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山美人志 > 第二章 铁马冰河 第六十五节 新军

第二章 铁马冰河 第六十五节 新军

2025-03-28 12:56:45

这是一个有些疯狂的计划,应建明也知道皇帝陛下虽然统一了在大陆战区可以有选择性的作战,但这只是与汉森同盟争夺殖民地罢了,若是要向汉森同盟本土发到进攻,这就是完全两码事了。

呼延虬微微变色,这条计策好倒是好,但是所需时间却有些赶不及,而一旦从北方入侵汉诺威公国的东方省,那也就意味着向汉森同盟全面宣战,汉诺威公国是汉森同盟的三大支柱之一,造此攻击,只怕同盟就会立即与奥格斯堡人暂时停火,而将矛头转向帝国,这倒是有些费人思量,想到这儿呼延虬的目光已经瞟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崔文秀。

崔文秀脸上亦是阴晴不定,应建明这种跳跃幅度极大的思维许多人接受不了,但是对于崔文秀来说却正和口味,若是寻常时候,崔文秀定当立即采纳这个意见,立即就会安排部队进行部属,但是这一次他也不能不好生掂量一下,这汉森同盟现在虽然和奥格斯堡人激战正酣,但是一旦汉诺威公国遭到入侵,那究竟会做出何种反应还很难说,一旦和奥格斯堡人停战军队全面东移,那这一仗就不知道该打成什么规模了。

自己也曾答应过皇帝陛下将战争限定在一定范围,避免打一场全面战争,而入侵汉诺威公国很可能就会导致一场全面大战,而这也许会拖住整个中大陆战场的脚步,崔文秀并没有绝对把握在不长的时间内解决这场战役,尤其是他无法估计汉森同盟人的战斗意志究竟有多强,一旦帝国本土也开始进入战争状态,需要从中大陆抽调兵力时,那恐怕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在这个问题上崔文秀不能不深思。

但是现在就这样功亏一篑地灰溜溜退回去么?这无疑也是不能接受的。

比尔贾拿不下来,那也就意味着攻打德斯坦毫无意义,包括麦纳和德信两个行省的控制权仍然很不稳固,汉森同盟随时可以卷土重来,而且还将主动权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这对于崔文秀来说这场战争就是失败了。

大帐内陷入了沉寂,军团一级的将领都知道皇帝陛下在701年的意图,尽量保持物资基础。

避免大规模战争,为来年的南征北伐奠定一个较为丰足的物资基础,包括中大陆战区在内,虽然给予了一定的灵活处置权,但是绝对没有包括向汉森同盟本土发动进攻这一条。

决定只能由统帅来做出,但是统帅仍然需要服从帝国大局。

这一点谁都清楚,做出这个决定就有可能是在挑衅帝国的权威,尤其是在身处帝国本土之外又掌握着几十万大军的中大陆战区来说,这一决定就更加需要慎重了。

看来我们还是得冒一次险了,嘿嘿,大家都知道我的性格,不干就不干,要干就干大的,既然汉诺威人胃口太大,那我们就把他的胃戳一个洞,让它也敞敞风,东方省对于汉诺威人来说很重要,所以他们才会这般看重比尔贾,但是比尔贾对于我们同样重要,所以,对不起,就只能让汉诺威人吃点亏了,就这么定了,三个游骑兵团立即从德信向北返回腾格里草原,从腾格里草原绕回,现在不是游牧民族南下游猎的时候,加上我们这边的攻势和奥格斯堡人的牵制,汉诺威人在北边的兵力不会多,正好可以来一场千里偷袭,嗯,让十一军团跟进,老木接手了这帮兵痞子,现在也该让他们发挥发挥作用了,磨练就从千里急行军开始吧。

当崔文秀微笑着抬起头来,大家就意识到主帅肯定已经有了决定,当崔文秀的布置拿出来时,包括应建明在内的所有官员都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刚刚进入德斯坦行省的帝国十一军团也参加进来,这动用兵力就已经超过了四十万,这难道还不是大规模战争么?帝国那边如何交代?呼延虬将军,第七军团三个师团立即转进法罕行省,向北挺进,进入和汉诺威交界地区,摆出要攻打格但斯克架势,要逼真,让汉诺威人的注意力放在这边,应建明,这边比尔贾方面,你来负责,佯攻也好,硬拼也好,总之要牢牢吸引主白鹳兵团,该走的时候不走,我就要让他想走都走不了啦。

崔文秀此时心情已经完全平静下来,既然下定了决心,那就该考虑如何把这一仗解决得更完美了。

木力格算是摊上一个苦差事,从德斯坦行省沿着巴拉克山脉东麓快速向北挺进,巴拉克山脉并不绵长,但是却相当巍峨险峻,骑兵自然不需要说,就是步兵要通过也不大可能,唯有绕行,好在巴拉克山脉在腾格里草原南端就平缓下来,从这里就可以勉强翻越。

翻越之后再沿着山脉西麓向南推进,就可以进入汉诺威王国的东方省和韦泽尔省,其中韦泽尔省也是汉诺威北方屏障,不但公国骑士团主要兵力驻扎于此,而且汉诺威第一兵团也有一部驻扎在东方省和韦泽尔省交界处阿尔塔米要塞,主要是防范北方游牧骑兵从这里突入,但事实上由于韦泽尔省和东方省之间区域宽阔平坦,整个韦泽尔省和东方省的中部和北部都曾经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好猎食场,直到罗卑人被大唐收复之后这种游猎行动才渐渐减缓下来,阿尔塔米要塞虽然是汉诺威北部最重要的一个要塞,但是要想抗衡大规模的游牧骑兵入侵,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顶多也就是一个支撑点的作用罢了。

三个游骑兵团并没有和木力格的帝国十一军团走同一路线,巴拉克山脉东麓这条线路虽然要近一些,但是道路却不太适合大规模的骑兵行动,他们选择了从德斯坦和德信行省之间的平坦谷地北上插入腾格里草原,虽然路程上远了些,但是却地势平坦,又有溪流河谷间杂,沿路水草丰盛,骑兵队行动要快捷许多。

而帝国十一军团则选择的沿着巴拉克山脉东麓最近便的道路前进,这里大多是一些缓坡和丘陵,间或夹杂着一些谷地,对于骑兵队来说这无疑是坎坷不平的,但是对于步兵来说却并无太大阻碍,甚至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隐蔽作用。

木力格板着脸冷冷的注视着眼前这支自己接手已经有一段时间的部队,这支军队的组成来自四面八方,拿好的话来说,集中了原来唐河帝国各大主力军团的精华,唐河帝国原来的第一第二军团残部,唐河帝国城卫军团的残部,以及其他几个军团筛选出来的精华部分,看起来是集各方之精良所在。

但是拿木力格话来说,这纯粹就是一帮垃圾,一帮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欲望和意志的散兵游勇,失去了作为一支军队最重要的军魂,每一支部队都知道自己部队存在的目的,都愿意为之现身,而这支军队呢?当木力格接手这个军团时他就知道这次皇帝陛下真给自己找了一个烫手山芋来考校自己的手艺,看着一群群漠然麻木的士兵,吊儿郎当的低级军官和满腹牢骚的中高级军官,木力格宁肯选择一群农夫来从头开始,但是这群人怎么办?释放回去,无疑会为地方治安带来巨大隐患,甚至引来想象不到的大祸。

而将这群人约束在军中,能够打造成为一支合格军队固然好,不能,将这群人押上帝国本土之外的战场,那也当消除一个隐患,这大概才是皇帝陛下藏在心中没有说出口的心思。

不过木力格很快就从这种担忧跳出来,这是一群真正的军人,只不过他们迷失了方向,多年的训练已经让他们具备了作为一名真正战士的合格素质,而现在自己需要的就是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司徒王朝的崩溃非战之过,更没有他们的责任,这是唐族人自己内部的事情,不过是一个新兴王朝替代另外一个腐朽没落的政权,作为军人,他只需要服从新的政权,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去开疆拓土名垂千古,去展示唐族人的文治武功,让唐族人的文明光泽被及大陆,这才是一个军人的真正归宿。

几个月的训练下来,木力格很快就融入了这支军队,而树立这支军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是木力格最为自豪的一幕。

他明确告诉众人无论是唐河帝国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还是原来的城卫军团,以及一切具有光荣历史的军队都是唐族人的骄傲,他们能够在对外御侮的战争中百折不挠,能够在与西疆军的战斗中英勇奋战,这些都足以证明他们的力量,但是现在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一个王朝已经结束,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那作为男子汉就应该勇敢的面对这一幕,去实践作为真正军人的荣耀。

第二章 铁马冰河 第六十六节 声东击西(1)能够担当起唐河帝国最精锐几个军团士兵自然也都不是一些软蛋孬种,从抗衡北方利伯亚人的进攻到镇压奴隶和贫民起义,这几支军队都算得上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只是他们在面对以李无锋为首崛起的西疆势力之后就开始走了下坡路,但这并非是由于军队本身缘故,而是长期以来唐河帝国形成的官僚化机制严重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后期更是因为王朝的崩溃而直接导致了军心的崩溃,但是他们无论是在训练上还是战斗经验上仍然保持着最基本的原始素质。

木力格强悍风格很快就将一帮失去了目标显得十分颓废消极的境地拯救出来,木力格作为仅次于梁崇信和崔文秀二人的军中第三号人物,不仅仅是其战功赫赫,更重要的是他是皇帝陛下的绝对心腹,还是皇帝陛下当初在唐河帝国军事学院的校友,关系莫逆,而木力格更是在一上任伊始便放言要将这支军队打造成为帝国名列前三的军队,其口气之大让全军侧目,同时也让一干依然被闲置了很久的唐河帝国残兵们精神大振,尤其是在木力格接手之后,各种物资和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都在最短时间内补充到位,也让这些残兵们看到自己命运似乎迎来了一丝曙光。

而木力格也否决了当初自己准备从帝国的两所军事学院毕业学员中抽调军官的想法,而是直接让现有残兵各部的一致拥护,军官们一致就最担心这个问题,如果被一些来自军事学院的年轻军官们接管,无论是士兵还是基层军官,要想接受他们在短时间内都不太可能。

这必然会大大影响军队成军速度,也会在军队中留下一些隔阂和阴影,所以当木力格的最新选拔方式一出台之后,几乎就立即在整个十一军团中引发了轩然大波。

打乱论资排辈的规矩,鼓励越级自荐和参加考核,所有各级军官都从现有士兵和军官中产生,这既保持了公平性,也极大的鼓舞了基层士兵们地积极性。

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性的帝国十一军团很快就变成了一支嗷嗷叫唤的虎狼之师。

除了原先具备的原始素质之外,木力格随后开展地练兵也进一步凝聚了他们军心,一支崭新的帝国十一军团就呈现在眼前。

而当木力格率领这支重新焕发了剽悍之气的虎狼之师出现在印德安大地上时,整个军团上下都是抱着一幅要在帝国本土之外建功立业,重新建立自己的武勋的心思,一心一意要用为帝国开拓疆土来证明自己价值的热血男儿。

巴克拉山脉东麓的气候要比印德安内地凉爽不少,巴拉克山脉虽然绵延距离不长,但是异常险恶陡峻,雪线以上的山峰随处可见,而整个气候也呈现出一种高山地区垂直分布的情形。

木力格选择的是在海拔两千多米的草甸和灌木林带地区穿行,这个地区地势相对缓和,正好处于巴拉克山脉的山腰地带,如同一条腰带正好勒在巴克拉山脉中部,虽然仍然是草木茂盛,但是却相对平缓了许多。

虽然士气旺盛,但是这些来自帝国内地北方的士兵很显然还对这种高山地形不太适应,这也是木力格有些担心的地方。

穿越巴克拉山脉并不十分困难,问题在于要保持相对的速度。

三个游骑兵团已经从德信行省和德斯坦行省之间的谷地挺进,估计很快就会进入南腾格里草原,而一进入南腾格里草原那他们就如虎添翼,一两天之内就可以抵达汉诺威边境,也即是说帝国十一军团要想跟上就不得不在一周之内穿过这巴克拉山脉。

好在情报部门早已为十一军团配备了对地形十分熟悉的向导,他们能够因地制宜的想出许多办法来帮助来自帝国内地士兵的不适应,倒也算勉强保持了较为快捷的行动速度。

抹了一把汗水的史蒂文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攻势如潮的唐军终于结束了一天的进攻退了回去,难道这就是号称战无不胜的唐军?史蒂文摇摇头,苏沃洛夫的话看来也有些不实之处,大概是在为他的失败找遮羞布吧,唐军的攻势虽然连绵不绝,但是战斗意志并不坚决,也缺乏那种悍不畏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地决心和气概,比尔贾城固然坚固,但是唐军连续多次的进攻却显得太过软弱无力,直到后面这几波攻势还像些样子,不过在比尔贾这种防御体系严正完备和白鹤兵团的镇守下,唐军这种攻击手段是根本不足以撼动比尔贾的稳固的。

史蒂文也知道唐军肯定还有一些更为先进和强大的攻击装备还没有推上前台,不过他已经作了详细的分析,就算是唐军攻击力量再增加两倍,他也有把握将这种局势维持下去,可以说现在唐军的攻势根本就还没有动到比尔贾的筋骨。

站在一旁的尼亚西斯却并没有史蒂文那么乐观,他总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唐军摆出的架势虽然凶猛,但是战斗力的确乏善可陈,也难怪主帅有些得意,攻击方式陈旧,攻城设备单一,情报中早已列明的一些新式攻城武器都没有见到,似乎唐军在有意隐藏实力,但是他们既然要准备攻打比尔贾又怎么会藏私?难道不知道这样的攻击,根本就不可能对比尔贾造成多大的伤害么?难道他们真是打算从南面斯塔纳山脉尾端突破进攻但斯克?那里可是汉诺威公国的本土,最为汉诺威公国的东南要隘和重要港口,格但斯克的防御体系并不比比尔贾差,依山傍海,地势更加险峻,除了守军比比尔贾略少外,尼亚西斯想不出唐军会舍近求远的道理。

看见自己的副手一脸心神不属的模样,史蒂文似乎知道尼亚西斯的担心:尼亚西斯,你是担心唐军可能会转道从格但斯克突破么?不用太担心,格但斯克的防御体系我见识过,并不比比尔贾差多少,汉诺威人在自己领土上作战防御,其战斗欲望和意志会更顽强,虽然兵力少了一些,但是一旦遭遇外来入侵,他们肯定会马上进行战争动员,我相信像格但斯克这样的大城市,临时动员招募几万人应该不在话下,那可是在捍卫他们自己的国土,可不比咱们这儿。

嗯,史蒂文大人,这种情形我们想得到,唐人也应该想得到,那您说唐军为什么还会出此下策呢?尼亚西斯反问道。

嗯,这一点也是我有些疑惑的地方,格但斯克还驻有同盟海军一支舰队,而唐人在波罗的海甚至爱琴海上都还没有建立起一支像样的海军,他们从海上进攻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你说唐军如何突破格但斯克,难道他们是在这里摆出一副虚张声势的模样,而将所有精锐都集中到了格但斯克那边?史蒂文沉吟着道,城墙下唐军的营寨连绵十里,旌旗遮天蔽日,步兵阵型正在收拢,看不出唐军军队的调动,而出城的斥候至今没有得到一份准确地情报,只是说有迹象显示唐军的军队在向斯塔纳山脉南端移动,但是数量却不祥。

尼亚西斯原本还在琢磨唐军是否还会有其他后招的思路也被史蒂文的假设误导了过来,这种可能性也有,但是唐军的作战计划就有些太散乱了。

嗯,我已经知会了汉诺威军方,一面要求他们马上向我们提供增援,一方面也提醒他们小心格但斯克,唐军可能会将攻击重点摆在格但斯克,但愿他们能够及时作出反应。

史蒂文自作聪明的道。

也只有如此了,但愿汉诺威人能够及时作出反应,格但斯克一旦丢失,那我们就不得不马上从比尔贾撤军,比尔贾再坚固,若是被唐军抄了后路,那我们也只有束手就擒的命了,我们还得随时关注格但斯克那边局势的变化才行。

尼亚西斯应道。

其实也不能责怪史蒂文和尼亚西斯,他们谁也不曾想到唐军的作战计划和意志是如此庞大如此强烈,竟然从巴拉克山脉穿越插到腾格里草原上去绕行千里偷袭汉诺威被捕,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要统一印德安地区了,这样做无疑就是直接向整个汉森同盟发起全面挑战了。

在他们看来,唐军的战略目的就是要收复整个印德安地区,让他们的西印德安郡实现完整,而比尔贾才使他们的重心所在,其他地方都应该是一些掩护和牵制手段罢了,即便是格但斯克也多半是想要调动汉诺威军队的可能性居多,真正要攻占格但斯克,就必将演变成一场,大唐帝国和汉森同盟只见的全面战争。

第二章 铁马冰河 第六十七节 声东击西(2)当木力格率领帝国十一军团还在巴拉克山脉东麓艰难的行走时,三个游骑兵团已经沿着德斯坦行省东部和德信行省交界的河谷地带快速向北挺进,很快就进入了南腾格里草原区,六月的南腾格里草原骄阳似火,不过对于游牧骑兵来说炎热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草原上白日暴晒,晚上凉快,这种生活游牧骑兵早已习惯,而战马也正是在这种气候下生长起来的,只要马能够适应,对于骑兵来说,一切都不存在问题。

三个游骑兵团九万人马如蝗虫掠地,从南腾格里草原刮过向西突进,他们将从这里避开巴拉克山脉的阻隔,对汉诺威公园北方的韦泽尔省和东方省展开大规模全方位的突击,已经安静了两三年的汉诺威公国北方又将迎来一次惨烈的铁骑风暴。

阿尔塔米要塞驻扎着汉诺威公国第一兵团的两万人马,原本公国骑士团也有一支部队部署在这里,但是在秋季尚未到来之前,公园骑士团的人马一般都不会到位驻扎,因为根据惯例游牧民族南下一般都是选择在九月秋高气爽马肥草厚之时,加上这两年因为东面的大唐逐渐将势力渗透到了草原深处,罗卑人逐渐臣服在了大唐的脚下,对汉森同盟北部的袭扰也渐渐平淡了下来。

当三个游骑兵团九万骑兵呼啸着从北方草原上俯冲下来时,整个汉诺威公国北部边境顿时想起了漫天的烽火,韦泽尔省告急!东方省告急!阿尔塔米要寨告急!汉诺威公国大公弗里德里希一世脸色铁青的坐在代表着霍伦佐家挨双狮王座上气急败坏的挥舞这手中地急报,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冰渣子一般的话语: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些游牧骑兵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们会没有一点预见?情报部门究竟在干什么?卡巴斯基,你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陛下。

这一次游牧骑兵的入侵的确有些出乎意外,根据我们情报部门的调查。

这两年罗卑一族的常备军已经急剧萎缩,由于他们事实上已经投靠了唐人,所以他们渐渐放弃了以往秋季南下的习惯,和西面的赤狄人也宿怨也因为有唐人的介入而趋于平静,赤狄人现在也不愿意主动招惹罗卑人,唯有北方的安欧人还和罗卑人有些矛盾,所以罗卑人本族地常备军一直驻扎在北部,南部地区几乎没有他们游骑兵。

站在御座之下的大胡子男人一身深色贵族长袍,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那这些游牧骑兵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他们意欲何为?弗里德里希烦躁地握紧拳头怒道。

陛下。

我们已经查实。

这些骑兵全部隶属于唐军的游骑兵团,他们是从印德安地区北上统过了巴拉克山脉,从南腾格里草原上穿越再南下的,所以情报部门没有来得及发出警讯。

因为他们一周之前都还在印德安境内活动。

他们一共有三个游骑兵团,共九万人马,都属于大唐中大陆战区崔文秀的麾下。

卡巴斯基不慌不忙的应道,另外我们的情报也显示有大约十万唐军陆军沿着巴拉克山脉东麓在快速行军,估计现在已经在巴拉克山脉北部尾端翻越了巴拉克山脉进入了东方省境内。

根据番号显示应该属于唐军新组建的十一军团。

什么,是唐军?还有十万陆军跟在后面?弗里德里希大吃一惊,几乎要瘫坐在御座里,卡巴斯基,你前天还告诉我唐军在南面斯塔纳山脉南段出现,有包围格但斯克的迹象,怎么唐军又会从背面出现了呢?陛下,这些情报都准确无识,唐军在中大陆地区一共有超过八十万大军,现在出动的兵力还不到他们的一半。

这不足为奇。

卡巴斯基冷静的回答。

这帮该死的唐狗,他们想要干什么?难道他们要和同盟来一次全面大战么?弗里德里希喘着粗气咆哮道:赶快去向同盟通报这里的情况,同盟军必须马上北返,汉诺威公国已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险!陛下,恐怕不行,现在除了比尔贾还有白鹳兵团外,整个问盟北方的常备军只有驻扎在图林根西部地图林根第三兵团和中部符腾堡的符腾堡兵团,图林根第三兵团是为了防范西面法米尼人的进攻,不可能动,而符腾堡兵团是整个问盟常备军的总预备队,需要随时策应南方的了,应对西面可能出现的危险,要动用难度也很大。

卡巴斯圣声音略略低了一些。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该死的唐人在我的领土上肆虐?不,不行,绝对不行,如果同盟不给我们汉诺威一个交待,我就要退出同盟,让我的汉诺威第二军团马上回来!弗里德里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韦泽尔省和东方省是汉诺威东北和东部屏障,一旦失守,那整个汉诺威公国就面临生存危机,他焉能不急?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披甲男子见自己主君有些乱了方寸,这个时候才插言道:陛下不必太过心焦,我者这一次唐军东来恐怕并非是想要和同盟来一次大战,他们的目的不过是现在白鹳兵团控制下的比尔贾罢了,他们这是在用他们唐人最古老的一个办法围魏救赵,只不过他们举期的伪装遮掩手段相当高明,成站的瞒过了我们的情报部门。

格但斯克那边不用担心,唐军拿不下的,倒是韦泽尔省和东方省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披甲男子一身厚重的皮铠,外罩一件骑士披风,他是公国骑士团团长巴扬佐斯基子爵,在汉诺威公园著名的智勇双全,对公国更是忠心耿耿,一直被弗里德里希倚为长城。

哦?那你有什么对策?弗里德里希眼中一亮,把目光投向巴杨佐斯基,看在一旁的卡巴斯基眼中,一阵嫉妒之色一闪即逝。

陛下恐怕得有壮士断臂之勇气了,唐人选择的时机很好,南边同盟和奥格斯堡人的战争短时间内恐怕看不到和解的迹象,而且同盟到现在仍然没有占到上风,这一仗恐怕还得持续两个月以上,西面法米尼人和利兹人之间的争端已经平息了下来,同盟还得考虑西面法米尼人趁火打劫的危险,所以要想把希望寄托在同盟身上还不大现实,我们还得靠自己。

巴扬佐斯基垂下头。

声音低沉,他知道这恐怕会让自己主君大失所望。

你是说让我们退出比尔贾?弗里德里希脸色一下子涌起乌云。

陛下,恐怕现在我们别无选释。

巴杨佐斯基抬起头来迎上主君几乎要喷溅出火星的目光,否则一旦唐军步兵进入韦泽尔和东方省,白鹳兵团可能会被关门打狗,我们这两个省都有可能沦陷,现在唐军还只是游骑兵进入,他们的步兵还需要一段时日,我们还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巩固阿尔塔米要塞,只要扼住阿尔塔米要塞,唐军的便不敢深入,至于他们的游骑兵,乔给一跟不上就只有灰溜溜自行退出。

可是你考虑过没有,比尔贾落入唐人手中可不像掌握在印德安人手中,他们随时可能会对我们的东方省发动进攻,而格但斯克也可能随时被他们截断陆上通道,载们怎么应对?卡巴斯基忍不住发难道。

现在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白鹅兵团不退出比尔贾帮助我们协防,他们的退路就可能被截断,现在唐军势大,一旦让他们步兵深入,我们在这个地区根本就没有足够力量应对,韦泽尔和东方两个省都可能面临丢失的危险,现在我们只能先考虑守住阿尔塔米要塞,扼住唐军步兵进入的咽喉,让他们不敢放心大胆横冲直撞,再想办法在与比尔贾相对应的地方修筑要塞,防止唐军在控制比尔贾之后趁机威胁我们东方省。

巴杨佐斯基没有理睬同僚的挑衅,自顾自的道。

那我们和同盟辛辛苦苦经营了这么多年的西印德安就连最后一个据点都失去了,失去了比尔贾,我们将再无东进的可能性了。

弗里德里希心有不甘的叫嚷道。

陛下,超出我们实力的东西本来就是虚浮的,唐人现在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我们十几倍,甚至和同盟的差距也是倍数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还妄图和他们比拼消耗,那我们只能被活生生拖垮。

巴扬佐斯基耐心的劝说着自己圭君,我们现在只能采取防御姿态,确保我们东方省不失,我看唐人的目标目前还只定位在比尔贾,但是如果我们有什么疏忽,那可能就会刺激他们的胃口,到那时候,恐怕就很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