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教初唐 > 第831章 说服(下)

第831章 说服(下)

2025-03-28 13:16:10

不少!李叔叔这话说得又快又疾,旋及觉得不对头????乎太过迫切了点,干笑两声坐直了身躯。

冲我笑道:贤婿就真有这等把握?那是自然,弩炮、车弩、投石机、手雷、钢弩等毕为攻守之利器。

这些上边的利润绝对不会少于三百万贯,若是再加上防具刀具等物,只要他们买上一万套。

那就是二百八十万贯,而波斯及那些小国,想来定然不会只看着对方买,自己却什么也不要,他们总会对其他原本和自己一样,可是突然变得强大的邻国抱有戒心,无论怎样,一万套,这只是下官最为保守的预而已,光是这些。

其实都已经超出了五百万贯地盈余了。

李叔叔等人就像是一堆从不知道哪个窟窿眼里钻出来的,没见过世面的土老冒一般,全都一脸的不可置信,就连我家老爷子也在那里喃喃自语:五百万贯?贞观十四年,大唐全年税赋不过三百六十七万贯,贞观二十年税赋不过五百四十万贯,这不相当于我大唐一年地税赋收入了?下官自然不敢胡乱戏言。

我赶紧澄清道。

咱说的确实是老实话,一枚手雷作价八贯。

弹药作价十五贯,这些都还是为了能吸引住长期客户所制定的价格,至于钢弩,一柄四十贯是绝对不会少地,而且,还必须限制供应。

至少要保证大唐自己的供应量。

另外,光是那些图纸,没有二百万贯。

本公子是绝对不会出手的。

老臣觉得,若照遗爱贤侄此法来操作地话。

一年之内五六百万贯,绝非难事,呵呵。

老臣可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武器也能卖。

李靖伯父一脸的喜色,当然,如此武研院能为大唐创造这么大的利润,不说其他,光是那些利润,就绝对能堵住大唐所有提出削减武研院投资和缩小规模地笨蛋的嘴。

亦能同样让大唐的政治集团明白,做军火贸易地利润。

那是绝对刮暴利,丰厚的回报,绝对会像毒品一般。

让大唐的政治高层上瘾。

嗯,这正是我希望看到地。

这个时候业已动容的高士廉也转变了口风:若真能如你所言,售卖一些,倒也无损我大唐之利益。

不过,你又如何能保证这些武器不会流落入对我大唐有敌意的他国之手呢?这个,下官确实无法保证。

但是。

下官以为,我大唐何以强大,靠的不仅仅是军事装备地强大,更重要的是我大唐将士保家为国地忠诚,和渴望在沙场之上建功立业的勇气和无畏。

器虽良。

无使器者,p用?我双手一摊,反问道。

高士廉这位老大人微微一笑,朝我点了点头。

算是我答对了!扭头朝李叔叔道:既然这样。

老臣也无异议,一切听凭陛下。

臣也这么认为。

武器虽好,没有精锐的军队,再好的武器也不过是一种摆设。

况且我大唐还有威力更强大的炮兵部队,天下,何人感憾?!李绩大叔很是振奋地昂首道。

李叔叔也点头以示认同。

最终。

在利益的诱惑下。

摆平了出售武器的事务。

李叔叔答允,等元旦朝会之时。

会当众下诏,指派我为谈判主官。

不过。

另一件事,更麻烦,那就是出兵。

不过这一次,我还没开口,老爷子就先站了出来:狸下,臣认同大唐应该出兵。

嗯?李叔叔一愣,看了我一眼,又看了我家老爷子一眼,没反应过来,要知道,我家老爷子绝对是一位公私分明地人物,父子同朝为官,可是从来也不会因私而废公,可是今天地表现,确实让李叔叔和在场地诸位大人很是吃了一惊。

房爱卿。

理由,告诉联你地理由。

李叔叔最先恢复过来,朝我老爷子道。

老爷子从怀中取出了一份奏折,看样子!这是昨天父亲连夜赶写出来的东西,交到了李叔叔的手中之后,老爷子缓慢而深沉地把他对于中亚地区国际局势的理解缓缓地说了出来。

这下子,不仅仅是李叔叔,就连李靖伯父、长别阴人等地表情都显得凝重了起来,在座的诸位谁都明白得很,大唐准备对付的目标也就是突厥和吐蕃,只不过这两年,由于双季稻的推广,以及辽东、朝鲜半岛和偻岛、流求大岛和吕宋岛的开发吸引了朝庭的注意力和发展重心,并且突厥和着吐蕃???先收拾谁一直没有定论,方自拖延至今。

而今天,这些大唐地重要政治人物才发现,原本,别国之间的战争,同样会影响到大唐今后的发展走向和战略态势,确实很是让他们惊讶了一番。

臣觉得这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大食距我万里之遥,中有波斯等及诸小国为缓冲。

若是得我大唐武器之支援,想来。

进取不足,但至少也防守有余。

若是出兵,让我大唐将士远赴万里,必然会引起一番朝野之震动。

长孙阴人挥起了反对的大旗。

他说地,也并非没有道理。

长别大人之言虽然有理。

但是臣以为,若不出兵,照这些情报上的推断,若突厥真与大食联手,那该如何?李绩大叔闷哼一声插嘴道。

这话倒让长孙阴人也一时无语。

李叔叔抬眼望向我。

贤婿,你说说你的理由。

方才我父亲大人所言地。

下官也就再重复了,不过有一点,臣以为,出兵是必要的手段,可是怎么出兵,用什么方式来出兵,才能让朝野之间的反对声降至最低,也不会引起西征将士的报怨,这才是关键所在,另外一点就是,出兵,我大唐到底能从中获得什么利益,这一点,同样也是关键。

出兵还有利益可讲?贤侄你这话倒是新鲜得紧,你倒说说,老夫也甚是好奇。

高士廉这位老大人再次开了口。

首先,出兵,下官以为,应该采取募兵制为好。

这样一来。

将士是自愿加入到西征地队伍当中,可使将士远征离家对于朝庭强制的不满降至最低,其二,我大唐出兵的一切费用,皆由波斯人和诸请我大唐出兵之国共同负担。

我咧咧嘴,抛出了另一个诱饵。

李叔叔眼睛一亮:你地意思是说,以朝庭地命义招募将士。

组建成军。

而后其所有装备及锚重等皆由他们花钱向我大唐购置?我点了点头:正是此意。

不过,长孙阴人也发了话:可若是将士在域外战没于沙场。

其家人怎么办?毕竟这些男士。

哪一个不是家中地主要劳力,没有他们,他们的家人日后如何生存?臣是这样想地,若是以国家地名义征召。

波斯人必须付给每位受募将士百贯之资,以为家资。

百贯之资,足可供一五口之家十年衣食贡忧,另外,家中独子者不募,膝下无子者不募……我连续说了不下五种标准。

长孙阴人无话可说。

而李叔叔等人的表情也显然对我的表现十分的满意,点头的频率是越来越大。

另外。

我大唐还可向波斯派驻一只军事观察团。

另外,下官还想,争取能在波斯等处,建立一个驻军点。

打铁需乘热,乘着李叔叔等人心情愉悦之时,我顺便把我的最后一招给丢了出来。

驻军点,也就是我大唐驻扎于国外的一个军事基地,而且,他们也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基地那样的简单,他们的存在,就会像是一枚钉子,牢牢地镶嵌在波斯与那些国家之间。

一来。

在与大食的战争当中,可以让这些国家放心,明白我大唐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我引申出了后世地驻外国军事基地地理念,虽然超前,但并非是我自己理所当然地吹嘘。

因为,李叔叔就是这么干地,贞观十四年八月,李叔叔遣大将候君集灭了高昌国后,当年九月,就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

管理西域地军政事务,既是为了保障大唐丝绸之路地畅通和稳固,同样也起震摄周边各国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