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也许你们会觉得朕是不是比起往日来胆小怯弱了许多,就连朕自己也多次扪心自问,往日的壮志豪情雄风胆魄上哪儿去了,怎么会每一仗现在要三思而后行瞻前顾后呢?无锋脸上也是满面深思之情,仿佛在琢磨着其中滋味,无他,帝国越大,矛盾越多,风险也越大,眼下大唐帝国看似强大无比,军威鼎盛,百姓归心,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潜伏在下边的暗流仍然无时无刻不想把帝国掀翻。
我有时候也忍不住有些后悔,帝国的步伐迈得太大太快,而且几乎都是通过战争来获得扩张,战事连绵,帝国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来消化和同化,目下帝国领地中仍然有一半左右的领土并未真正融入帝国政权体系,完全是依靠军事力量和地方行政系统的惯性来维系统治,而要将这种局面彻底扭转过来,没有十年以上的光景是无法做到的。
但是,帝国已经走到这一步便是退无可退,利伯亚人也好,马其汗人也好,他们不可能等着帝国把这些地区消化完才来发难,他们也清楚现在是帝国最为关键的时候,只要能在这个时候打败帝国,帝国就有可能分崩离析,而失去了帝国本土之外的领地,帝国顶多也就是一个地区性大,再也无法威胁到他们的生存,这就是他们打的如意算盘。
因此我们丝毫不能小觑他们的决心和意志,否则我们就会犯下弥天大错。
我们不能让他们如愿,就必要要迎接这一次挑战。
只有彻底打败他们,才能真正让帝国永远屹立于大陆东方。
无锋的情绪似乎变得有些激动,少有用手势来表达感情的他这个时候也忍不住猛力挥动右手来表示自己的决心。
一番话让在座的五人都有些坐立不安,说实话。
包括梁崇信在内的所有人都还没有将问题地严重性提升到这种高度,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帝国可以在南方完成一次规模和烈度都不算太大的战争,削弱马其汗国的战争潜力,迫使他们退出罗尼西亚、越京、安杰三个侵吞的行省,北方的利伯亚人在此期间即便是想要有所动作,但是一来时间过短,二来利伯亚人不太可能因为这个契机发动全面南侵的战争,等到利伯亚人做好充分准备之时,只怕南方战事都应该结束了。
陛下,臣等思虑不周。
有负圣恩。
看见凌天放和薄近尘二人同时起立谢罪,梁崔木三人也只得起身一起谢罪。
罢了,天放、近尘,你二人不比崇信文秀和力格他们,你们需要是纵观全局。
通盘考虑,我们一旦对马其汗人动手,利伯亚人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契机,这一点朕可以断言!所以我们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
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不足,无论利伯亚人从那个部位攻入。
都有可能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
从东面进逼,则直迫京畿帝都腹地,帝国震动其影响可想而知,从西面则有可能斩断帝国本土与中大陆的联系,到那时候中大陆会变成什么样?西域、腾格里草原甚至梅利,都有可能发生我们预料不到地变化,也许我们多年的经营就会毁于一旦,我们不得不考虑周全啊。
无锋喟然一叹道。
凌天放和薄近尘都在揣摩这无锋这番话的含义,按照皇帝陛下的推断,帝国北方至少还需要补充一到两个军团陆军,就算可以从西南抽调一个军团回来。
只怕都还稍显薄弱,看样子陛下是有扩军的想法了。
陛下,西南和南海地区可以将第一军团抽回,既可投入南方战场加快战局进度,亦可放置在北方加强防御力量,不过总体来说北方防御力量还是有些单薄,除非我们再度增加军队编制,重新组建一到两个军团。
凌天放谨慎地进言,扩军问题上帝国政务院和枢密院是达成了一致意见的,这个时候又推翻,很有可能遭致帝国政务院的反对和评击。
嗯,抽调第一军团接替第六军团在南海驻扎,威慑南洋联盟,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一起作为罗尼西亚战役的东线主攻力量,力争最快速度拿下罗尼西亚!另外,朕决定将原捷洛克公国防军和帝国尚未遣散的收编部队重新组建一个军团,另外中大陆地区有梅利降军和旁遮新军组建一个军团,这两个军团要立即建立起来,一个准备做好日后与利伯亚人战争准备,另外一个军团要准备接替捷洛克军团防务,为捷洛克军团抽出身回帝国本土参战做好准备。
无锋话音一落,凌天放和薄近尘就交换了一下眼色,虽然二人也知道扩军势在必行,但是扩编两个军团还是在意料之内,若是枢密院提出来肯定会遭到政务院地反对,但是皇帝陛下亲自提出来,这就要好许多,即便是会引来一些争议,那也要微弱许多。
嗯,陛下,臣和薄右使都赞同这个意见,只是现在帝国各军团的番号都还有些混乱,不知道需不需要重新调整一番?另外这两个军团军团长的人选陛下有无合适人选?这些问题需要立即确定,以便于立即开展工作。
凌天放立即接上话。
嗯,捷洛克军团更名帝国十二军团,印德安军团更名帝国十三军团,以捷洛克军团原直属师团为根基,精选梅利降军和旁这新军组建十四军团,军团长由沙浪担任,捷洛克原国防军和帝国整编军组建十五军团,军团长由曲波担任。
无锋略一思索便下了断语:十四军团和十五军团地组建马上以枢密院名义下达,沙浪立即上任,最短时间内将十四军团拉起来,将十二军团抽调回西北郡,曲波马上组建十五军团顶替十一军团,十一军团推进到捷洛克郡布防,与第五军团、第十军团一起强化北方一线防御。
这一番布置之后,无锋并没有多作废话,目光转向梁崔木三人:崇信,朕任命你为南方战区司令官,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六、虎卫五个军团,全权指挥对马其汗人战事,朕方才提出的方案只是一个大致性的意向,你如果觉得有不妥或者战场变化需要调整,一切以你的意见为准,朕给你两个月时间准备,一击必成,要给我一举拿下罗尼西亚、越京、安杰,彻底摧毁马其汗人战争潜力。
朕希望你能以最快速度解决南方战事,但朕不给你设定时间限制,希望你好自为之。
文秀,力格,朕任命你二人担任北方战区正副司令官,下辖第五、第九、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团,外加六个游骑兵团、三个重装骑兵师团(第三军团重装骑兵师团已经被调换出来成为直属重装骑兵师团)和装甲兽部队,你二人要担负起整个北方战区作战任务,前期可能会是以防御为主,但是可能中后期可能就会演化为全面战争,你们得做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要做好与利伯亚人一百多万大军硬扛的准备,朕还会通知柏因人,要他们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一旦爆发战争,他们将会从后方策应我们,罗卑人那边我已经知会瓦特,要他再从罗卑常备军中抽调六万游骑兵,作为一支侧翼预备队,必要时,朕也要御驾亲征,亲临一线!一连串的任命显示出无锋不容置疑的决心,时间不等人,无锋一心要想在利伯亚人做好全面准备之前彻底解决南部马其汗的问题,至少要摧毁马其汗人地战争潜力,剪除马其汗人军事力量,让马其汗人沦为一个二流弱国,为下一步彻底解决马其汗做好准备,但是却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马其汗人拼死抵抗,战事陷入胶着状态,那利伯亚人在介入就相当被动了。
帝国政务院两位首相接到召见时已经是事成定局了,无锋直接向萧唐和苏秦通报了情报部门获得情报和自己做出的决定,并要求政务院和财政部立即做好妥善安排,资金立即拨付到位,为两个新建军团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无锋也要求苏秦立即做好对三国同盟出访的准备工作,确保三国同盟在战事一旦爆发之后保持中立状态。
这是无锋第一次在扩军问题上表现出如此强势的态度,几乎没有征求政务院的意见,虽然萧唐和苏秦二人都有些想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服从并迅速付诸行动。
而枢密院已经抢先一步行动起来,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和物资补充,军队军官的调配,两个月到三个月时间,的确有些紧张,但是战事不等人,唯一希望就是北方战事不要像皇帝陛下预测的那样爆发,能够多拖上一两个月那是最好。
第二章 铁马冰河 第七十五节 箭在弦上(1)就像一个磨盘缓缓推动,从磨心的帝都渐渐向整个帝国运动,从东洋之滨到波罗的海沿岸,从腾格里草原到锡金岛,帝国组建十四、十五军团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中间意味着什么,就连帝国国内的民众都能够嗅出其中味道。
帝都的极大媒体都不约而同的将目标对准了新近成立的利伯亚军事同盟,利伯亚人一直就是大唐的宿敌,从唐河帝国开始,双方的宿仇就从未消减过,尤其是卡曼人的那一次南下一直打到了河朔,逼近京畿,几乎就要让唐族人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沦陷,好在有当时的秦王殿下现在的皇帝陛下率领西疆军及时挫败了卡曼人的企图,否则唐族也许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了。
后来的战事开始转为对帝国有利,帝国连续击败了利伯亚人的入侵,最后以大胜之势结束了战事。
但是利伯亚人并没有就因此沉沦下去,从西斯罗帝国开始的复兴计划陆续在利伯亚人诸国中展开,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连续两年的大丰收却让利伯亚诸国的实力恢复得相当快,而结成的军事同盟更是让帝国的有识之士感到忧虑,而帝国在这个时候的扩军正好迎合了帝国国内民众的这种心理。
组建南方战区的命令只下发到了军团长一级的高级将领手中,在尚未确定对马其汗人进行作战的准确时间之前,这道命令都还只能处于一种隐蔽状态下实施。
梁崇信并未在帝都作太久逗留,眼下气候太热,无论是罗尼西亚还是越京那边,这个时候展开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不大愿意,而己方地作战准备也尚不充分。
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梁崇信的思路就已经开始围绕着如何打好这一仗来考虑了。
帝国可以发起攻击的地方有三处,一处是罗尼西亚西侧。
这也是皇帝陛下确定的主攻方向,罗尼西亚多山,这个地区展开战事可以避开马其汗人强大的骑兵部队,而帝国第二军团正式以高岳步兵为主地山地军团,正好可以发挥特长,而且罗尼西亚西部山地较为破碎,可以通过的隘口、垭口和山坳繁多,相当适合从这个地区有侧重的发动袭击,而马其汗人即便是有所准备也难以遏制帝国军队的攻势,但是从这里进攻却有着进展速度慢。
会留给马其汗人较为充裕的时间作应对,马其汗人甚至有可能放弃罗尼西亚西部地区将重兵集结在中部,而中部山地险关要隘相对集中,山脉多呈南北走向,马其汗人可以集中力量在这个地区进行防御。
战事就有可能呈现胶着和僵持状态,这对帝国来说无疑是不愿意见到的。
而第二处则是罗尼西亚北部,这是对帝国最不利的地区,巍峨险关被马其汗人牢牢扼住,纵然是第二军团要想在这里取得突破也是相当困难。
想也不用想都不会选取这里;第三处则是越京北部,从三江东部可以直接向东南插入越京腹地,应该说仅仅从地理位置来说这里是最适合发动突袭的。
可以一举将越京剖成两半,将整个罗尼西亚和半个越京都与马其汗本土割裂开来,但是劣势同样明显,越京平原一马平川,从这里突袭固然可以收到奇效,但是也同样可能面临马其汗人强大的骑兵力量的反击,在没有充足骑兵力量地策应之下,单单依靠陆军步兵实施突击,一旦遭到对方骑兵的反突击。
那是相当危险的,甚至有全军覆灭之虞。
梁崇信已经将罗尼西亚和越京的地形琢磨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从北罗尼西亚进攻地方案首先被摒弃了,只剩下突袭越京和从罗尼西亚西部实施全面突破的两个方案,一个进展速度快,可以充分发挥突击功效,但是可能遭到马其汗人强大的骑兵力量反扑,一个则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不虞出现失利,但是进展速度相对较慢,容易形成僵持状态,可以说都有无法克服的弊端。
但是时间却不等人,当梁崇信抵达三江首府江川城时,其他几个已经接到秘密命令的军团长也都陆续抵达江川,南部军区司令部暂时就设在江川城中。
三江总督穆浩然显然没有想到竟然会在梁崇信地府邸上一下子遇见了如此多的军方将领,他愣了一愣之后马上就意识到了什么,帝都那边一直有消息称帝国开始的扩军应该是针对北方利伯亚人地军事同盟,然而他却在这江州城中看到了几位已经被授予了准将军衔的军团长,第一军团军团长宋天雄,第二军团军团长赫连勃,第三军团军团长龙自行,第六军团军团长舍内,虎卫军团军团长皇甫天成。
梁崇信并没有打算瞒作为三江最高行政长官的穆浩然,事实上随着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以及第一军团移师,这个秘密守不了多久,而帝国本土最靠近罗尼西亚和越京的郡省,三江还将成为这一场战争最大的后勤补给中心,来自东面和北面的物资都将源源不断的输往这里,将近六十万大军的后勤补给放在哪里都是一个大麻烦,像中南郡这些地区很显然无法支撑得起。
在梁崇信开诚布公的将情况略作介绍后穆浩然便明白了这位军方中战功卓著地头号大将意图是什么了,六十万大军的补给虽然有军方后勤部门来保证,但是如果没有地方行政部门的全力配合,难免会遇到很多麻烦,虽然于情于理地方都应该全力支持,但是地方毕竟和军方有些区别,要想如臂指使得心应手,当然需要得到一郡总督的支持。
送走了穆浩然之后客厅中便只剩下军方内部的将领们了,第二军团已经从五湖移师三江,而第三军团正在乘船沿着五湖河道快速南下,唯有一直驻扎在西南的第一军团刚刚接到命令,一部分才开始从西萨摩亚上船,另一部分则取道陆路经巴厘亚返回。
对这场战争的期待让几个军团长都不约而同的甩开了自己的部队先行赶到了江川,也许落在后边,原本有上战场机会的也会给撂下,谁也不想落得个如此下场。
天雄,你的部队什么时候能到?梁崇信随意的招呼着一干正在交谈着的将领们,说实话他一直希望曲波能够接替自己担任第一军团的军团长,但是没有想到皇帝陛下没有接受自己的意见,却将宋天雄调任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三军团军团长让龙自行接任,直到这最后一次整编,曲波才算拿到了一个军团长的位置。
不过他对宋天雄并没有什么偏见,这是一个能够打硬仗打恶战的将领,从担任当时近卫师团师团长时就是如此,他来率领第一军团不会堕了第一军团的威名。
第一师团乘船出海,其余四个师团都是从陆路过来,估计都要在十天之后才能进入预定位置。
宋天雄收住话头应道。
赫连,自行,第二、第三军团进度怎么样?梁崇信坐入主帅位置,挥手示意一干将领们各自落座。
咱第二军团来得快,估计再有两三天就可以进入三江了,梁老大,来这么快可不能让咱第二军团闲着,我手下的儿郎们都快要憋疯了,这一次可千万不能要我们再当旁观者了。
赫连勃恨恨的道,从中大陆调回帝国本土就遇上中大陆开始大战,这让赫连勃捶胸顿足,在中大陆呆了那么久,愣是没捞到一场像样的仗打,这一离开,中大陆就开始统一战了,这不是存心折腾人么?哼,这一次只怕你想当旁观者也不行了,就怕你那第二军团吃不下。
梁崇信没好气的应道。
什么?吃不下?梁老大,你这是对我们第二军团心存偏见,这是对我们第二军团的侮辱!这一次梁老大你如果不将难度最大的任务交给我们,那你就不够意思,看看我们第二军团是否浪得虚名,这马其汗西面的罗尼西亚多山,正是咱们第二军团表演的好舞台,就是他第一军团在这方面也不敢我咱们第二军团相比,这一点上我敢这么夸口!赫连勃咧开大嘴道。
哼,是骡子是马还得遛了之后才知道,这会儿说大话没用。
梁崇信有意逗对方。
梁老大,你别激将,不用激将,咱们第二军团也会全力以赴,放心,马其汗那帮兔崽子,我早就想教训他们了,免得他们气焰太过嚣张,还真以为天老大,他们老二了。
赫连勃的雪茄又开始散发出阵阵浓烟,熏得有些黑黄的牙齿看上去有些粗糙,土黄色的罩袍罩在身上看上去有些土气,但没有人敢小看他。
他似乎看穿了梁崇信的意图,老于事故的他并不会被对方的话语所激怒。
第二章 铁马冰河 第七十六节 箭在弦上(2)第三军团可能要慢一些,现在大概过了进入洞庭湖了,还得要几天才能走过五湖进入三江,不过梁老大放心,耽误不了什么事儿,肯定会在预订时间之前赶到的。
龙自行显得十分沉稳,这是他执掌第三军团之后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他也希望用一次完胜来证明自己。
唔,各部要注意隐蔽,若是下边人问起来,就以到南海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为名,暂时不要对外宣布目的地,虽然这瞒不了多久,但是能瞒一天也能让马其汗人少一天准备时间。
梁崇信点点头,应该说帝国军队的绝大部分精锐都集中在这里了,由此可见皇帝陛下对这一战期待有多深,拿下马其汗非法侵占的土地,并且还要以最快速度,抢在利伯亚人发动之前,要求就是这么简单。
梁兄,这一战可已有作战计划?陛下打算怎么打?盯着桌面上马其汗周边地区的沙盘,双臂环抱一手扶着下颌的虎卫军团军团长皇甫天成像是在琢磨着这一战该怎么打才合适,他虽然算得上帝国军中的新人,不过他也算得上是原唐河帝国军中宿将,所以和帝国军中的几名高级将领还算合得来,虽然无法和其他人一样与梁崇信那么熟悉,经历了西南战役之后,双方都要亲近许多。
嗯,陛下只是提了一个大致方略,具体作战计划陛下是不会过问地。
其实大伙儿都清楚。
这一仗怎么打算来算去也只有两个方向,北罗尼西亚我想大家都不会去考虑,不利之处皆在我方,谁也不会从那儿打主意。
从越京发动袭击优势和劣势一样明显,风险巨大,没有骑兵协助。
我们前期也许会得手,但后期会相当被动;从罗尼西亚西面发动进攻,属于稳扎稳打,我们有山地作战的优势,拿下罗尼西亚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战争可能长期化,不符合帝国总体布局。
所以,今日也想来请大伙儿都来斟酌一下,究竟从哪里动手,各有利弊。
如何克服弊端发挥优势。
梁崇信将身体往后一仰,扫了一眼众将,淡淡的道。
众人的目光也不知在沙盘上已经转了多少圈,情况就是那样,谁都清楚。
扬长避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打仗若是占尽优势,这一仗也就不用打了。
梁老大。
我看还是从罗尼西亚西面进攻更妥当,从越京发动袭击,先不说能否奏效。
就算奏效,马其汗人地斑马骑兵和角马重骑兵在越京平原上占具有绝对优势,我们的骑兵在这种气候下又根本无法南下,这不是相当于绑着自己一只手去打仗么?就算袭击成功,也无法确保战果,这样打仗就毫无意义了。
赫连勃叭嗒着雪茄转着眼珠子,从西面作战第二军团当仁不让就会是主力,他打的好算盘。
赫连兄,我看也未必。
越京平原固然是一马平川,但是河渠纵横,加上现在正是雨季,马其汗人的骑兵在这个地区不可能像在他们本土那样得心应手,地形和气候对于他们的骑兵尤其是重骑兵一样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发动袭击中之后,选择合适部位进行固守,稳步推进,并非没有机会。
龙自行不太赞同赫连勃的意见。
龙兄,马其汗人的骑兵已经在越京平原上呆了几年了,应该说已经完全熟悉了越京气候,至于你说河渠纵横会影响马其汗骑兵的行动,我觉得这不大可能,越京人原来在这个地区就相当主意交通,河渠上桥梁密集,河道上几乎每隔几十里就有桥梁,我认为他们的骑兵行进不会受到多大影响,至于说你提及地合适部位进行固守,我看了看,这越京之地似乎没有合适的守御之地,除非你能拿下他们的城市,但是他们的城市都在平原中央,马其汗人都有重兵把守,我们一下子要拿下,不太容易。
赫连勃立即反驳。
赫连兄,所谓突袭,那就是要出其不意,如果按照常规战法,自然不易,但是若是准备得当,千里扑击,加上越京境内情报部门也有接应我们的内应,怎么说也比从罗尼西亚西面进攻机会大许多,陛下要求我们尽早结束战事,拖下去很显然会带来许多麻烦,纵然是冒些险也是值得地。
我们可以选择越京三城中最北端的这座作为突击点,只要拿下这座城市,我们便能俯视越京平原,为下一步打下基础。
龙自行也知道这一战有些风险,但是权衡两方利弊,他还是认为从越京突破更为合适。
龙兄,设想是好的,问题在于能否做得到?你看这一段距离不近,全是平地,甚至连沟渠都甚少,如果马其汗人骑兵赶到,我们如何应对?我们有把握在抵挡住马其汗骑兵攻击之时,又攻克下城市么?不能,我认为难度太大。
赫连勃摇头反对。
看见二人还欲再争,梁崇信摇手制止了二人,这个问题他也思考过很久了,利弊明显,风险巨大,这也是他召集众人的原因,看能否寻找到一个解决弊端的妥善办法。
舍内,天成,天雄,你们也发表一下意见,说说看。
梁大人,其实这中间地关节一看就清楚,都还存在许多变数,比如马其汗人骑兵战力究竟如何?他们的机动能力呢?我们能否如愿夺下一座城市?如果答案是否,那从越京袭击就不合适,相反,西面战场一样,如果我们的军队突进速度更快能够抢在马其汗人地中部防御线布好之前突破,那我们就能成功,否则就可能长期化,这两个方案都存在着似乎无法克服的弊端。
舍内一直坐在边沿上琢磨,第一军团接替第六军团防务本来是一件大好事,第六军团终于轮到上阵机会,但是这个机会似乎不那么好,两个方向都像是一个巨大的陷阱等着帝国军队,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潭。
舍内一番话出口让一干人都陷入了沉默,马其汗人敢于向利伯亚人招手,自然有所仗恃,罗尼西亚的良好地势就是他们的屏障,而越京有可以利用帝国骑兵不适应当地气候的优势扼守,这也是帝国军一直感到头疼的原因。
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不趁着利伯亚人尚未准备停当的之前打掉马其汗人的战争潜力,真正当利伯亚人向我们发难时有这样一个强敌在我们后面烧火,甚至连三国同盟都可能会被拉进来,那帝国会更加麻烦,所以这一仗我们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只有把马其汗人打残废,才会震慑住三国同盟,防止他们倒向马其汗人,陷阱也好,泥潭也好,我们只能想办法克服。
梁崇信环顾一眼四周众将,平淡地语气却无比坚决。
梁兄,不知道这南洋联盟会在这一战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皇甫天成突然问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时候提及南洋联盟,显得有些不那么合时宜,众将都有些不悦,但是敏感的梁崇信却像是一下子想到了什么,虎目陡然绽放出精芒。
天成可是以为我们可以避开这两条线路?梁崇信竭力压抑住内心的兴奋,如同在黑暗中突然发现一盏明灯,一下子为苦苦思索的梁崇信带来一丝灵感。
嗯,天成也是这个意思,与其在这两条都有致命缺陷的线路上摸索,不如另辟蹊径,如果在政治层面上无须顾忌的话,我以为我们可以从南洋联盟这边打开缺口。
皇甫天成这番话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唯一顾忌的大概就是政治借口了。
梁崇信和众将的目光都已经回到了沙盘上,罗尼西亚纵横的山地蜿蜓盘恒在中南郡和越京行省南部之间,而再向南就是南洋联盟的成员国──毛淡棉王国,这是一个面积中等的内陆国,地势和罗尼西亚也相仿,山地纵横,只不过稍稍平缓一些,跨越过毛淡棉地区就是越京南方的大寮国,这也是一个内陆小国,而从大寮国便可直接插入越京南部。
一时间室内显得格外安静,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胆的想法给吸引同时又震惊了,南洋联盟虽然和帝国关系不睦,但是一直是帝国争取保持中立的对象,希望南洋联盟不要在战争中支持马其汗,除非南洋联盟公开出兵支持马其汗,否则帝国都暂时不会对南洋联盟采取行动,哪怕是明知道它在经济上支持马其汗。
但是现在要主动打破这个禁忌,就会牵扯很多方面了。
而且这一发动进攻并不简单只是从边境地区借道而过那么简单,而是要活生生纵贯直入两个国家,虽然范围不大,但是那毕竟是两个主权国家,这种行为无疑就是对南洋联盟宣战了。
第二章 铁马冰河 第七十七节 重拳出击(1)九月的罗尼西亚仍然是气候闷热,虽然连续几天的大雨让山区气温为之一降,但是连续两天的艳阳立即又让整个山区变成蒸笼子,除了晚间天气稍稍凉爽一些,白日里山道上甚至为利奔波的客商踪影都看不见。
昔日的罗尼西亚联盟已经在马其汗人的强力整肃下统合成为了马其汗西面的一个大行省,也成为了马其汗人西面的一道巨大屏障,起伏不定的山地丘陵形成了无数的垭口、隘口和山坳,山体经过长时间的风化显得有些破碎,使得整个罗尼西亚更像是一个地势较为崎岖的高原地形。
而山区间更是数不清的坝子和小盆地,而城市和集镇则大多分布在坝子和盆地中。
昔日拿波里王国的首府热亚城现在成为了罗尼西亚行省的首府,马其汗王国精锐的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九、第十三六个兵团驻扎在罗尼西亚,而负责守御罗尼西亚的正是马其汗镇国大将军牙宁。
罗尼西亚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无论是马其汗军方还是政府官员都清楚罗尼西亚对于马其汗来说意味着什么,失去了罗尼西亚,越京的侧翼和安杰行省就完全暴露在了唐人的刀锋之下,而越京和安杰平坦的地势固然是马其汗骑兵展示能力的舞台,但是同样由于地势开阔更适合大规模会战,在军力总数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唐人面前这同样也是他们敢于一搏地资本。
失去了罗尼西亚。
也许唐人会在越京和安杰平原地区付出一些代价,但是拥有超强军事潜力的大唐光是拼消耗也足以把马其汗拖死,这一点牙宁比任何人都清楚,当普天成和明重还在幻想着利用越京和安杰平原诱唐军入彀好歼灭唐军有生力量时,牙宁已经意识到一旦唐军入侵了越京并站稳脚跟,那就将是马其汗由盛转衰的开始。
失去了这三个行省,仅仅是以本土之力想要对抗现在如日中天的大唐,那无疑是以卵击石。
因此牙宁一直认为防御的重点必须放在罗尼西亚,而越京那边,只要置重兵于城市固守,只要唐军控制不了防御据点,仅仅依靠步兵根本无法对抗马其汗的角马重装骑兵冲击,即便是他们引以为傲地高岳重装步兵也无法坚持太久,这是攻防之间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的,所以牙宁认为唐军如果真要对汗国采取军事行动。
那肯定会是在罗尼西亚而非越京。
大汗和国务大臣雷大人都已经明确给自己投了底称利伯亚人肯定会在今年底之前就对大唐发动攻势,如果真是这样,牙宁自认为凭手中这六个精锐兵团要守住罗尼西亚还是有把握的,如果唐军真的倾尽全力,那不妨实施战略性的后撤。
将外围防御工事收缩,依托中部的防御体系,唐军要想拿下,那就让他们来吧,听凭他唐军有什么新的攻城武器和器械。
这天然的防御工事足以让任何人止步,当初若不是林家自乱了阵脚,汗国也决没有这么容易就把这片土地拿到手。
但是利伯亚人会遵约联手出兵么?牙宁有些怀疑。
并非对利伯亚人的诚意有所怀疑,这种情形之下,谁都看得出来大唐地存在已经对周围的各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而以李无锋的心性,也是绝不容许大唐的周围有威胁到大唐统治地位地势力,所以说在目标上各方几乎都是一致的。
但是利伯亚人毕竟不是一个统一国家,而只是一个军事联盟,军队并非统一领导,一旦在进行大规模会战的时候。
能否做到令行禁止,能否做到舍小我顾全大局,这些问题都值得考究,像这种决定命运的战争,一旦失利也许就是无可逆转的,那是半点纰漏也出不得,正是这个原因才会让牙宁一直心神不宁。
唐军地行动瞒不过牙宁,事实上大唐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在进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大唐帝国战斗力最强悍的军团全部调动到了这个地区,这让牙宁暗自心惊的时候也不得不忙着加强防范,看来大唐时要准备在对付利伯亚人之前要先把己方铲除或者削弱以确保他们后方地安全了,汗国已经进行了军事动员,虽然没有补充罗尼西亚的兵力,但是在安杰和越京两地,兵力至少增加了一倍,尤其是越京驻扎的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五个兵团,这已经近乎与将汗国三分之二的兵力都驻扎在了西面和北面的边境上,汗国看来也是决心要将这一战定位为决定汗国命运的一战,即便是代价再大,也要将这一仗坚持下去。
军队各部都已经部署到位,按照牙宁的想法,没有必要与唐军在第一防线进行过多的纠缠,第一防线面积太过宽泛,唐军可以选择的攻击点也太多,汗国即便是把军队在增加一倍一样很容易遭到唐军集中一点地围击,与其那样不如只是表面上摆摆架势,只要唐军一发动攻击便可按照计划尽可能杀伤对方有生力量,但是又要确保部队安全撤出,将军队集中在中部山地可以更有效发挥作用。
唐军的攻势应该就会在这两天中展开了,各方面的情报都已经证明唐军各部进入了预定战场,形势可谓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这个时候牙宁反而定下心来,该来的始终要来,自己已经将各方面需要考虑的都考虑到了,唐军若是真的要从罗尼西亚强行突破,自己也会让他们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牙宁的判断的确没错,第二军团和第一军团已经在罗尼西亚西侧的边境线上全面铺开,二十多万的大军展开马瞒不过人,对面的马其汗军队也是严阵以待,似乎就在等待这一战的到来。
大陆公历701年9月16日,大唐帝国外交部正式文告马其汗,要求马其汗必须在一日之内将所有军队从安杰、越京和罗尼西亚三地退出,恢复三地主权,给予当地民众自决权,否则一切后果将由马其汗国承担。
而马其汗人理所当然的拒绝了大唐的无理要求,而第二天也就是9月17日,大唐第一第二两个军团从罗尼西亚西侧发动全面攻势,二十多万大军越过破碎的山地区,向处于防守之势的马其汗三个兵团发动进攻,马其汗战争全面爆发。
古德玛极不情愿的下达了从劳勿垭撤出的命令,马其汗军队有条不紊的将关隘燃起熊熊大火,遮天蔽日的火焰和烟雾将劳勿垭笼罩其中,第五兵团已经在这里阻击了唐军两天,唐军攻势虽然凌厉,但是自己兵团也并没有给汗国丢脸,依托着劳勿垭关隘的有利地形,两天内打退了唐军的七次进攻,自己损失虽然也不小,但是唐军伤亡更惨重,古德玛觉得这一战值得。
劳勿垭是卡基公国西部较为重要的一道关隘,古德玛虽然很想利用这道关隘的优良地势阻击唐军,但是一来唐军攻势太凶猛了,二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唐军已经在侧翼的千风岭实现了突破,在这一点上古德玛还是要承认唐军组建的山地军团果然厉害。
千风岭光是听名字也知道如何险峻,由于地势高峻,堪称罗尼西亚山地中最险恶的一道屏障,但是唐军恰恰选择了这最险恶的千风岭实施突破,的确有些出出乎意料,虽然牙宁大将军已经再三要求一定要谨慎小心,随时关注两翼情况,但是第七兵团只怕还是有些大意了,一个万人队已经被唐军突破部阻截住了后撤的道路,虽然古德玛很想出兵从侧翼支援一下,但是他也知道那是徒劳无益的,弄不好还得把自己的军队拖进去,所以他也只能忍痛脱离战场,选择更适合阻击唐军的地域继续作战。
负责实施千风岭突破的自然是帝国引以为傲的第二军团,山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畅快的一战了,千风岭虽然险恶,但是比起大横断山区来说它又算不上什么了,马其汗军队虽然也在千风岭山驻扎有小股部队,但是对于像是从天而降的唐军显然没有思想准备,第一师团纵兵而入,控制了千风岭之后迅速向侧翼进攻,将来不及后撤的马其汗第七兵团一部卡在了南部的沙越盆地中,等待这一部马其汗军队的命运可想而知。
第二军团从千风岭的突破带动了整个罗尼西亚地区的进展,第一军团从孔雀城邦领地内强行突破,一天一夜的苦战硬生生从马其汗第三兵团手中夺取了孔雀城邦西面的关键隘口──吉兰丹,直接威胁到孔雀城的安全。
而第一军团另外一部则从侧翼插入,从北面挺进长驱直入,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企图一口将孔雀城包围,彻底消灭驻扎在孔雀城内的马其汗军队。
第二章 铁马冰河 第七十八节 重拳出击(2)即便是牙宁也要佩服唐军攻势的迅猛,而且选择的突破口竟然是千风岭,这一点让牙宁也未曾想到,第七兵团一个万人队被歼也是意料之中,唐军既然敢选择千风岭突破,那只损失了一个万人队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不过这还只是一个开始,牙宁相信这一点,罗尼西亚中部山地才是决一胜负的关键,从嘉西到热亚,牙宁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十多万大军依托这两座主城,无论唐军从哪个地方穿越突破,无论他们的进军速度有多快,他们最终都不得不面对嘉西或者热亚,横亘在罗尼西亚中部的原拿波里王国领地将成为他们不可逾越的障碍,声东击西或者调虎离山对于牙宁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十八万大军和充足的后勤补给,足以让他有足够信心将这一场战争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耗尽唐军所有的有生力量和锐气。
让牙宁有些惊讶的是情报显示出唐军在击破了自己的第一道防线之后似乎速度就有些放缓,而军队的调整也让他有些疑惑不解,嘉西城下的唐军数量在不断增长,而热亚城那边唐军却只是保持了一定压力,难道唐军想要将攻击重点摆在南面的嘉西城?这么早就暴露作战意图似乎不是唐军的风格,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才是狡猾的唐人最惯用的伎俩,但是从热亚城到嘉西城下道路崎岖难行。
唐军要在这一段路程上交替掩护,士兵体力就有些困难。
嘉西城地城墙可能没有热亚城那么高厚,但是牙宁早已将手中最精锐的两个兵团部署在哪里,并且还准备了一个兵团的预备队,唐军如果想要从嘉西城发起攻击,那付出的代价肯定是异常惨重。
这一点牙宁有绝对信心。
但是唐军似乎也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除非他们真的要不惜一切代价强行攻击,或者是故意吸引自己的主力迫使自己从热亚城调兵增援嘉西,然后来一个声东击西?这种意图就太明显了,唐军不会认为这样就可以达到目地吧,牙宁也被现在的局势弄得有些糊涂了。
不过以不变应万变,牙宁早已打定主意,任凭他唐军怎样变化招数,嘉西和热亚都不是那么好拿下的,自己在这两座城市的防御设施上也卯足了劲儿。
很花了一些心血,他也很想让唐军的尸体和鲜血来检验一下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和城防设施的威力。
赭褐色的地图悬挂在墙壁上,牙宁悠然自得享用着来自罗尼西亚南部山地所产的红茶,这种红茶和产自大唐江南的绿茶有些不一样,经过两度发酵地红茶味道上更浓郁。
尤其适合在午餐和晚餐后享用,那样可以充分化解腹中的油腻,而绿茶似乎更适合在早上起来之后清醒大脑怡情养性享用。
三国同盟那边也不知道汗国勾通得怎么样了,贝多里奇那个老家伙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老狐狸,要想邀约他们入盟。
除非看到大唐大势已去他们恐怕才会动心,现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只会首鼠两端。
绝不会轻易下水,不过汗国倒是可以借此机会向三国同盟那边多获取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和便利,在这一点上相信雷大人应该是最擅长的。
一阵杂乱急促地脚步声由远及近,打乱了牙宁的沉思,门被突然推了开来,这种无礼的情况牙宁还从没有遇到过,但是从亲兵惶急慌乱的神色里牙宁看到了不祥的预兆,豆粒大地汗珠布满了亲兵的脸颊,鼻孔似乎也放大了不少。
仿佛空气不足要让他窒息。
大将军,有来自南洋联盟的紧急情报!亲兵似乎连声音都有些变调,南洋联盟?南洋联盟地事情怎么会让亲兵如此紧张?一时间牙宁好像还没有从红茶悠长的余韵中回味过来,有些奇怪的望着自己亲兵递过来的信函。
牙宁尚未来得及拆开信函,亲兵已经忙不迭的接上话道:好像有些不太妙,听方才那个信使再说,唐军从南面出兵攻入了南洋联盟,好像已经攻克了哈雷要塞,攻入毛淡棉了。
心中咯噔一声巨响,牙宁竭力想要稳住自己心神,手中的茶盏却忍不住颤抖起来,盏盖碰击在盏沿发出细碎清越的响声,三五两下撕开信函,这是南洋联盟驻毛淡棉湄河盆地湄内城驻军在城破之前发出的求救信。
十万大军入湄内!信函在牙宁手中被紧紧捏成了一团,太阳穴突突的跳个不停,择人而噬地目光将亲兵本欲再介绍的话语一下子吓得吞了回去,亲兵从来没有看见过素来亲善和煦的镇国大将军竟然会有如此狰狞凶残的神情,两颊的肌肉下意识的抽搐着,铁牙已经深深陷入嘴唇中,牙宁已经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马上去把那个信使给我带过来!几乎是咆哮着站起身来,牙宁恶狠狠的盯着眼前的亲兵,仿佛亲兵就是那一个个唐军士兵的化身。
大将军,他,他已经昏死过去了,他只来得及说了几句话就昏迷了!亲兵壮着胆子解释。
道。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给我把他带上来,快!牙宁此时也顾不得破花自己多年来竖立起来的形象了,军情似火,哪里还有心思去注意这些。
事实上不用问牙宁也猜测得到唐军的企图,这些卑陋的唐人实在太狡诈了,竟然想出这样一条曲线攻击的策略,横插南洋联盟整个西北部,绕道大寮袭击越京和安杰!再想一想唐军在嘉西城摆出的架势,分明就是要吸引自己主力在嘉西逗留,而一旦他们从大寮插入,那将活生生的将自己在嘉西的驻军退路截断,甚至可能将整个部署在罗尼西亚的驻军与汗国本土一刀截断!太歹毒了!这些唐人太狠毒了,居然想要一口将自己麾下三个兵团全部吞下。
脑子中已经在飞速盘算,虽然南洋联盟的地形地理图已经在牙宁脑海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是下意识的他的目光仍然停留在墙面的地图上。
南洋联盟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前期唐人外交部长王缭对南洋联盟的突然访问和拉拢很显然是一种麻痹手段,其目的根本就不是要拉拢南洋联盟让其保持中立,纯粹就是要安抚南洋联盟那些议员们的心要防止南洋联盟进行军事动员。
虽然汗国最终成功说服了南洋联盟进行了军事动员,但是其动员规模却比当初当初汗国预料的小了许多,而正是唐人的这种怀柔和拉拢许诺彻底麻痹了南洋联盟那些愚蠢的议员们的警惕性。
现在该怎么办?牙宁眼睛死死盯在地图上一动不动,南洋联盟显然没有想到唐军会从这个位置发动攻势,毛淡棉和大寮这一带都是没有太大经济价值的地区,坝区狭窄,但却如珠串般错第相连,平心而论战略位置如果不是针对这一仗来说也没有多么重要,南洋联盟在这个地区的驻军可以说相当薄弱。
沿着这条狭窄的通道可以直接抵达大寮国首都圣象城,而圣象城北距越京西南重镇贡明不足一百二十里,东北距离安杰行省边境也只有一百五十里地,湄内既失,那大寮也必然溃灭,牙宁从来就不相信那些毫无准备的南洋联盟驻军能够抵挡得住唐军这种雷霆万钧的攻势,何况唐军的力量竟然多达十万人!而汗国在贡明的驻军仅仅只有一个十四兵团,更为要命的是贡明城紧邻湖沼和东湄河,地势平坦,城池也建在湖沼高地间,水道纵横,一旦被唐军攻克,汗国军队的骑兵优势在这里根本无从发挥甚至还会变成劣势,这一点才是让牙宁心急如焚的主要原因。
现在出兵增援贡明似乎已经有些来不及了,除了立即传警让贡明守军立即加固防守外,似乎无事可做,贡明背后就是安杰,汗国在安杰南部几乎没有驻军,那里紧邻汗国本土,几乎已经被汗国同化,即便是大汗和雷大人只怕也没有想到缺口竟然会从那里被打开。
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贡明存亡的问题了,唐军既然敢于设计这样一个大胆的计划,牙宁相信以梁崇信这个对手的风格肯定是有相当把握,自己也无法顾及那边,现在自己需要考虑的是罗尼西亚的态势。
喟然长叹,这个时候牙宁才感觉到大唐的真正实力,面对着这样一个敌人,你总有一种面对苍山瀚海的无力感觉,不仅仅是大唐兵力的雄厚,而是大唐在将领人才上的充裕,随便哪一个将领拉出来都能独当一面,像这样数百里奔袭抢攻夺取湄内自然不可能是梁崇信这个主帅亲历亲为,虽然敌人的情况还不太清楚,但是信函中所说的十万大军肯定也就是那几个军团中的某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