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2025-03-22 07:20:59

沈芝起床后将顾浔送的矮圆大桶充满水,放石头放鲤鱼,挽起裙摆绣袖口去水里叉鱼。

一个时辰后,她叉中鱼四条,沈芝吩咐厨房将这些鱼拿来做午膳,其他的鱼放回溪流中。

这时丫鬟来禀高小侯爷前来辞别,请姑娘去前院。

沈芝挑了挑眉,从庄子到帝都只需两个时辰,辞别搞得像是千里迢迢今生不归。

不过还是去了前院和高秩远辞别。

可到了前院,只瞧见昭仁郡主和顾浔两人,并没有高秩远在,沈芝问昭仁郡主:你大哥呢,不是说要辞别吗昭仁郡主瞥了眼面无表情的顾浔:你来晚了,我大哥已经走了。

沈芝不疑有他,听他走了,淡淡嗯了一声。

昭仁郡主叹了口气,她舍不得高秩远走,高秩远走了等于少了个陪着她一起玩的人。

她拉着沈芝的手:芝芝,你今天想做什么沈芝低头看向昭仁郡主的右脚:你脚伤好了昭仁郡主道:就是还有些疼,所以要找些东西转移注意力。

这个理由让人好无法拒绝。

庄子有大片柿子林,现在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沈芝让昭仁郡主去摘些柿子回来做糕点或者熬煮柿子糖水。

昭仁郡主还没做过这些,自然是很感兴趣,她往外走了几步,忽地掉过头看着沈芝问:你不去和我摘柿子沈芝按了按太阳穴,做出很疲倦的样子来:我还有些困,想再眯一会儿。

有好玩的东西在昭仁郡主不是爱多想的人,闻言自个儿带着丫鬟去柿子林。

等昭仁郡主离开后,沈芝扭过头,笑吟吟望向顾浔,真心实意地说:表哥,谢谢你送给我的礼物。

顾浔颔首:喜欢吗沈芝眼睛快眯了起来:喜欢,很喜欢。

岂止是很喜欢,如果可以大胆直白的表达意思,沈芝想用以下这些词。

特别喜欢无敌喜欢喜欢到人都要飘了起来。

可惜这些形容词统统不合适。

提起这件事沈芝又想到了另外件事,那就是顾浔送的话本。

虽然不清楚那日他不让她买,后面却自己买了送给她的原因是什么,但终归是顾浔送来的礼物。

她一并鞠躬道谢:还要谢谢上次表哥送我的一箱子书。

虽然那些话本越看越憋屈,越看想撕碎它们。

可她最后没这么干。

毕竟是顾浔送的呀。

思及此,她觉得剩下的话本她还可以继续看。

别当话本别当故事,当成记实通俗去看,反正故事的发展结局很有可能是现实走向。

顾浔眉眼间划过丝捉摸不透的意思,他点头嘱咐:记得好好看。

好好看沈芝有丝怪异感。

她抬起头,疑惑地凝着他。

顾浔没有解释的意思:不是说还有些累吗,回去歇息吧。

又道:不过白日里别睡得太久,否认晚上容易睡不着,眯个一盏茶时间恢复些气力就行。

沈芝回房眯了一盏茶时间,醒来后昭仁郡主还没回来,她拿起书看了须臾,等昭仁郡主带着一箩筐金柿子回来后,两人一道去厨房。

从前沈芝进厨房熬汤或者做糕点仅限于动动汤勺或看看火,今日她打算不假手于人,围上围裙亲自和面调馅儿。

昭仁郡主和沈芝一样,不曾亲自做这些事情,今日兴致勃勃地亲手上阵。

厨娘在旁边指点和面擀面调馅,两人手忙脚乱,成品勉勉强强也能看,调柿子馅儿的时候,沈芝从大盆里舀出小碗馅儿,往里面猛放糖。

你放这么多糖到时候要甜死人的。

昭仁郡主的脸上沾了些面粉,尤其是鼻尖上那点点白,看着很是好笑。

我就喜欢吃这般甜的。

沈芝再倒了些白糖进去,然后叫厨娘再教她个花样,这份馅儿甜度太高,一般人受不了,得和正常甜度区分开。

按照厨娘的教导,沈芝馅面合揉,擀成拇指宽筷子长但略薄的长片,然后卷起做成金柿卷。

这种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易操作,但上锅蒸出的模样并不差,雪白松软的面中不规则的夹带灿金,此外既然是卷,除了正面摆放有看头外,从侧面看也有花样子。

这是我的。

沈芝对昭仁郡主道。

昭仁郡主摆了摆手,她对沈芝那些甜的发腻的点心不敢兴趣。

她指了指旁边正常甜度糕点,这边就有很多图案,比如小猪猫狗,甚至各色花样,不过因为学艺广便不是那么精,她让丫鬟将她做的装上两盒:芝芝我回去了,我得给我娘看看我亲手做的糕点。

送昭仁郡主离开,沈芝亲自选出形状最优雅精致的装进盒子,令人送到齐王妃,然后亲自拎着巨甜份糕点回屋。

见外人不在,沈芝嘱咐月桐将这送到顾浔那处去。

顾浔合上处理好的公文,递给有明让他派人送回帝都。

公事到一段落,有明递上一封家书。

家书是齐王派人送来的,顾浔拆开看了后捏了捏眉心。

王妃现在在干什么顾浔问。

齐王妃沈芷兰刚收到沈芝亲手做的甜度正常的糕点。

洗手后打开盒盖,她刚捻起一块点心,顾浔走了进来,她忙笑着说道:这是芝芝做的糕点,你尝尝。

顾浔朝着祥云纹凭案看去,细白瓷盘里放各式形状的点心,点心的样式不算极精美,有些地方还略微粗糙。

一看就是新手。

丫鬟说这是她亲手做的。

这个亲手和普通的亲手有很大的差别,它涵盖各道工序。

顾浔尝了几口,淡淡甜中带着柿子香,味道不算顶好,可也不算差,认真品了几块,顾浔拿帕子擦了擦手,望着沈芷兰问:娘,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沈芷兰瞥了他一眼:庄子上住着不好吗何必回那地方,你若是想回去尽管回去,我不拦你。

顾浔被沈芷兰的话弄得有些无奈,低声劝道:我知道娘心里有些不爽快,娘若是喜欢在庄子上住就多住些时日,父王也叮嘱过儿子,让娘放心尽管在庄子上休憩。

沈芷兰放下手里半块点心,柳眉一挑:放心在庄子上住着,你爹这是巴不得我不回去,给他的侧妃让路吧。

顾浔一愣,旋即摇头:娘,父王应该不是这个意思,他是沈芷兰猛地一下怒了:那他是什么意思你还来替他说话,你到底是我生的还是他生的。

顾浔和沈芷兰母子关系不错,可顾浔早熟,自小不需要大人操心,每件事顾浔自己就能完美处理,母慈子孝但不怎么亲密,再者说沈芷兰也没对他发火过。

现在这情况,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而且还是自己的母亲,也不能用对待下属的办法,只得和沈芷兰说理:父王是想母亲父王,父王,你口口声声都是你的父王,还管我这个娘做什么。

沈芷兰直接打断他话道。

顾浔摇头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你误会了父王出去,你给我出去。

沈芷兰横眉道。

沈芝派人将点心送到前院去后,起身去找沈芷兰,刚到院门口,就瞧见顾浔脸色复杂的从沈芷兰院中走出来。

表哥。

沈芝还没瞧见过顾浔这种样子,竟然有些手足无措。

顾浔应了声:芝芝你要去哪儿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吗沈芝呶了呶嘴巴:我去找姑姑。

顾浔脸上的表情变得难以描述,他回头看了眼院门:你姑姑现在正在生气,等她气消了再去。

生气沈芝惊讶,姑姑为什么会生气总不可能是浔表哥惹姑姑生气了吧实话实说,顾浔认为沈芷兰虽然是对着他发火的,但发火的源头却是齐王,只是齐王那话本来是在关心沈芷兰,却不知道为什么他娘一心认为齐王是不想她回去。

天知道,他来之前齐王其实也是想跟着来的。

而且若非齐王催促的紧,他也不必带着公务来庄子上。

沈芝见顾浔满面倦容,还担心沈芷兰气大伤身:表哥,到底是为什么呀,说不准我能出出主意呢。

你顾浔凝着面前的小姑娘,在他的记忆中,这个小姑娘是小小软软的一团,性子霸爱粘人,需要人宠着纵着的妹妹,划在他的保护圈里。

可转念想到他娘和她的关系甚至比对他这个亲儿子都来的好,是以顾浔简单的告诉了沈芝方才发生的事情。

总之,你姑姑就发火了。

顾浔看着沈芝苦笑道。

沈芝笑了下:姑姑当然会生气。

嗯顾浔疑惑。

沈芝解释:因为姑姑在乎姑父,所以姑父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深思,若是不在乎,管他说什么顾浔皱了皱眉:是这样沈芝见惯顾浔运筹帷幄,见惯他胸有成竹的模样,还是第一次见他茫然的时候。

深邃的眸光不再是难以捕捉的沉稳,眉眼间都是那种青涩的少年气,像春风,像嫩绿的芽。

心里恨不得尖叫。

每一面的表哥果然都很好看。

沈芝舔了舔发干的唇:表哥放心,我去劝劝姑姑。

顾浔紧跟着道:我也去。

沈芝摇了摇头:表哥还是不要去了。

这是为何因为姑姑现在在气头上,可能要对你发脾气的。

顾浔摇了摇头:没关系,我不在乎。

可是我在乎啊。

沈芝下反应道。

我不想你被人发火,哪怕这个人是姑姑。

话出口后,沈芝才反应过来她似乎有些太过直白了,闭了闭眼,突然有些懊恼。

顾浔也是一怔,旋即反应过来后道:那好。

沈芝听到这句话没敢抬头,直接掉头跑进沈芷兰院中,她抚着胸口,警告自己别跳的那么快。

别那么快,都快要跳出来了。

走进沈芷兰的房间时,一室哑然,丫鬟嬷嬷们呼吸很轻的不能再轻。

沈芷兰听见声音睁开眼,见是沈芝冲着她招招手道:芝芝来了啊。

沈芝将绣墩搬在沈芷兰身边,然后坐下:姑姑,我今天听了一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我讲给你听好不好。

沈芷兰无可无不可的点了点头。

沈芝连忙跟着道:夫妻贩卖草药为生,女人生性胆小,于是总是提醒丈夫不要进深山采药,在山外挖些寻常草药便可。

可丈夫总觉得深山里的药材才值钱,于是总爱去深山。

两个人感情本来很好,但因这事总爱吵架,到了最后夫妻关系就越发淡漠,虽在一个屋檐下住着,但一般都不讲话。

直到丈夫生了重病性命危垂,女人忍不住问:你赚那么多银子作什么。

丈夫才告诉她:你不是一直想住青砖瓦房,想买脂粉首饰吗其实两人都相互误会了,丈夫想给女人修青砖瓦房,给她添衣置物,想她过的好。

女人也不是胆小,是担心丈夫危险,怕他出个意外,宁可少赚银钱只求他平安。

沈芷兰聪明,很快明白沈芝话里意思:是来给你表哥当说客的有一点点,不过更多是不想姑姑生气。

沈芷兰捏了捏沈芝的脸:你这个丫头。

姑姑,齐王姑父分明是想你过的开心些,根本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

提到齐王,沈芷兰脸色微微变了变,不过没当着沈芝说他坏话,只是道:罢了,我都一把年纪了,还和他计较这些做什么姑姑这话是什么意思沈芝放下手里的茶杯,拧眉问。

沈芷兰点了点沈芝的额头:姑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人疼爱,就自己疼爱自己些。

沈芝觉察到沈芷兰和齐王之间有些不想深挖的不开心,她想了想,既然沈芷兰不愿多说,她也就没勉强多问,只是笑着抱紧沈芷兰的胳膊道:谁说没有人爱姑姑的,我,表哥都很爱姑姑的。

多大的姑娘了,还撒娇。

沈芷兰笑着戳了戳沈芝的额头。

院里传来沈芷兰的笑声时,顾浔沉在胸口的那股气舒了出去,他往正屋走去,还没到门口只到对着正屋大门的院中,瞧见的就是沈芝靠在沈芷兰怀里的样子,坐姿随紫意歪着,笑容也不矜持,甚至露出一整排洁白的贝齿。

这一瞬间,顾浔忽然起了许多年前的记忆。

那时,她大概三四岁,圆滚滚的白团子,他坐在书桌前看书,她硬要挤在他的怀里坐着。

他看书,她就乖乖巧巧在他怀里吃着糖,等吃累了,也不烦人,靠着他的胸口睡过去。

等睡醒发现她躺在小床上,嘿吃嘿吃趴下床,迈着小短腿儿屁颠屁颠地跑来找他。

原来,都过去那么多年了。

顾浔失神时,屋里嬷嬷瞧见院中的顾浔忙叫世子爷。

沈芷兰和沈芝朝着门口看了过来。

顾浔回过神,目不斜视的叫了声娘。

沈芝赶紧从沈芷兰的怀里起身,冲着顾浔叫表哥。

沈芷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浔儿,方才是娘的脾气有些急了。

顾浔见沈芷兰脸上恢复了笑模样,说道:是儿子没有说清楚父王的意思。

好了,姑姑和表哥就别这么客气了,知道的你们是母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许久没见过的亲戚呢。

沈芝笑道。

顾浔和沈芷兰彼此看了看,这是母子两人的交流方式,从来也没觉得不对,但被沈芝这么形容,竟然生动贴切的很。

不过两人也没在意,这么多年下来,这就是母子两人合适的相处方式。

可等他们离开后,沈芷兰拉着桂嬷嬷的手,忍不住感慨道:浔哥儿好是好,可是在他身上我没有一点当母亲的感觉。

桂嬷嬷叹:娘娘怎么还不满足,你有世子爷当儿子,京城里不知多少人羡慕呢。

我不是不满足。

沈芷兰描述心里的感觉:我是有些遗憾。

别人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哪一件事不需要母亲打理,可是顾浔聪明懂事,你能想到的他自己就能想到,且比她这个当母亲的更加周到。

他越懂事聪明知道照顾人,她这个娘越难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对待他。

桂嬷嬷摇了摇头:娘娘不是还有芝姐儿吗沈芷兰叹了更长的一口气:可芝芝总要嫁人的,等她嫁了人,有自己的夫君和儿女,即使惦记我这个姑姑,心里装的东西多,分给我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桂嬷嬷眼睛一闪:既如此,娘娘将芝小姐娶回来不就行了吗沈芷兰摆了摆手,她不是没动过这个念头,可顾浔说过只当芝芝是妹妹,亲妹妹。

娘娘怎么能这么容易放弃,现在当妹妹不一定以后还当妹妹夫人别不信,世子聪明,兵伐谋略琴棋书画样样手到擒来,可在感情上,世子不一定比别人厉害。

沈芷兰追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芝姐儿能发现娘娘你生气的源头,世子爷却不知道,在感情这事上,娘娘你不能和别的事一样,去问世子的意见,世子不一定清楚自己怎么想的。

沈芷兰一想的确是这么回事。

再一想有些心动,若是芝芝嫁给顾浔,其一不用担心芝芝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其二,浔儿为人可靠的确是值得托付的男子。

只怎么办她也茫然,思及此,沈芷兰对桂嬷嬷说:安平不是说附近有座寺庙的香火特别灵验,不如我去给他们算算有没有姻缘。

想到这事沈芷兰坐不住了:桂嬷嬷你去问问安平公主那寺的具体位置。

桂嬷嬷知道沈芷兰这是病急乱投医,若是有姻缘是给沈芷兰一颗定心丸,若是没有,她说不准就不信那寺了。

奴婢这就让人去问。

桂嬷嬷说。

却说顾浔回屋子后,有明告诉他桌上有盒沈三姑娘送来的点心,顾浔嗯了声,他在沈芷兰的院中尝了许多芝芝亲手做的点心,便让有明拿下去和大家分了吃。

倒不是不爱惜沈芝的心意,只是他在沈芷兰那用过,现在虽说立了秋,但天气还是热,点心放不了多久会坏。

放着坏了才是浪费心意。

顾浔从战场上历练过,饿的时候连草根树皮都啃,虽然现在回了京都山珍海味不缺,却不喜浪费粮食。

有明应诺,提着食盒离开,经过顾浔身边时,顾浔闻到一股甜香,他忽然叫住他:等等。

有明站住:公子还有什么吩咐吗食盒还是给我吧。

顾浔道。

有明将点心盒子递给顾浔,顾浔掀开盒盖,是沈芷兰那边没有的形状,不过更重要的是迎面而来的甜,这股甜香比他娘那边的糕点来的浓烈。

顾浔合上盖子:出去。

那点心有明眼巴巴地望着点心盒子。

顾浔抬起头看了有明一眼:你们吃不惯的。

有明赶紧收起眼巴巴的眼神,再听顾浔吩咐道:今天不用准备晚膳和夜宵。

有明连忙应是。

另一边,沈芷兰和安平公主约好明日去那山上上香。

那是一座特别灵验的老寺,可因处在深山,山路崎岖陡峭,只能步行,故未演变成金山寺那类大寺,可即使在陡峭险峻的山中,因为灵验也是香火鼎盛。

沈芝本来打算去的,可惜昭仁郡主虽说脚伤不影响走路,但爬山登台阶却不敢让她去,只能留在庄子中,沈芝也因故在庄子里陪她。

沈芷兰想了想两人的生辰八字她都有,倒不一定必须真人前去,于是和安平公主两人去往老寺。

沈芝和沈凌留在庄子里,两人找了两个丫鬟,一齐院里打叶子牌,玩的热闹时,这时顾浔忽然急匆匆地走过来。

顾浔因为腿疾不便登山,也不曾去老寺。

顾浔脸色不太好,沈芝顿时放下手里的叶子牌站了起来。

表哥她才叫出声,顾浔望向她,沉声说:芝芝,车马已经备好,我现在和你回城。

沈芝脸色一变:怎么突然就要回去昭仁郡主瞪大眼睛紧跟着道:发生了什么事顾浔安抚地看了沈芝一眼:刚才安国公府有下人来庄子里,说是舅母不太好,让你尽快回去。

周氏她走时周氏生龙活虎还能再活八百年,怎么突然不太好说是在街上被马惊了,受了些伤。

顾浔道。

被马惊的后果可大可小,小不过下了一跳,大却说不定重伤丧命。

这个情况不可能等沈芷兰从寺里回来再走,是以顾浔和沈芝略作收拾后,上了回京马车。

周氏上辈子可是一直活的健康长命的,怎么会突然出事沈芝心里一团乱麻,即使和周氏没有什么浓厚的母女亲情,可周氏是她的娘。

虽有时恨不得没这个娘,但也没想过她死啊。

顾浔看了她几眼。

沈芝想着周氏的伤不免皱起眉头,这时旁边伸手递来一杯蜜茶:喝点东西。

不渴,可是顾浔给的蜜茶。

沈芝下意识接过轻轻抿了一口。

旋即顾浔打开点心盒子:吃点点心。

即便是突然出行,马车上各种茶水点心准备依旧充足多样。

不饿,可是是顾浔给的点心。

沈芝看了眼顾浔,捻起一块芸豆卷。

顾浔看了看她,等沈芝手里点心快吃完时,他又将点心盒子递给沈芝:再吃一点。

沈芝的确比普通姑娘食量要大,可不久前才用过午膳,刚刚又喝茶吃芸豆卷腹中已塞的满满的。

顾浔仿佛也觉察到了什么,将点心盒子放在矮几上:还是不吃了。

他的目光在沈芝脸上扫过,跟着道:现在是你午歇的时间,即使睡不着,闭上眼休息一会儿。

他的声音中有种温柔的蛊惑的力,沈芝本没打算闭眼休息,却不由自主听了顾浔的话,老老实实地闭上眼睛。

车轮在平坦的官道上转动,经过特殊改造的马车并不颠簸,反而有种轻轻晃动像是摇篮的感觉,沈芝心情慢慢恢复平静。

周氏上辈子能长命百岁,这次应该没什么大事。

听见沈芝呼吸平稳下来,顾浔轻轻舒了口气,抽出柜子拿出毛毯,轻轻盖在她身上。

沈芝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微微一抖。

过了半晌,她发现顾浔的呼吸也变得平缓,沈芝忍不住偷偷睁开眼,悄悄地看他一眼。

正在这时,顾浔若有所感的睁开眼。

沈芝飞快的闭上眼。

顾浔侧过头,凝着她颤抖的眼睫,那浓密卷翘的睫一闪一闪,像春日摇着翅膀的蝶。

车厢中视野昏暗,她的脸却莹莹若玉,一下子给沉寂和昏暗带来了颜色。

只是,这颜色太苍白了些。

顾浔蹙了蹙眉。

大半个时辰后,马车在安国公府门口停下,沈芝急匆匆跳下马车,和顾浔径直去荣华堂。

走到半路,顾妈妈匆匆迎了上来,沈芝边走边问顾妈妈:顾妈妈,我娘怎么了顾妈妈赶紧道:三小姐不不必担心,夫人虽然受了惊吓,扭伤了脚踝,但并不是什么大事,现在已经清醒了。

听到这话,沈芝步子慢下来:不是什么大事就好,我去看看她。

刚往荣华堂迈了一步,顾妈妈忽然拦住沈芝:夫人现在不在她的院子里,在二小姐的院子里。

沈芝的眼皮子猛地一跳,心里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今天发生了什么事这下沈芝清楚了来龙去脉,在沈凌外嫁的亲事上,周氏看中了山西肖家,肖家在山西算的上是名门望族,书香世家。

肖家嫡长房的次子据闻人品样貌皆是上等,周氏便动了做亲的意思。

肖家也有此意,恰好肖家次子如今正在帝都,便想着让两个年轻人由长辈带着见上一面,毕竟成亲后过日子还靠夫妻两人。

肖家也想自家儿郎娶个合眼缘的姑娘。

是以安国公暂时解除沈凌的禁闭,准许周氏带她前去茶楼。

可谁成想,走在大街上一辆受惊的马车直直朝着周氏而来。

说时迟那时快,若不是沈凌当时推了周氏一把,恐怕当时周氏就要命尽于此。

周氏受了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可沈凌,为救周氏却受了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