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上的御膳并没有那么好吃,梁崇信知道目下皇帝陛下的心思,西南战事的不利已经影响到了陛下的声誉,影响到了朝中文臣们对帝国既定策略的信任度,不少人开始质疑帝国是不是在创建之初就要大动干戈掀起这样大规模的战事,尤其是在印德安战事蜂火正照的时候又挑起西南战事,这样明显有些像是要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中大陆的意图,帝国这样做是否明智呢?如果说帝国在西南战事取得胜利,要想劝说皇帝陛下暂时停步也许要容易得多,但是现在要想让陛下暂时放弃这个意图,那可就有些难度了,这无疑就是在打皇帝陛下的耳光。
但是梁崇信也清楚现在实在不在启动西南战事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够登上四个月到五个月时间,等雨季过后,等敌方锐气已过,等己方准备更充足,那梁崇信有把握能够一击而胜,暗夜玫瑰也好,白日海棠也好,都会让她毫无悬念的凋谢在自己的雄师脚下。
无锋的心情的确不太好,没有想到梁崇信也不赞同发动西南战事,看来自己得好生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太急于事功急功近利了?梁崇信说得的确有些道理,眼下第四军团和第八军团损失不小,尤其是折了锐气之后,要想从新发动一次反攻,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即便是有第一军团上阵,但是面对士气正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同盟军,这一仗同样不好打,正如梁崇信所说,如果说帝国第一仗失利情有可原,毕竟帝国实在有些仓促之下发动两场战争,而且理由也没有那么充足。
而如果第二场有所准备的战事再度失利,只怕就真的会动摇帝国军心了。
也就是说这第二仗只能胜,而且必须是缺的一场绝对漂亮的胜利,不能有半点施泥带水,只有这样才能将帝国地霸气重新赢回来,所以这一仗务必要准备充分,一击中的。
船内气氛有些郁闷。
连用膳地情绪似乎都受到了影响,无锋没盐没味的吧嗒着嘴巴,往日吃起来无比爽口的软兜长鱼和红玉列兵也显得有些失色,倒是对面赐膳的梁崇信吃得有滋有味。
丝毫没有因为无锋的心情不爽而受到影响。
崇信,这一仗难道就得非要放到雨季之后么?什么时候第一军团也还是畏首畏尾了?怎么?第一军团是你一手带出来的。
你就舍不得拿它去碰碰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地同盟军?实在忍不住丢下手中的筷子,无锋气哼哼的重启话题。
呵呵,陛下,这家乡菜吃起来就是亲切、陛下怕是把余杭城里的几大名厨都招来了献艺了吧?唔。
这软兜长鱼实在太香了,这厨子怕是把他地都使出来了。
梁崇信并不搭腔,只顾称赞御膳的味道鲜美,气得无锋又是一阵气闷,旁边随侍用膳地苏捷和顾明霞等人倒是听得一阵阵忍俊不禁。
梁崇信,联在问你话,难道你听不见?无锋有些恼羞成怒的叫道。
咦?方才陛下不是说好用膳时间不提君臣不谈公事么?这可有几位贵妃娘娘听着呢,可不是崇信有意不答啊。
梁崇信头也不抬的回答道。
你!无锋气不打一处来,这小子这个时候还在给自己装疯卖傻,这膳用得也是没滋没味,好了,朕取诣方才说的话,现在你该回答联的问题了吧。
君无戏言,怎么能说取消就取消?梁崇信还是埋头大嚼。
气极反笑,无锋却又想不出办法来医治对方,看来这个家伙打定注意不会赞同自己出兵地意见了,重重的哼了一声之后无锋方才又道:崇信,你别给我耍赖,这样也好,如果你一定认为现在出兵不合适,那朕要问你一句,你能担保雨季之后能够给朕拿下南安、西萨摩亚和锡金么?索克图不计在内。
陛下,不是雨季之后就能够拿下,而是雨季之后才是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锡金我不敢保证,但是南安和西萨摩亚以及索克图那自然不在话下,当然我也有要求,除了第一军团外,帝国至少还需要补充给我一个军团,十一军团也好,虎卫军团也好,随便陛下看着办,至于现在西南战区的第四、第八军团还有第六军团,都归我指挥,嗯,十月份雨季就会过去,我可以保证明年三月底之前,将南安、西萨摩亚和索克图纳入帝国版图之中。
梁崇信不慌不忙的喝了一勺西湖苑菜汤,悠然自得的道。
拿下一个南安和西萨摩亚,也得提这么多条件,崇信,你就不怕坠了你的威名?无锋似笑非笑的反问道,锡金如果在帝国海军没有足够实力之前,要想征服地确有些难度,不过若是能够拿下南安和西萨摩亚,也就变相的斩断了锡金的双脚,它再要折腾起什么风浪就不可能了。
呵呵,陛下,您是在装糊涂吧?要想拿下这两地不与半岛同盟真刀真枪的较量一番,莫非就能靠口说恳求就能到手?陛下,其实这一切我们都清楚,谁都输不起,我们输了,固然士气大跌,帝国要想再在这里打开局面就难了,而半岛同盟若是败了,也就不是南安和西萨摩亚两地的得失问题了,估摸着半岛同盟东边的领地他们也就坐不稳了,总的拿出一点东西来表示诚意,比如塞色尔公国,陛下难道就没有兴趣?没有了半岛同盟撑腰,那锡金人还能蹦达得了几天,所以说,南安和西萨摩亚不过是咱们的一个底线,其正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要在那里停步,还是得由陛下说了算啊。
露齿微微一笑的梁崇信这个时候的话语才是真正说到无锋心底,他之所以不愿意松口并不是那不了解现在开战的不利,目的就是要想逼出梁崇信的真实意图,西南战事既然要打,那就索性打个痛快,半岛同盟不是一心要搀合进来么?那就让它搅进来玩个够,者他们有没有那个力量玩得过帝国,只是输者要想轻松脱身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不付出足够的代价那是万万不行的。
看见无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梁崇信也接过内侍送来绢中擦拭了下嘴巴又道:不过陛下,文秀在印德安战场上进展还算顺利,只是帝国这样连续不断的进行大规模战事必然会对财政有很大影响,各种物资的消耗相当巨大,军需物资和补给方面陛下还是督促后勤部门须得提前准备,若是因为这方面原因耽搁了战事,可就不是崇信的责任了。
谁也不知道梁崇信是怎样在一席饭间说服了固执的皇帝陛下,总之皇帝陛下没有再责成枢密院立即制定西南战事的作战方案,但是已然下达命令增援半岛地区的虎卫军团却并没有停步,继续大踏步的通过緬郡源源不断的南下,而第八军团和第四军团重新在边境地区集结起来,只是一时半刻他们也无力发动反击,各个军团都已经接到了命令,正式组建西南战区,由刚刚被解除第一军团军团长的梁崇信担任战区司今长官,担负整个西南战区的防务,防区包括整个南海、中南、缅郡、以及三江和天南五郡,下辖第一、第四、第六、第八军团以及刚刚拨给的卫军团,共计五个军团将近六十万大军。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军方将领们都对这份珊珊来迟的邸报格外感兴趣,都想从字里行间探究出一些不寻常的气息,担负西南战区防务中的防务一词成为了所有人琢磨的焦点,防务自然是指防御事务,这份邸报中半句未提半岛同盟夺回了原本已经到手的索克图公国,也没流露出一点还会不会将西南战事继续下去的内容,这也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测。
有的人认为是朝中反对战争的力量迫使皇帝陛下暂缓了军事行动,将重心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毕竟帝国北方地区再一次遭受了巨大的春旱、饥荒和流民的阴影再度笼罩在帝国上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难免会引发整个帝国的不稳。
有的人则认为是梁崇信的坚决反对让皇帝陛下找不到合适担当出征半岛同盟的军事统帅,只能作出让步同意梁崇信的休养生息意见,暂停军事行动,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作决定,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皇帝陛下和梁崇信联手设的障眼法,看看虎卫军团加入西南战区就应该清楚,最多三个月之内,梁崇信就会对毕岛同盟重新展开攻势。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梁崇信本人也是不置可否。
也有人看到帝国将天南和三江都划入了西南战区,认为帝国现在的重心己经转移到了对马其汗人的防范上来了,五个军团如果要在防范马其汗人的前提下再对遥远的西半岛地区发动进攻,显然有些吃力。
第一章 金戈初举 第六十七节 战略与战术(1)帝国纷乱的局势也对周边的态势产生了一些影响,马其汗人高度紧张起来,大唐第一军团已经进入了半岛地区,而虎卫军团虽然算不上什么,但是它的前身毕竟也是唐河帝国的禁卫军团,虎倒威在,加上在整个西南片区已经有了的三个军团,驻扎在这片地区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五个军团,如果说大唐在短时间内无意对西发起进攻,那这五个军团的来意就有些可疑了。
虽然外交部门频频和大唐一方交涉,而大唐外交部门也信誓旦旦的向马其汗人保证不会对马其汗人有所不利,但是马其汗人还是悄悄的加强了边境地区的兵力布置。
更为紧张的却是南洋联盟,虽然和大唐帝国关于马汶群岛主权的谈判一直在继续,后期也陆读达成了一些共识,但是在两个主要岛屿的主权交割上,双方仍然有不小的分歧。
双方在前期曾经同意暂时搁置分歧,将业已达成的协议履行后再来商谈两个重要岛屿主权问题,但是看到大唐军队大规模的涌入半岛地区,而帝国媒体又在纷纷炒作暂时不再和西半岛同盟那边发生战争,南洋联盟的议员们就有些怀疑唐军的此次军事行动会不会是要借着谈判一直未能达到满意结果而要采取军事行动。
南洋联盟外交部门主动要求重开已经停滞了很久的谈判倒是让帝国外交部门有一种意外惊喜的感觉,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双方在两座主要岛屿主权交割问题上十分顺利的弥合了分歧,大唐帝国以一百二十万帝国金币的价格作为对南洋联盟都期开发两座岛屿投入的弥补换取了两座岛屿的绝对主权、这样地好事情是帝国一方之前想都未曾想到的,要知道两座岛屿不但地理位置重要。
而且面积也不小,最重要地是其中一座岛屿位于马汶群岛最南端。
距离大陆已经有相当距离,正好可以作为帝国海军最南端的先遣基地,亦可作为帝国对南方海域探索的桥头堡。
帝国在西南地区的增兵也最终导致了苏莱曼一直主张的采取攻势防御的策略破产,事实上在占领了索克图公国之后,苏莱曼个人威望虽然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地高度,同盟军中无人在怀疑她的指挥能力。
但对于苏莱曼主张的乘胜进攻,攻入巴厘亚和东萨摩亚境内的想法同盟军中地反对呼声却是不小,尤其是南安人和西萨摩亚人以及锡金人更是怀疑半岛同盟军是不是有意想要重新收复东半岛同盟,这在他们眼中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更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次地胜利来迫使大唐帝国言和。
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像南安和西萨摩亚的一些议员甚至希望能够通过像大唐帝国支付一些赔偿金来换取长久的和平。
这种幼稚的想法让苏莱曼愤怒无言。
即便是在半岛同盟军内部也有不少人对苏莱曼的这种想法表示质疑,唐军地战略优势并未因为这一次失败而割减多少,如果同盟军贸然进入东半岛地区,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会获得当地怀旧民众的支持,但是必将引发大唐对战事的升级。
他们也同样希望能够将战事控制在现在这个层面上,再扩大战事规模的话,他们同样感到不能接受。
同盟军中的这种被苏莱曼视为鸵鸟心理的思潮相当强烈,以致于策曼屡屡要求乘胜追击都被同盟高层政治人物否决,而南安、西萨摩亚以及锡金也明确表示不会支持进境进攻,战机白白丧失,当唐军退回巴厘亚和东萨摩亚重新站稳脚跟时,苏莱曼就知道自己想要逆转大局的努力失败了。
而当唐军第一军团和虎卫军团陆续进入半岛地区时。
她也清楚大唐一方肯定下定决心要用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而绝非外交谈判可以解决。
苏莱曼此时还是怀着一念希望,那就是如果唐军在这个时候重开战争,自己完全可以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再打一场漂亮的战争,但是当她发现唐军根本无意在这个时候重启战事,相反大唐外交部门地官员们却频繁出现在南安、锡金乃至半岛同盟领地中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对手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鲁莽无智,这些卑陋的唐人又在利用己方阵营中的弱智政客们心中那一丝惧怕展开他们的外交攻势了。
这不过是缓兵之计,等待时机成熟,这些唐军又会卷土重来,但是现在谁会相信自己的话呢?即便是有人半信半疑,他们也更愿意将和平寄托在这种虚无缥缈的谈判上。
西南阴云浓浓,却并没有影响到印德安战场上的战事,崔文秀已经是第三次秘密视察南印德安前线了,情报部门传来的消息称吕宋人似乎在和自由自治领交涉希望得到自由自治领的军事支持、同时也派出了人与西面的梅利公国联络,这也引起了崔文秀的警觉。
自由自治领的军事力量这两年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要说是一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他们还算不上,科米尼的不世武将屈林投效了凯瑟琳大公,但是并不意味着自由自治领的军队也就能变得和科米尼原来的精锐一样能征惯战,能够给腓特烈支持的恐怕更重要的是财政支持了。
倒是梅利公国的动向颇为引人瞩目。
梅利公国应该算是波罗的海和爱琴海东岸最重要的一个国家这句话并不为过,除了它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使得它成为大陆上当之无傀的香料之国富甲大陆外、它精悍的军队和一直主张和平中立的国策也是值得关注的。
繁荣的香料产业成就了梅利公国的富庶发达,整个大陆的香料贸易至少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梅利公国,加之它地处爱琴海和波罗的海交错间的地理位置也让它的香料贸易通达四海。
富庶和繁荣并未让梅利公国统治者们放下警惕,虽然他们的军队力量并不大,但是却相当精悍,他们有很多机会可以扩张自己的土地和势力范围、但是他们都放弃了,他们只是坚持格守自己的国策、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不危及自身利益,只要不影响香料贸易,梅利公国的军队从来不会踏出国门一步。
腓特烈不是不清楚梅利人的思维定式,但是这个时候联络梅利人却是为什么呢?难道说梅利人会改变他们沿袭了百年之久的国策,干涉与己无关的战争?不,这似乎不大可能。
或者说腓特烈是处于财政需要和富甲大陆的梅利人打交道?梅利的金融贵族和高利贷商人同样和他们香料一样闻名于世,建立在香料产业积累起来的财富也使得梅利人发现金融行业获得利润一样不会比香料产业差。
不过关注虽然关注,崔文秀并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介入而改变自己的策略,手中握有如此强大的军队而不能为所欲为,那自己真的可以告老还乡了,对汉森同盟的暂时让步不过是为了避免两头作战,为了从吕宋人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印德安属于帝国,这一准则早己嵌在了崔文秀的心版上。
帝国十一军团也已经正式启程西进了,虎卫军团去了西南并没有影响崔文秀的心情,梁崇信坐镇西南也的确需要更多的兵力,那个暗夜玫瑰看来也是一朵棘手的花,看看梁崇信如何摘下这朵花来蹂躏吧。
罗卑四个游骑兵团终于整编完毕从腾格里草原上南下了,这让汉森同盟那帮家伙又紧张了起来,德信行省他们的兵力又在增加,不过崔文秀相信他们不是为了挑衅,而是一种自我保护手段而已。
克尔曼、罗塞以及昆都士三个行省都在帝国大军控制之下,已经对西泽和卡纳搭两个吕宋人控制的行省形成了包围态势,各部军队都己经开始进入潜伏到位,等待着最后战争的到来。
情报显示吕宋人已经从印德安陆续抽调了一部分军队离开,但是数量上前不多,远远低于自己最初的设想,看来自由自治领似乎愿意为腓特烈卖命了,不知道腓特烈给唯利是图的凯瑟琳许下了什么样的好处?难道是他自己去充当小白脸?崔文秀有些龌龊的想道。
不过这一切似乎都左右不了战争的进程、哪怕是腓特烈不抽调南印德安一兵一卒,崔文秀同样会进军南印德安,情报已经证实汉森同盟高层短时间内的确无意在进行一场战争,他们西南奥格斯堡帝国和他们的边界纠纷又在闹得纷纷扬扬,他们的目光都已经转移到了西南方向去了。
没有汉森同盟的掣肘,崔文秀就打算好好和克鲁夫来玩上一场,已经首先将目标所定在了西泽和卡纳有两个行省上,但这仅仅是战术目标、战略目标却是克鲁夫手中在南印德安的所有吕宋军队。
第一章 金戈初举 第六十八节 战略与战术(2)崔文秀还在等待、等待时间成熟,等待最佳时机,南印德安的吕宋军虽然巳经在进行调整,但是狡猾的克鲁夫也在借此机会收缩防线,他同样意识到了自己手中兵力要应对这样谩长的防线必然会遭受很大的压力,收缩固守城市和要隘应该是他唯一的选择,不过南印德安的地势并不利于防守这一点不知道克鲁夫意识到到没有,他这种保守的策略如果是在科米尼地区也许能够奏效,但是都在南印德安这种平坦如底的大平原地区,只要集中优势兵力,自己完全可以一个一个的拔掉克鲁夫布下的钉子,如果对方敢于集重兵来进行会战,那更合自己的意图,能够一举围歼对方的主力军队、奠定战役股利的基础,崔文秀求之不得。
在此之前自己只需要好生将自己手中兵力安排妥当,后勤物资谁备充分,似乎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但崔文秀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克鲁夫若是这般好对付,腓特烈也不会将整个南印德安的重任交给他了,他肯定也有他的想法和意图,崔文秀现在就是在琢磨对方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特殊手段来对付自己的大兵压境,如果以为保守固守、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但是要想另辟蹊径,崔文秀也很期待。
克鲁夫十分苦恬,腓特烈给自己的信他巳径收到了几天了、面对来自帕沙人的军事压力,克鲁夫请楚腓特烈能够做到这一步巳径相当不容易了,争取到了自由自治领的军事支持,又说服了梅利公国的高层,同意贷款两亿金格令给王国,只是军事支持好像似乎还没有获得认同,梅利人并不打算因为吕宋人而改变他们固有国策,但腓特烈似乎并没有放弃。
他好像还有什么伏笔。
手中只有六个兵团了,不足二十万大军了,克鲁夫清楚自己对手在等待,对手就像一条择人而噬的毒蛇,吐着猩红的信子。
寻找自己的要害、腓特烈巳径给了自己很大地宽容,但是克鲁夫很不甘、如果按照腓特烈设定的那种最坏的打算。
那自己这一趟北征几乎就是白费了,虽然腓特烈话语中还残留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克鲁夫不敢指望,连腓特烈白己都没有多少把握、克鲁夫当然不敢寄太大希望。
但是现在就从这三个行省撤出、无疑就是宣布吕宋在对方地武力恫吓下惧怕了,这只会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甚至可能会导致对手更疯枉的扑上来,克鲁夫此时就像一个在暴风中挣扎的溺水客,那怕有一点可能都想要把它抓住。
但愿腓特烈地手腕足够精明吧、如果能够做到这点。
克鲁夫宁肯在南方作出一些让步。
库图佐夫神色深沉的注视着门外,对方的背影早巳经消失在门外,不能不承认这个家伙有些胆魄,竞然敢选择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和自己会面,而且这一番话的确还有些打动了自已。
莫不是自己真的老了有些怜才,还是对方的话确在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已经轰隆隆冲进帐来,看见库图佐夫安然无恙的坐在大帐中、达扬和一干卫士们才算松了口气、虽然料定对方不敢在面前耍什么花招,但是万一对方图穷匕见,真的要想破罐子破摔、那却又如何是好?达扬本来就不太赞同这种英雄式地会晤。
但是库图佐夫坚持己见,他也是无可奈何,唯有加强防范,以保安全而已。
大帐中只剩下了库图佐夫和达扬二人,卫士们都已经退去,当达扬听得库图佐夫将对方来意阐明之后,达扬也沉默不语了。
达扬、你怎么看?库图佐夫高瘦的颧骨此时显得更加瘦削,威棱四射地目光现在已然收拾起锋芒变得如同常人。
大帅,兹事体大,达扬不敢骤下断语。
腓特烈行这般险着显然也是被逼到无路可走的份儿上,当然他所说的的确有些道理,如果咱们在全面发动攻势,就算凯瑟琳的七万大军站在他一方,就算他屈林有翻天之能,在我们唐军地两面夹击之下,吕宋亡国指日可待。
问题在于这样的情形是否最大限度的符合我们的利益,我设想了一下,如果吕宋败亡,唐军应该是最大的获益者,估计整个萨尔温江以北的吕宋本土,南印德安,科米尼的绝大一部分、都将落入唐军手中,而我们顶多能够获得科米尼西南部以及吕宋本土中马普特拉河于萨尔温江之间的这一部分、或者在加上自由自治领。
达扬顿了一顿之后又道,眼下腓特烈也已经将军队不断南调,明显是在加强对我们地防御,也就是说吕宋军在北面的防御力量已经相当薄弱了、如果唐军全面进功,只怕我们未必能够获得方才我所说的土地,或者说我们在吕宋灭亡之后马上就会和唐军面对面的进行一场争夺战,这是不是最符合我们帕沙王国当都利盖,还需要慎重考虑一番。
唐军在北吕宋和印德安地区的驻军巳径达到了创纪录五十多万,虽然在和汉森同盟一战中有所损耗,但是那是值得的,解决了汉森同盟,再无后顾之忧,再加土情报显示罗卑人的四个游骑兵团也巳经南下,大唐帝国本土一个军团也在向西急速开拔,种种情况都显示唐人是要在中大陆来一次超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吕宋人在这种情形下肯定不会是对手,一旦挎掉,我们就不得不正面和贪婪无比的唐军进行面对面的交锋了。
达扬,不要夸大唐军的力量,唐军数量上也许不少,但是从他们在中大陆尤其是和汉森同盟较量的情况来看,他们的表现并不尽人意、号称李无锋当家军团之一的捷洛克军团损失惨重、印德安军团据说也在汉森同盟的顽强阻击下进展迟缓,种种情况证明李无锋派到中大陆的军队大多是二线军队,战斗力都值得怀疑,就算他们能够击挎吕宋人,我看也是够呛,当然,前提是我们得把绞在吕宋人脖子上的绳索放松一些、得让他们留着力气和唐人好生拼搏一番。
库图佐夫的话让达扬眼晴一亮,大帅,你的意思是要同意排特烈的求和意见?为什么不?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为上策,不过若是腓特烈一女二嫁,那就不要怪我们不客气了。
库图佐夫有所指的淡淡道,我们也得看看吕宋人后期的表现、若是他们仍然不敌唐军,那我们也就只有加入瓜分吕宋的战场,而且还得快。
若是腓特烈真有逆天之力、那我们倒是不妨多看看风色,让吕宋人多和唐军消耗久一些、我们日后对付唐军的阻力也会小一些。
达扬立即敏感的查觉到了自己大帅话语中隐藏的合义:大帅的意思是无论怎样,吕宋都会完蛋?处在帕沙人和大唐两大巨人之间,腓特烈只能怪他晚生了十年,若是早十年,以腓特烈的本事,拿下西域,控制东印德安,应孩不在话下,那种情况下他也许能够有和大唐或者我们较量的本钱,但是现在晚了,虽然他也一心在扩充实力,但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垒筑起来的,光是依靠贷款来扩充军事实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吕宋人本来经济发展就滞后,现在又依靠武力控制了科米尼和南印德安,但是这两地经济并无起色,各阶层民众都无获益,反而不得不支出更多来供吕宋军进行战争,这是明显的竭泽而渔,但是处于这样的巨大压力之下,腓特烈又不得不这样作、这样做又不的不激起民众更大的怨言,科米尼和印德安到现在吕宋人也没能安顿下来,难道不是明证?库图佐夫有心要好生栽培一下自己这个在军事上巳径有所建树的弟子,苦心孤诣的教导着:看看李无锋的手段,玩得多么高明,腾格里也好,北吕宋也好,西域也好,都在他治下风平浪静,为什么?经济欣欣向荣,百姓生话稳步提高,民众得到了实惠,民心思定,谁还能搅起风浪?我们南部地区不也一样、黑格在这方面一样高明、恩威并施、现在谁还记得那些地方曾径是独立的国家和城邦,民众们早巳认同了他们是帕沙人,这就是径济的力量!达扬,记住这一点,只懂军事,永远不过是一员出色将领而巳,要想当一名合格的统帅、那就必须要懂政治,黑格固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他在径营王国方面无人能及、帕沙大军之所以能够有今日这般辉煌,他功不可没、你应该请楚这一点!早已肃立一旁的达扬心中一阵激动、恭敬的垂首道:谢大帅提点,达扬受教了。
第一章 金戈初举 第六十九节 战略与战术(3 )你说什么?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崔文秀双目紧紧盯着眼前两名的情报联络官、这是帝国情报总局和帝国军事情报局派在自己身边负责汇集来自帝国两大情报系统的政治军事情报以供自己咨询的官员,崔文秀对情报的重视程度相当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古话作为一方统帅他掂量得出份量。
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起来,崔文秀负手站起看来在大帐内来回快速踱步,难怪,难怪克鲁夫这个家伙虽然收缩防线却不肯放弃一城一地,自己一直在怀疑他怎么会有如此胆魄敢于和自己手中几十万大军抗衡,原来如此!梅利人的军事动员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嗯,也就是说他们大概在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军事动员的?斟酌了一下、崔文秀反问道。
时间上看,梅利这边因为不是我们情报部门侦察重点,所以效率上可能不太理想,我们获知这个情况时,梅利人是在当时五天之前取消军官休假,后勤部门也开始补充物资,应该说从那时候开始进入战争准备的,也就是说距离现在有八天左右。
一名情报官随即回答。
根据我们从对方军队动员番号情况来看,他们动员的部队主要是北部战略集群和西部战略集群,有大概五个兵团,十五万人左右,大约占到了梅利公国武装力量的一半左右,从行动目标来看。
他们地集结趋势走向北。
另外一名情报官补充道十五万人?!哼。
梅利人这一次看来是安心要搅合这趟浑水了,八天,看来梅利人地准备也快结束了,腓特烈这小子可真是卖身求荣啊。
崔文秀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察悉了这个消息他至少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情报部门没有获知,那自己恐怕就要吃一个大亏了。
腓特烈这小子看来也真是玩政治的一块好料,居然能够用联姻这种方式将吕宋的命运和梅利人物绑在一起。
比起帝国皇帝陛下以前要的手段丝毫不逊色啊。
另外,根据一个不太确切的情报,腓特烈在前三天突然前往费尔干边境地区,而帕沙人的军事统帅图佐夫也恰好在费尔干地区,不知道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联系。
因为我们并没有掌握其他情报,所以不敢妄下结论,还请大帅自行斟酌。
谈及这个情报时对方有些迟疑,显然他们对这份情报的价值性也有所怀疑,但是他们却不敢不提出来。
只是在言辞上他们又不得不小心从事。
西南战局情报部门地巨大失误已经让帝国两大情报部门付出了巨大代价,古全被解职和顾登云被留职察看的处分已经用邸报飞传各地,也向一道鞭子狠狠抽在了各地情报官员地身上,两大情报机构最高首脑双双遭重惩,甚至还被解职、这可是帝国建立以来甚至是西疆建立以来,皇帝陛下第一次如此雷厉风行的处理郡部级高级官员,也让所有官员都意识到皇帝陛下对于工作方面出现的失误决不姑息。
据说监察院还在调查地方情报官员在这一次西南安利战事中是否存在渎职的情况,这让所有情报官员都意识到在享受了帝国给予的巨大权利和福利地同时,自己也肩负着沉重责任,若是稍有疏忽,只怕监察院的官员们就会出现在你面前,请你去监察院喝茶。
哦?费尔干?都去了那儿?崔文秀眉头又重新皱了起来,腓特烈这个家伙的连续动作己经让崔文秀丝毫不敢小瞧这个家伙了,从说服自由城自治领到自己和梅利公国大公之女秘密订婚,连番的奇招几乎都是出人意料的绝地逆转招数,仅仅是这两手就已经为吕宋人赢得了二十多万盟军,这等手段,连崔文秀也要自叹弗如,若是再让他和帕沙人达成某种协议、那自己可真地就需要好生琢磨一下了。
空气一下子凝固起来,崔文秀似乎嗅到了某种危险的气息,腓特烈这一连串的行动似乎就像是一条链带将整个吕宋军全面窜接了起来,崔文秀不得不考虑这其中的利弊得失。
呃,崔帅、这个消息只是下边传输上来,并没有任何倾向性、所以。
看见崔文秀这般凝重,情报官有些紧张,他担心一旦自己误寻了主帅而寻致不利,自己那可就真的是画蛇添足了。
嗯,不用担心,没你们情报部门的关系,提供情报是你们的责任,分析判断那是我这个脑袋的职责,纵然有出入那也是我地责任。
看出对方有些紧张不安、崔文秀微微一笑、安慰对方道,好、你们下去吧,有什么变化及时通知我。
两名情报官一离开崔文秀脸色就阴沉下来,看来对手并不是被动的在等待自己,如何腓特烈的费尔干一行真的是和库图佐夫会唔的话,那自己的所有计划都不得不跟随而变了,原来兵分几路一举全歼对方的想法不得不改变,腓特烈这般要弄手腕大概也是想要给自己来一个意外惊喜,打自己一个出其不意,哼哼,只可惜崔文秀不是成大猷和温拿,他腓特烈也不是苏莱曼。
必须按照最严峻的形势来考虑、崔文秀虽然喜欢冒险,但是那是建立在实力和情报基础之上的冒险,眼下帕沙人和吕宋人之间究竟有什么勾结还说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梅利人要来替自己女婿打抱不平了,自己准备兵分三路的计划腓特烈应该大致猜测得到,梅利人既然要出兵,估计腓特烈应该要准备在西泽和雷波一线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若是自己兵力过分分散,还真要在这个家伙身上吃一个大亏,但是现在,哼哼、咱就将计就计,好好来掂量一下吕宋人和梅利人的份量吧。
克鲁夫的心情跌岩起伏,他已经彻底被自己那位表弟给折服了,梅利人准备出兵的消息已经让他欣喜若狂,而和帕沙人达成临时妥协更让克鲁夫陷入了狂喜之中,暂时放下对帕沙人的忧虑,己方现在就可以安心应对北面的唐军了,虽然唐军仍然在兵力上占据相当大的优势,但是有了梅利人这支奇兵,骄狂的唐军还在做着一举吞下整个南印德安的美梦,那自己就要给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唐人一个记忆深刻的教训,要让他们知道中大陆这片土地上前不容他们为所欲为。
唐军的表现的确太过猖狂,情报显示从腾格里草原南下的四个游骑兵团刚刚进入北部米洛行省、而从他们本土出发的那个帝国十一军团更是才到北吕宋境界,崔文秀似乎就要迫不及待的想要展现他们的武力了,这一次定然要让他们来得去不得!塞洛维将军,这一次腓特烈能够和克拉酱公主订婚实在是吕宋和梅利两国的幸事,吕宋和梅利两国此决能够联姻必将稳定中大陆的局势、对于两国传统友谊和政治经济合作也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站在巨大的地图旁边,克鲁夫微笑着端起酒杯向有些矜持的站在一旁一身华丽军装的高个子贵族示意。
克鲁夫将军,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大公对于腓特烈将军十分欣赏,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统一科米尼,又控制了南印德安、腓特烈将军的确是天纵奇才,克拉苗公主殿下对腓特烈将军也是十分仰慕,我相信他们的订婚必将让两国关系进入新的阶段。
不过,现在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要击破那些唐人贪婪的欲望,我对于唐军的水准和情况并不十分清楚,不知道克鲁夫将军能够否简单介绍一些呢?塞洛维是来自梅利公国著名世家的子弟,与约克大公一族也有着很深厚的血缘关系、此次梅利公国十五万大军从梅利公国北部越境悄然而来,就是由他担任总指挥官、他本是心高艺傲之人,只是念及自己表妹即将和眼前此人的表弟联姻,所以言语间还是保持了相当客气,但骨子里他却对于吕宋人这种带有强烈功利性色彩的求婚颇是不屑,只是自己表妹不知道看起了那个腓特烈哪一点,竟是极其痴迷,约克大公好像是颇为欣赏那个腓特烈,倒是让塞洛维颇感无奈。
塞洛维将军,当然可以,请先让我介绍一下唐军目前在印德安地区的布署情况,然后我在为您介绍一下唐军各个部队以及唐军主帅的情况,另外我也需要和您探讨一下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以及关于这一次即将到来的会战预测,以便我们两军能够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协调一直,最终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克鲁夫同样知晓这个家伙身份的不简单,如果不能取得对方的支持,自己这一仗也会相当难打。
第一章 金戈初举 第七十节节 战略与战术(4)在崔文秀确定将会和汉森同盟会达成妥协之后,他己经就开始频繁的对自己手中的军队进行调整了,除了第七军团两个师团将会承担起整个纳入帝国地区的守御和稳定任务外,其余各部都悄悄的向南集条结,准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会战。
应该说整个法罕、克尔曼、呼罗和麦纳三个占领区在加上毗邻地仅仅只有两个师团无论如何都显得有些薄弱,但是从情报系统获得的情报确信汉森同盟无意再将这场战争持续下去的意愿之后,崔文秀就毅然作出了这个看似有些冒险的决定。
事实上像法罕、克尔曼和呼罗这些地区崔文秀认为现在还并没有驻扎多少军队的必要,在汉森同盟势力退出之后,代表上层势力的圣灵教和受中下层民众支持的尼叶教争斗得十分厉害,除了尼叶教积极向帝国输诚外,圣灵教势力也一改往日完全依靠汉森同盟的立场,频繁与帝国接触,要求获得同等待遇,并表示绝不干涉世俗事务,希望帝国给予支持。
在这种情形之下,来自帝国的旨意也是十分蹊跷,原来一直扶持尼叶教势力的帝国现在似乎也有些略略改变政策,一方面明里暗里仍然是表示出支持尼叶教的态度,但是却比起原来那种无条件支持尼叶教的态度有所变化,要求尼叶教不得干涉世俗事务,尼叶教必须配合帝国军政机构的行动,号召民众服从帝国军政机构的管理,另一方面帝国也在和圣灵教私密接触,并有意识的放松了对圣灵教的打压。
在崔文秀看来这明显又是帝国惯用伎俩,而且是皇帝陛下最为擅长和喜欢的,平衡,永远是对帝国最有利的,只有让双方都相持不下,都不得不依靠帝国。
帝国才能迅速在这个地区站稳脚跟,圣灵教和尼叶教天生就是世仇,排他性的教规让双方难以握手言和。
水火不相融的矛盾让双方始终不能和平相处,而帝国只需要把握好其中尺度就足够了,帝国需要地世俗权力而否宗教权力,宗教权力同样需要服从世俗权力的需要。
这样的情形下驻军只需要维持地方治安,铲除一些地方盗匪,约束双方不得以暴力手段相对就足够了,至于双方采取何种手段来扩大自己在宗教信仰地方面的影响力。
那就要看他们各自的本事了,至少现在帝国还没有过多的干预这些方面。
当然麦纳必需要确保驻军,一来这里的地位决定了帝国必须在这里保持相当影响力。
二来和汉森同盟达成的共管协定也要求帝国必须牢牢控制住这个尼叶教的圣地。
第七军团其余三个师团已经跟进抵达了克尔曼南部地区,而印德安军团更是全军南下,挺进罗塞行省,对于这个军团在上一次地战役的表现崔文秀很不满意,应建明和赵剑锋二人在面见崔文秀时都是夹着尾巴听训,崔文秀己经明确表态若是在第二阶段的表现中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他将报请帝国枢密院撤销这个军团编制。
打散补充其他在战役中表现良好损失较大地部队,这让应建明和赵剑锋二人都禁不住汗流浃背。
这可是对于一个军人一支军队的最大侮辱,如果印德安军团真的变成如此,那应建明和赵剑锋恐怕都只有一死以谢天下人了。
捷洛克军团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也渐渐恢复了元气、但是巨大的损失仍然不是一时半刻所能弥补起来的,从帝国国内补充来的后备兵员仍然还在路上,崔文秀也并不断将这个军团全军投入,他选择了三个损失稍小地师团作为自己总预备队。
而第十军团的也只选择了两个师团进入这一次战役部队序列,虽然邱子诚很想让自己的军队全部投入,但是崔文秀考虑到第十军团实际情况。
还是只动用了两个师团,原本崔文秀是打算将整个第十军团全部投入到北吕宋地区,让邱子诚负责在北吕宋地区对吕宋本土发动攻势的,但随着局势变化,崔文秀不得不集中重兵,以求能够一举消灭吕宋人和梅利人的有生力量,在夺取土地和消灭敌人有生历练两者的选择上。
崔文秀更倾向于后者。
伏尔加河在夕阳下缓缓西流,这条南印德安地区最重要的河流在这里将印德安划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半,南边的西泽和雷波沃野万里,粮田连干,气候温暖湿润,成为印德安地区一个著名粮食产区、而北边的克尔曼、法罕则是气候干燥,沙漠戈壁和草原绿洲间或混杂、成为印德安王国中唯——片以游牧为主地地区。
丰沛的水量滋润了沿岸的土地使得河两岸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尤是克尔曼行省的南部地区正是大量掘沟寻渠,引来伏尔加河的水,变成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崔文秀和康建国、应建明、邱子诚以及江彬、巴音卓一行人静静地伫立在河北岸的一处密林中,观察着前方、大战在即,吕宋人也同样意识到了西泽行省恐怕会是唐军一个重点攻击方向,千里镜中,河南岸可以不时看见不断有骑兵来往飞驰,搜寻着河岸边的可疑目标。
诸位,河那边就将是咱们的主战场,腓特烈不简单呐,竟然以只身换得了梅利人十五万大军的援助,看来还是下了些血本。
南印德安本来有二十五万大军,但是我们在罗塞那边的佯动吸引了部分吕宋军,加上前期吕宋人与帕沙人尚未达成妥协之前也调走了部分兵力现在尚未重新归位,所以目前吕宋军在西泽和雷波这一线大概集结有十五万左右的大军,克鲁失是打定主意想要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咱们西线这一路大军,所以在咱们原来预设的中线和东线都完全采取退守的姿态,所以说胜负就在此一搏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力主先行发动战事的原因,一来可以聚歼敌人主力,二来敌人后期归位部队尚未到位,三来敌军难以预料到我们会放弃其他两线,全力谋求西线,这便是我们的有利之处。
崔文秀手中的马鞭随意的抖动着,目光却是一直注视着河南岸。
大帅,即便是这样,吕宋和梅利的联军数量也不比我们少,一旦形成胶着,敌人现在急速回赶的军队如果赶上这一仗,会不会对这场战役造成不利影响呢?能够质疑崔文秀的也只有康建国,在经历了和汉森同盟的恶战之后,康建国已经不像才到印德安那般自负满满了。
嗯,建国大概是问出了大伙儿心中的疑虑啊,看来和汉森同盟一战还是让咱们清醒不少,但是大伙儿也别被敌人吓倒,吕宋人的军队应该说这些年来一直和帕沙人和我们较量着,他们的底细我们大致了解,应该说具有一定实力,但是限于数量、还不足以对我们唐军构成大的挑战,至于梅利人那边,听起来数量倒是不少,但是不是我自大,这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未经历大型战事洗礼的军队究竟还有多少战斗力,我很怀疑。
无论他们采取何种手段训练演习,无论他们的装备给养多充分优越、但是有一点需要搞清楚,军队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练兵只是为了打仗作最基本的铺垫而已,没有经历过几场真正的血战硬战,军队就根本不能称其为军队,顶多也就是一支警备队而已!砸了砸嘴巴,崔文秀继续发挥道:别看我们这一次和汉森同盟来了几次硬碰硬的大仗损失不小,大伙儿都有些心痛,但是我觉得值!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同样会选择这种决定!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军队太需要这种你死我话的苦战磨练洗礼了,没有这种经历,第七军团也好,第十军团也好、根本就不可能成熟起来,你捷洛克军团也会在时间的消磨中满满磨掉锐气,你印德安军团也只能永远停留在地方部队的水准!正是有了这种经历,我们才获得了和西大陆那些军事强国较量的经验,在今后我们面临的战争中我们才会知己知彼!看见一干人都在深思自己的话语,崔文秀有意停顿了一阵让大家消化自己的想法,才又道:梅利人不足惧,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吕宋人而己,情报部门也己轻送来了关于梅利人统帅的资料,塞洛维,梅利公国约克大公的外甥,一个虽然长期在军队高层厮混,但是却从没有在军队基层干过的家伙,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看来对梅利人似乎不大适用啊,我们会让梅利人为这句话付出代价的。
诸位,这一战将奠定帝国日后在整个印德安地区的地位,印德安能否真正成为帝国的后院,就全看这一局了。
江彬,三天,我只给你三天,你们军团必需要给我搭起三座浮桥,确保大军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