

古斯塔夫伯爵:卡曼帝国第五兵团兵团长。

卡特里茨侯爵:卡曼帝国第六兵团兵团长,毫无军事才能,但为德利卡二世表弟。

多米尼奇侯爵:卡曼帝国第七兵团兵团长。

契里夫子爵:卡曼帝国第八兵团兵团长,曾任第六兵团副兵团长。

辛普森:卡曼帝国将军。

拖雷:卡曼帝国将领,麦利副手。

奥古斯都:卡曼帝国第二兵团第一万人队队长,于第一次捷洛克公国争夺战中被俘。

斐迪南:原第一兵团万骑长,后接替谢盖尔成为卡曼帝国第七兵团副兵团长。

内德维尔:卡曼帝国第七兵团万骑长,甲马城守将。

艾德:卡曼帝国派驻在太平教里负责联络协调的特使。

巴斯滕:卡曼帝国情报部首席大臣,有卡曼之眼之称。

华西里公爵:为卡曼帝国最古老家族之一,在卡曼帝国朝野有极大潜势力,卡曼帝国北方贵族代表,不满戈麦斯独掌朝政而与其不和。

诺克斯公爵:卡曼帝国皇后嫡亲兄长,卡曼帝国南方贵族代表,戈麦斯南下政策的支持者。

坎宁伯爵:卡曼帝国驻帝都公使。

西格:因受司徒泰赏识而升至原太玄府第三警备师团副师团长,但实际是卡曼帝国派至唐河帝国的暗子,也因有他的内应,嘉峪关才会失陷,被唐河帝国列为必杀对象拉廷伯爵:前卡曼帝国第七兵团兵团长,于一次攻击嘉峪关中而亡。

谢尔盖:原卡曼帝国第七兵团副兵团长,于第一次捷洛克争夺战中,遇袭而自杀殉国。

(2)西斯罗帝国:菲力五世:西斯罗帝国现任皇帝,原本亲善卡曼帝国,但因多年征战无果,罢黜原宰相帕尔曼,与西疆改善关系,大力发展国内经济。

波卡宁斯基:原西斯罗帝国财政大臣,接任帕尔曼成为新宰相,西斯罗帝国主和派之首,菲力五世的心腹。

帕尔曼:原西斯罗帝国宰相,为西斯罗帝国主战派代表,后因故被罢黜。

梅卡多亲王:菲力五世亲弟,原西斯罗帝国南部总指挥,因派兵攻打甘兰要塞失利,被解除一切权力。

列别斯基:西斯罗帝国外交官员,莫特政变时出使莫特的使者。

华西里伯爵:原西斯罗帝国驻帝都公使,后转任西斯罗帝国外交部专员,西斯罗帝国内部主和派代表之一。

玛尔德诺:菲力五世表亲,西斯罗帝国特命粮食专员。

基德曼:原西斯罗帝国南部纽伦堡驻军统帅,梅卡多亲王心腹,因派兵攻打甘兰要塞失利,现被派至西斯罗帝国北方一要塞当守将。

(3)普尔王国:塞泽里夫九世:普尔王国国王,与卡曼帝国关系良好。

塔林:普尔王国外交大臣。

普列汉诺夫:罗曼家族族人,普尔王国驻帝都公使,受到塞泽里夫九世重视。

昆博:普尔王国大将军,普尔王国主战派代表。

(4)多顿王国:安德逊一世:多顿王国现任国王。

嘉芙琳:安德逊一世最宠爱的公主,原本即将与司徒泰订婚,后因司徒泰与多顿王国交恶而作罢。

杜门公爵:多顿王国重臣。

马林斯基公爵:多顿王国首相,有政坛不倒翁之称。

斯特劳斯:多顿王国内政大臣,主张大力发展国力,是多顿王国内的主和派之一。

欧列科伯爵:安德逊一世出访司徒泰特使,于燕云郡遭袭而亡。

列迈将军:多顿王国将军,一个典型的战争狂热分子。

(二)南部诸国:(1)马其汗国:毕希利:马其汗国大汗,雄才伟略,用人唯亲,重用唐人雷觉天,使马其汗国国力一举越居东大陆南部之首,使马其汗国版图在七年内增加1/3。

雷觉天:唐河帝国江南郡人,由于出身平民,帝国大学毕业后求职屡遭歧视,怒而投至马其汗国,受到毕希利重用,任国务大臣,是马其汗国国力大长的关键人物。

图鲁:马其汗国国家情报署负责人,情报大臣。

诺丁汉:马其汗国外交大臣。

博雷卡:马其汗国驻南洋联盟外交官,实际则为马其汗国在南洋联盟的情报头子。

毕啸:毕希利之子,马其汗国王位继承人。

牙宁:马其汗国三大将军之一,受封为镇国大将军。

普天成:马其汗国三大将军之一,受封为定国大将军。

明重:马其汗国三大将军之一,受封为安国大将军。

奔松:马其汗国羽林军统领,是支持毕希利登上王位的最大助手,深得毕利希信任。

德雷:明重手下参谋官。

巴毕:毕啸于军事上的副手。

库林:普天成副将。

古德玛:马其汗国第五兵团兵团长。

(2)米兰王国:路易十一世:米兰王国现任国王,性子火爆,与唐河帝国亲善。

贝多里奇公爵:米兰王国首相,与唐河帝国亲善。

尼尔森:米兰王国副首相,米兰王国温和派代表。

尤里斯公爵:司徒元舅父,米兰王国大贵族,在米兰王国有极大影响力。

(3)南洋联盟:西合:南洋联盟暹空国议员,亦是南洋联盟议会议长,为人贪小便宜,仇视雷觉天。

西鲁阿:西合之独子,典型的纨絝子弟。

素图:暹空国议员,西合的政敌。

巴迪:南洋联盟驻帝都大使。

安第斯诸国:阿留申二世:原中大陆安第斯帝国第二十二任皇帝,死后因无确立继承人,安第斯帝国分裂成四国。

伯雷:科米尼公国国王之弟,因争夺王位失败而出逃吕宋大公国,在吕宋大公国与科米尼公国结盟后出逃第三国。

(4)吕宋大公国:班奥图四世:吕宋大公国国王,大权旁落布伦特兰一族。

布伦特兰:吕宋大公国首相,吕宋事变后掌握全国大权,是吕宋大公国实际掌权者。

积麦:吕宋大公国情报大臣。

托明阿:吕宋大公国首相国务秘书,布伦特兰心腹。

安东尼奥子爵:吕宋大公国驻帝都公使。

尤利:布伦特兰长子,帕沙王国突袭吕宋大公国时身受重伤,虽已痊愈,但是已经淡出政军界。

腓特烈:布伦特兰次子,少有的军事奇才,抵挡帕沙人的进攻,并收回南吕宋主权,吕宋大公国军事首脑。

克鲁夫:吕宋大公国西部重镇大松林城守将,腓特烈表兄,也是其助手,是吕宋大公国军方第二号人物。

鲍里斯:吕宋大公国皇家橄榄叶兵团兵团长,是布伦特兰心腹。

梭伦:吕宋大公国南部重镇三宝城守将,为布伦特兰心腹。

埃米利安侯爵:吕宋大公国中部重镇曼隆城守将,为布伦特兰心腹,于吕宋事变中使用反间计,一举逮捕忠于吕宋王室的势力。

克莱门特:原吕宋大公国维托城守将曼迪奇副将,不学无术。

斯波茨曼伯爵:吕宋大公国中部重镇曼隆城守军副将。

耶罗侯爵:吕宋大公国宪兵司令部指挥官耶罗侯爵,于班奥图一族,吕宋事变后遭到软禁。

夏洛克:吕宋大公国皇家橄榄叶兵团副兵团长,忠于班奥图一族,吕宋事变后遭到软禁,但是在吕宋大公国中颇有人望。

路薏莎:克鲁夫之妹,布伦特兰侄女。

曼迪奇:原吕宋大公国维托城守将,是王室派,吕宋事变后被布伦特兰诸杀。

(5)帕沙王国:保罗一世:帕沙王国现任国王,雄才伟略,一心想整合安第斯四国,重现安第斯帝国荣光。

库图佐夫:帕沙王国大将军,头脑冷静,智谋过人,有中大陆第一军帅之称。

达扬:库图佐夫的副手,帕沙王国新一代将星,为帕沙王国军方第二号人物。

格利高里:帕沙王国将军。

皮尔逊将军:帕沙王国将军。

塔克里克:帕沙王国第三兵团兵团长。

麦迪:帕沙王国军方二朝元老,深得库图佐夫信任。

巴雷:帕沙王国第九兵团兵团长,帕沙王后堂兄,才能平庸,于攻击吕宋时阵亡。

玛纳尔德:帕沙王国第十四兵团兵团长,是黑格知交好友,才能平庸。

埃斯文特:帕沙王国第七兵团兵团长。

米蒂安:帕沙王国老将,驻吉亚西城守将,吕宋大公国南征时战败逃回帕沙本土。

黑格:帕沙王国国务大臣,为人有私心,却是帕沙王国国力日上的功臣。

阿灵顿:帕沙王国国家情报局的首脑。

罗泽波尔:帕沙王国后勤部长官。

(6)自由城自治领:瑟琳女公爵:自由城自治领现任大公,芳年三十。

弗兰茨:自由城自治领政务官,瑟琳女公爵心腹。

(三)草原民族:(1)罗卑族:瓦德亚:罗卑族大酋长,虽无大才,但年轻时颇有建树,年老后疑心建渐起,开始防备手下大将。

屠答:罗卑族第一名将,与贝桑关系颇佳,历经征东部大将军,现任征西部大将军,李无锋前期的对手,更是罗卑族中的军神。

贝桑:罗卑族仅次于屠答的将才,历经征南部、征东部大将军,与库尔多一起阻挠西北势力的扩大。

第三次西北战争后,因战败而被解职,目前被关押中。

乌勒:罗卑大将军,先后败于赤狄人、李无锋之手,历经征西部、征东部大将军,现为征南部大将军,虽有勇武,却无军事之才。

格日勒:罗卑族护卫军统帅,与乌勒一同压制屠答、贝桑。

托波:瓦德亚宠妃之弟,原护卫军副将,后接替贝桑成为征东部大将军,没有军事才华。

库尔多:屠答手下大将,第一次西北战争败于李无锋手下,在成为新任征东大将军贝桑副手后,与贝桑一起阻挠西北势力的扩大。

第三次西北战争后,因战败而被解职,目前被关押中,与哈先、格亚、库尔多称罗卑人的东征三勇士。

哈先:屠答手下大将,第一次西北战争败于李无锋手下,现任屠答副手,与格亚、库尔多称罗卑人的东征三勇士格亚:屠答手下大将,第一次西北战争败于李无锋手下,现任屠答副手,与哈先、、库尔多称罗卑人的东征三勇士布达:乌勒副将,一个十分谨慎的将领乌彭:乌勒之弟,第二次西北战争中,罗卑军前锋指挥官。

提克:第二次西北战争中,罗卑军中军主将,战后被俘。

米塞:罗卑族行政大臣,瓦德亚的心腹,在罗卑族内贵族中有颇有影响力,亲善西北。

多尼:瓦德亚内弟,罗卑族内政大臣,瓦德亚心腹,三次出访西北郡,与李无锋关系良好,是罗卑族中亲西疆派代表之一。

博特尔:罗卑族保守派贵族,执掌罗卑全族宗礼事务,与屠答不和。

包法:罗卑族内负责财政贸易事务的贵族,为瓦德亚重要心腹,其意见就代表了瓦德亚的意见,塞迪:罗卑族情报系统负责人。

瓦特:罗卑大酋长瓦德亚侄子,于第二次西北战争中被俘,在西北郡居住过一段时间,与西疆高层良好,罗卑族大酋长的有力继承者之一,极度亲西疆派。

术赤:屠答手下情报人员,活跃于第一次西北战争。

卡尔登:第二次西北战争中,罗卑军中军副将,阵亡于第二次西北战争。

哈希姆:罗卑征东部下万骑长,为罗卑十大勇士之一,于第三次西北战争中受伏阵亡。

(2)赤狄族:穆鲁瓦:赤狄人大酋长,以统一腾格里草原为大志。

贾瓦尼:赤狄人情报大臣。

拉夏:赤狄人军事大臣。

卡龙:赤狄人外交大臣,大酋长穆鲁瓦心腹。

察钦:赤狄人名将,多次击败罗卑人,与罗卑名将屠答在军事上不分上下。

(3)其他:基柏:腾格里草原中北部大族,安欧人现任酋长。

设定 唐河帝国辖区情况简介唐河帝国----辖地十郡以及首都特别行政区,首都中州,十郡依次为江南郡、五湖郡、东海郡、河朔郡、北原郡、燕云郡、关西郡、三江郡、天南郡、西北郡。

江南郡----位于帝国东南部,与米兰王国相邻,帝国首富之郡,下辖七府,首府余杭府。

工商业极为发达,特别是制茶、丝织业、棉纺业、陶瓷业、船舶制造、工艺品制造业、奢侈品生产业都居帝国首位。

商人势力(以庶族为主)强大,甚至超过了帝国传统的大贵族----士族。

航海也也极为发达,是帝国主要海洋贸易基地。

五湖郡----帝国粮仓,位于帝国南部,与马其汗国领土相邻,素有五湖熟,天下足之美称。

下辖六府,首府岳阳府。

农业发达,辖地内河网密集,是帝国河运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帝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

土地贵族势力庞大,士庶族势力对立严重。

东海郡----地处帝国东部,东靠大东洋,下辖五府,首府金陵府,大东洋上的堪察加岛及琉球群岛也属其管辖。

南北运河横贯全郡,陆路交通极为发达,工业发达,尤以冶金、铁器制造、棉纺织著称,海上捕鱼业也十分发达。

金陵府是帝都以外的另一文化艺术中心,聚集了相当数量的文人才子。

河朔郡----地处帝国中部腹地,下辖五府,首府河间府。

农业发达,盛产经济作物。

工业以采矿、冶金、棉纺织、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紧靠帝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为帝都周围的主要防御屏障。

北原郡----地处帝国北部偏西,北与捷洛克公国和卡曼帝国相接,下辖五府,首府平陆府。

农业较为发达,工业以采矿业、冶金业、铁器生产为主。

燕云郡----地处帝国北部偏东,北与普尔王国和多顿王国接壤,下辖五府,首府北平府。

东部沿海捕鱼业发达,内陆以农业为主,工业则以制糖、棉纺织、农产品加工为主。

关西郡----地处帝国西部,辖下六府,地势复杂,首府汉中府。

农业以经济农业为主,工业则以采矿业、铁器生产、制漆、木材加工业较为发达。

三江郡----地处帝国中南部,辖下五府,南与马其汗、罗尼西亚和越京接壤,首府江川府。

工农业都较为发达,水陆交通便捷。

天南府----抵触帝国西南部,地势西高东低,辖下五府,首府南丰府。

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众多,民风刁悍。

西北郡----地处帝国西北边陲,与多个国家和势力接壤,下辖六府,首府庆阳府。

地理环境最为复杂,经济发展基础差,少数民族和移民数量较大。

中州----唐河帝国首都,位于帝国中部,水陆交通发达,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五百万。

设定 李无锋军力(公历695年3月前)西北军团――军团长李无锋兼,幕僚长凌天放,下辖五个师团及一个直属联队。

第一师团――师团长梁崇信,副师团长曲波,现驻扎西域乌孙国。

第二师团――师团长沙浪,现驻守太玄府。

第三师团――师团长木力格,现驻扎北原郡卢龙府。

第四师团――师团长卡马波夫,现驻守银川府。

第五师团――师团长龙自行,副师团长希尔曼,原为归德义军,收编后成立归德警备师团,再升格为正规陆军,现驻扎鹧鸪关。

西北独立第一骑兵师团――师团长崔文秀,副师团长兼后勤司长姜汉,幕僚长严同,现驻扎归德和太玄两府交界地带。

西北独立第二混成师团――师团长舍内,副师团长岳山,原为博南警备师团改编而来,现驻扎鹧鸪关。

西北独立第三步兵师团――师团长熊道元,副师团长水正,原为金州警备师团改编而来,现驻守北原郡卢龙府。

西北独立第四混成师团――师团长康建国,副师团长尉迟宾,原为庆阳警备师团改编而来,现驻守庆阳。

北吕宋独立第一步兵师团――师团长山柱,高岳民兵改编而成,现驻守西域贝加国。

近卫师团――师团长宋天雄,李无锋近卫联队扩编而成,现驻守庆阳。

其余各府均有警备师团。

设定 李无锋控制军力配置(公历697年3月)大西北第一军团,下设五个师团,军团长内定梁崇信。

第一师团现驻天水府,师团长内定曲波(原副师团长)。

第二师团现驻庆阳府,师团长沙浪。

第三师团现驻庆阳府,师团长木力格。

第四师团现驻太玄府,师团长卡马波夫。

第五师团现驻银川府,师团长龙自行。

大西北第二军团(北吕宋军团),下设五个师团,军团长赫连勃。

第一师团现驻贝加国,师团长山柱。

第二师团现驻双堆府,师团长严同。

第三师团现驻楼兰国,师团长桑生。

第四师团现驻库车国,师团长江彬。

第五师团现驻高昌国,师团长待定。

南捷洛克军团,下设五个师团,军团长内定康建国。

第一师团现驻天水府,师团长熊道元。

第二师团现驻墨灵顿,师团长内定尉迟宾。

第三师团现驻银川府,师团长晋则成。

第四师团现驻太玄府,师团长待定。

第五师团现驻庆阳府,师团长齐柏林。

腾格里军团,下设五个师团,军团长崔文秀。

第一骑兵师团现驻火花集,师团长姜汉。

第二混成师团现驻西康府,师团长舍内。

第三、第四、第五师团在建。

近卫师团,现驻陇东府,师团长宋天雄,属李无锋直属部队。

莫特自治防卫军,下设六个骑兵万人队。

第一、二、三万人队驻防莫特罗卑边境,第四、五、六万人队驻防火花集。

西域联合军,下设三个万人队,总指挥呼延虬。

设定 狗狗书评作为一个老的YY读者,《江山美人志》这样的名字无疑在第一时间吸引了我。

从江山志(为了方便以后就叫江山志了)刚发表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着这部作品。

我认为江山志的特点就在于她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十分的鲜明,无疑的她成功在于江山二字的刻画,而其失败则在于美人二字的描绘。

其实,与其这样作者还不如一开始就以江山为主线进行故事,不过显然以现在作品的发展来看。

除非重写否则是来不及了。

可以说江山志在其刚开始的十几章是比较的幼稚的,无论从文笔还是情节上都是比较的生涩。

其中的两个代表的情节就是剿匪和学院采花。

谈到剿匪之前,我想先说说无锋在接管军队时的表现。

无锋作为一个士族要想获得属下的信任和忠诚,独辟蹊径是不二的选择。

在等级制度严格的唐河帝国,作为贵族的无锋放下架子溶入官兵中去,同时,以真正的实力获得属下的景仰,这些作为是绝对的正确和真正有效的。

在这个事情上无所谓老套的问题存在。

我认为作者处理的很正常。

而在以后的两年无锋与所部官兵的相处,我认为似乎有点过于的简略了,要知道虽然无锋在刚进部队的时候一态度和实力初步赢得了属下的心,但是这还需要其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作者在这部分的描写的问题上采取了简化的写法,有一两句的总结性的开头语句加上一两段的相对简要的描述,就一带而过了。

我认为可以进行适量的扩大和精细,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事件来突出这两年无锋对军队的控制的加强,再附以概括的描述,达到较为详细的效果。

当然,我觉得作者的处理也还是可以的,不是很影响故事的发展。

说到剿匪的这个情节,显然作者不是很重视这个情节,相对于以后的西北战事可以说不算什么。

我想可能是把这个情节当作一道无锋军事争霸生涯的开胃小菜而已,而其真正的第一战则是抵抗罗卑人,连书中都很明显的为这一战的重要性作出了注脚──谁也不会料到,这次罗卑人的大获全胜和帝国的惨败竟会为一代英雄,一个帝国,一个王朝的崛起提供了良机。

很多年以后,史学家们仍然为这次战争对辉煌帝国的产生究竟起了多大作用而争论不休。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此次战役,使这个区域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一方面由于唐河帝国势力的大幅度消退,而罗卑人还未真正站稳脚跟,为无锋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不过也有不少帝国历史学家认为,以皇帝陛下的雄心才智,他的崛起不过是时间问题,而这次战争只不过加快了皇帝陛下迈向大陆之王的前进步伐。

其实,我是觉得剿匪的情节应该难度加大一些,虽然无锋的部队是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的,但是,还是要增加一些实战的锻炼(当然这些部队不是没经过战斗的菜鸟)。

因为,他的部队毕竟是帝国城卫军团的部队,大规模的作战经验还是很少的。

虽然只是没经过正规训练的农民军,但是让无锋的部队有机会面对数倍于己的这样的敌人的话,是绝对可以考验和提高无锋和其部队的战斗经验和能力的,这样为后面与罗卑人的血战就会有比较好的铺垫和准备。

但是,似乎作者对剿匪的部分不是很重视,给了无锋捡便宜的任务不说,除了收了个人材外,也是没什么好说的,一段文字就轻描淡写的带过了。

这才是无锋的第一战,应该增加难度甚至描写一下无锋失败的情节,也许才能更加的加快无锋的成长。

这里,还要提一下无锋的贿赂的情节,本人认为这个情节的安排是很合理而且必要的,作为衰败的帝国,没有这样的手段即使有再大的功劳也是不能有所发展的,而主角要成就霸业,在帝国中成长吸收帝国的营养而自肥是关键,所以其向上爬非常必要的,主角也具备了成为帝王的基本的狡猾,这也是他的属下梁远远不及他而做不了帝王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刘邦和朱元璋类的帝王成事的原因之一。

而另一方面在学院采花的情节上,说实话真的是惨不忍睹作者在这方面的描写简直就是糟糕,显然作者大大不是很擅长男欢女爱的情节的描写。

在女主角的样貌和性格方面的描写,应该说作者做的还是基本可以的,可以比较清楚的勾勒出人物的样貌同时衬托出其性格的特征。

但是,在男女主角的感情的互动上,就真的是不怎么样的了,无锋追女主角的过程就是几局话就带过了,没有任何的具体的细节和事件的描述,无言!而唯一的重点也就是一些和女主角的H描写而已,恐怕也就是这些还能吸引点读者的眼球。

对安琪儿的追求就可以说是惨淡的描写来形容了,就几句话就带过了,这里先不说没有任何追求过程的毛病。

就是说作为三女中的重点和老大的安琪儿居然还没有其他两女的笔墨费的多,同时,描述的也很泛泛,这就犯了主次颠倒的毛病了,是写文的一大禁忌啊!总之,可以说这部分的美人情节的描写,只能用失败来形容了,而作者事实上也是缺乏这样描写的经验和水平,这也造成了全文的一脚高一脚矮的局面,也是本文的最大的硬伤。

在分析江山志的后面的重点的部分的情节前,我要先说一下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而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的江山志的内容也关系到类似作品的问题。

首先,就是作者大大们写这些帝王型的作品,到底是要写什么样的帝王呢?!就我的经验,我认为在网络的帝王型的作品中,应该基本就是两类:现实型的帝王作品和浪漫型的帝王作品。

当然,我所说的这两型的作品只是以现实或者浪漫为主,并不是绝对的现实或者绝对的浪漫,这毕竟是在写小说,不是现实的生活。

现实型的帝王作品呢,就是作品的主角帝王和现实历史中的帝王有比较相近的地方,比较的冷酷,善于玩弄权术和阴谋,为了权利和江山可以牺牲一切。

这样的主角帝王显然是接近真正的帝王了,但是说实话我不喜欢,毕竟现实中我们了解的历史已经够多的这样的帝王,无论他是贤皇还是庸帝,帝王就是帝王,他们是冷酷的,皇家的血缘家人关系是不能以平常人的亲情观来理解的,说实话也是我所厌恶的。

我想大家也不是很喜欢,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回避。

所以,我希望看到这种宫廷的角斗和血腥及冷酷,但是,我不希望看到它发生在主角的身上。

这并不代表我反对主角运用阴谋和权术,那样的话主角是无法成为一代成功的帝王的。

我只是希望在我们的幻想的世界中,主角可以运用手段但是不要牺牲和伤害自己的爱人和亲人。

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我喜欢和欣赏浪漫型的帝王作品,那种浪漫中也绝对的带有阴谋和政治斗争的作品,主角对敌人冷酷无情不择手段,但对自己的爱人和亲人则是爱的至深,而不会牺牲她们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作品。

毕竟网络作品承载着我们的梦,现实的帝王我们了解的不少了,我们就在网络的作品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的帝王!而江山志在目前为止,李无锋还是比较的理想的帝王了。

其次,江山志的历史框架和背景应该是建立在以中国的唐朝为基础的世界上,其地理和政治体制及国家的脉络都是以现实的历史框架背景为基础的。

而另外的一些的帝王的作品,特别是玄幻的帝王型的作品,则是常常以作者的虚构的世界的地理和政治体制及国家为基础的,起政治体制基本为封建为主加上一些奴隶制的因素。

那么可以说,现在的帝王型的作品(其实很多的其他的类型的作品也是这样的)的背景的各项的设置基本为两种。

其一:就是以现实中的历史朝代为基础的借鉴。

其二:就是以作者的虚幻的想象为基础的,一般为玄幻的作品。

再次,帝王型的主角一般分为两种:可以从主角的身份分为:(1)主角为一介布衣,最终成为一代圣皇。

(2)本身就是皇子而最后成功夺权为帝王的。

另外也可以从主角的来历分为:(1)转世型的,无论是从地球到异世,还是从现代到古代的。

(2)本身就是故事中时代的人物。

而江山志则是布衣的故事中的人物了。

下面就说一下江山志的下面的发展。

下面先说一下唐河帝国的政治体制和特点以及唐河帝国的具体的政治环境。

这些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主角要想成为一代帝王建立新的国家,没有下面的条件,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至少是难于上青天,也合乎了那句乱世出英雄的名言。

唐河帝国应该基本是封建的政治体制皇权至上的时代,同时,也掺杂了一些西方甚至现代的称谓和设置,像什么文教卫生大臣等等。

其实,这也是我们写小说的特点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嘿嘿!而封建的体制,就造成了封疆裂土的可能,因为没有什么三权分立的体制存在,而军政一体的封疆大吏就是造反的源泉之一,特别是在皇朝的末期,中央控制力的下降和地方势力的膨胀,使得改朝换代变为可能。

这是江山志主角成功的原因其一。

另外由于皇朝的腐败造成人民的苦难,官逼民反的历史故事一次次重复的上演,那么皇帝就不得不派出军队去镇压,而显然的仅靠中央的军队是绝对不够的,同时,中央的防卫的需要也不能派过多的部队去剿匪的,那么地方的势力就是中央的依靠,皇帝也不得不同意更多的条件来换取地方的尽力协助。

这也是地方可能做大的原因之一。

而就本文来说,在主角成事之前,就已经有几个割据势力已经形成,也使的皇朝自顾不暇,使得主角可以在无声无息中成长。

而在外交上,由于帝国的衰败,自然的使得周围的各个国家都想来分上一杯羹,是帝国处于内外交困的地步,对内对外都需要征战,实在焦头烂额,这就使得无论中央明白或是不明白,都要纵容一些势力的成长才能保住自己的政权的生存,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大家都懂。

最后,由于民心的丧失,使得民众自然而然的倒向能带给自己安全幸福的生活的领导者,这就使得主角的发展成为可能。

总之,皇朝末期的种种纷繁复杂的势力以及这些势力之间的矛盾,就是主角能够生存发展的条件,主角只有利用矛盾之间的缝隙才能够成功。

鲜明的例子就是,主角的初发展,在西北的立足。

其利用的矛盾就是以下这些:帝国与罗卑人的战争,本来已经惨败的帝国,自然很希望有这么个屏障来使帝国能够分心去处理其他的烦人事,这是其一。

帝国与割据势力的矛盾,正因为这样,在主角占据西北(毕竟主角还是嫩,而且从表面上是很忠于帝国的,可以说在一般情况下羽翼未丰的主角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没有反叛帝国的实力),帝国才能分出本来对付罗卑人的兵力来加强对割据势力的防范,这是其二。

帝国自身与民众的矛盾,作为本来就贫瘠的西北来说,在帝国衰落之时就更加的烫手,民心自然与帝国越离越远,所以,在主角占据西北之时,自顾不暇帝国也乐得把已经很烂的西北扔给主角了,这是其三。

帝国朝廷之内的矛盾,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日益衰老的老皇帝,众多皇子的斗争,都使主角在这种夹缝中成长成为可能,毕竟朝廷中藏龙卧虎没那么多的傻瓜,只有利用矛盾才能成长。

而且,以后的主角的发展也是基本利用朝廷的斗争才能成功,这是其四。

这种种的内外矛盾造就了主角的第一步以及以后的发展。

现在再说一下,本文的广大的外交策略描述。

广大的土地上,众多的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外交艺术,帝国中央与地方的外交(说实话,中央已经失去了对几个割据势力的控制。

)策略,唐河与外族的外交,主角对外族对中央对其他割据势力的外交。

帝国与外族及外国之间的外交,真的是很复杂,作者也进行了比较复杂的描述,说实话,我看的脑袋痛,不是作者写的不好,相反的作者描述的比较的清晰和详尽,只是国家民族真的不少,也很精彩,我在这里真的说不过来,大家自己细细品位去好了。

我在这里就说一下,主角的外交的策略,主角在处理内部与中央的策略上充分的利用了各个势力之间的矛盾充分的发展,就像利用皇子之间争位的矛盾来使得一些皇子为自己的扩张来在朝廷中说话。

在对外族的外交上主角采取,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政策向外发展自己的势力。

在西北,先是与罗卑人不打不相识,而后又对西域各国暗送秋波。

待实力发展以后,又果断的出兵东南,在拿下北吕宋又与各国讲和,实实在在的拿到了利益。

其后,有联合罗卑对西域各国进行蚕食。

期间,纵横联合其实也就是各国之间的外交的通常的手段,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其实就是国家外交的最基本的核心原则。

而主角在自己地域的政治治理上也表现了,高明的政治才能,稳定社会治安,发展经济,广纳贤才等等措施,使得其统治的地方逐渐发展起来,这也为起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做好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是一个成功帝王的最基本的条件,自然作者在这方面处理的也很不错。

而本文的一大特点则在于,武林门派的介入也是很大的特点,这里可以说是很有意思的创意,也同时充分的反映了主角的政治能力,主角运用自己的政治的权利,培植自己的武林势力,不仅有利于自己属地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对自己的军事政治势力的发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说,这也是主角势力全面发展的一个很显著的代表。

还有,主角在处理各个方面利益而求得自己势力稳定发展方面,也做的很不错。

比如:占领北吕宋之后对高岳的处理之上,就表现的很好,在获得高岳的支持后,不仅稳定了新属地的统治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赢得了更大的战力,对以后的发展有莫大的好处。

无独有偶,主角不仅依靠人民来稳定基本的统治和发展,同时也利用与当地大商人和大士绅的联合来稳定统治,毕竟他们的影响力是每个统治者所必须依靠的。

诸此种种,主角在政治上,无论是外交或者内政上都表现的非常的不错,作者的处理也是很不错,这也是本文的作者的专长所在和文章的最成功和吸引人的地方所在。

不过,我要在这里提一个小小的问题,作为帝国衰败时期的皇帝,司徒明月不应该表现的过于的聪明和智慧,否则帝国就不会那么的衰落了,当然,把他描写的有一定的能力才更有意思也会使得故事更加精彩。

但怎么说这样的帝王也应该有他的明显的缺点所在,比如:明的崇祯皇帝,虽然他不能够是很昏庸的皇帝,也很想振兴大明,但是,他的善猜忌的毛病,则是他的死穴,在很大程度上毁了明朝。

在这里,我也想说,善猜忌是一个帝王的最基本的条件(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康熙连最亲近的魏东亭也安插了人来监视,可以说没有什么人是康熙所能信任的。

),但是过火了,就像其他的很多事物一样会适得其反的了。

而作者除了在政治上的刻画是本书的最成功的地方外,其军事上的谋略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及军事装备的文笔,也是相当的不错的。

举个例子说:在主角的第一战与罗卑的西北对战中,表现了主角比较高明的战争谋略指挥以及主角比较好的民族天文地理的知识,而这些是一个好的统帅的基本条件(像著名的诸葛孔明)。

主角了解罗卑人的作战的基本特点在于:骑兵的特点,这是罗卑人也是所有游牧民族的特点,这里有他们的最大的优势而同时的也是他们的最大的弱点!骑兵的优势在于快速勇猛而适于野战,而主角明智的利用城防与敌对抗,这对于罗卑人来说无疑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当然,这只是获胜的基础而已,在帝国惨败的时候,就怎么耗下去,是没有援军的,同时也必然失败。

这样,游牧骑兵的另一个大的弱点就是主角利用而获胜的关键所在,那就是粮草问题,就像蒙古的大军一样,其实其骑兵都几乎没带什么粮草,骑兵是靠在地方土地的掠夺,来维持自己的战力的。

而当主角派出的骑兵烧毁了罗卑的最后的粮草时,罗卑的末日就到了。

而最后的描述,也表现了主角的长远的战略目光。

同时,作者对战场的血腥的描写也是比较好的,比较好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

作者对战争中武器的运用也有自己的特点,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不仅仅对故事的精彩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新式武器的运用往往能改变一个战斗、一次战役、一个时期甚至是整个战争的进程。

如:一战的坦克的发明和运用。

说了很多的本文优点,也不得不说一下本文硬伤美人的描写。

可以说,随着故事的进展,作者在男欢女爱的描写上也是有所进步的,对主角和女主角的感情的互动上也有所触及,而对女主角的内心和行动的描写也有所涉猎。

比如,主角与管莹莹的感情的互动以及秦霜影等女内心想法的涉及还是有点进步的。

但也不得不说,作者在这方面的功夫还是比较稚嫩的。

作为江山美人志的题目下,作者很想通过各种的途径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而作为政治人物的主角通过参与武林的事情来获得政治利益和美人是现在不少帝王作品走的路子,像:江山岁月。

其实江山美人志的作者在美人上失败的原因也在于,作者大大把江山和美人的情节分的比较开,虽然作者也很想把美人与主角的结合带上种种的政治利益,不过我认为这种的结合只是两者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而真正的把美人和主角的感情的发展随着主角的政治发展而发展,才是很自然而精彩的刻画。

当然,作为帝王的主角与美人的结合带有政治利益是不可避免的。

可是,本部作品的两者的情节实在是太直白了,分的很清,太明白未必好。

而作者虽然在美人方面表现的不是很好,但是,在那些很政治型的描写上反到有点味道,那个司徒玉霜以及其他的政治美女从内心到外在的描写倒有点意思,留个人一定的印象。

也许是作者实在在政治军事方面上有自己的特点的原因,在政治美女的刻画上也要好于其他美女的描写,呵呵!综上所述呢!在总体上来说《江山美人志》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作品,作者的文笔是不错的,同时在情节的安排上和政治军事的描述上也是比较的成功的。

看的出作者的野心是比较大的,这么多的国家和民族的驾御是非常的不易的,所幸现在作者做的还是不错的。

但愿作者能够坚持下去,同时也祝福作者能够较好的完成本部作品,希望作者能在美人上处理的越来越好。

附:第一期书评江山美人志:其实作为一部YY作品来说,这作品也就是及格稍强,但是,作者对战争和政治斗争把握的还是不错的(我这外行人看来)。

此部作品已经写了很多,而且主角有很多的MM(极多,汗~~),很有前途的作品,但是对于题目中美人两字的把握显得有些肤浅,也是此作的硬伤。

帝王型的YY作品。

正在更新中……鼓励推荐!(起点天鹰翠微幻剑逐浪)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作品了,在网上其支持者和人气都还是不错的,可以说在文章的发展中作者的文笔也在提高。

其实我认为此部作品现在的成功之处,还是在于江山二字。

在对于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描写上,从一开始作者就表现了其特有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此方面描写的功底和喜爱。

而随着故事的深入作者在这方面,特别是政治斗争的描绘上呈现出越来越深的造诣。

把战争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与将帅的性格和特点谋略;战争的宏伟场面和残酷实质;政治斗争的黑暗与阴谋;政治人物的性格与机智权谋等等,等等都做了比较好的描述,可以说江山二字无疑是作者的成功之处也是此部作品的成功之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相反的作为美人二字则是此部作品的绝对的硬伤,同样的从开始,作者在京城收三女时写的就很没水准除了H,期间的情节几乎为零,只是几句话语带过而已。

而此后关于美人的描写也没有多大的气色,虽然作者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功力不行同时也在力求改变但似乎成效不大。

我觉得此书的美人二字也只是体现在众多老婆的YY上以及H上而已,实在缺乏水准。

造成了该书的不平衡的现状。

但就算是这样该书还是很耐看的好作品……传说中的狗狗于2004年7月25日制作完成。

第一篇 跃马中原 序言我是第二次写小说,小说反映的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但它反映的主角一生奋斗的故事也许就是我们所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缩影。

楔子拉亚大陆是一块神奇的大陆,大陆上广布着巍峨的高山,滚滚的河流,宽阔的草原,浓密的森林,肥沃的平原,广大的沙漠,荒凉的戈壁,连绵的丘陵,还有许多数不清的湖泊,沼泽,緑洲,更有那繁华的城市,险要的关口。

大陆呈一个不规则的斜梯形,东大陆的面积较大,那里是黄种人的发祥地和最大聚居地,它的东部以平原和浅丘为主,还有一些较大的湖泊象明珠一样镶嵌其中,北部以一些地势较高的平原草原和高原为主,而中部则是一些平原、丘陵和山地相混杂,西部则是一些深丘和高山,无数大江河流发源于此,南部是一些丘陵、草原、山地、沙漠等多种地形间隔而成。

大陆的中部地势相比两边较高,北部是一些高原和草原,那里是游牧民族的天堂和发祥地,南部则分布着一些小平原和丘陵,夹在中间的是一些沙漠、丘陵、盆地和山地,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带。

西大陆的面积比东大陆要小一些,它是白种人的发祥地和最大聚居地,它的北部以平原为主,东北部则与大陆中部北方的大草原连成一片,是大草原的一部分,中部地形以浅丘和平原为主,几条山脉横亘其间,一些沼泽地也分布在那里,南部是一些山地和盆地,沿海则有一些小平原。

茫茫的大海环绕着拉亚大陆,在大陆的周围的大海中还分布着一些岛屿,它们有大有小,都离陆地不是很远。

故事就发生在拉亚大陆东部最强大的帝国--唐河帝国的首都--中州,我们的主人公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