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一手抱着乌希哈, 一手牵着弘时,来到康熙龙帐外。
门口守卫较往常多了一倍有余。
还在帐外,乌希哈隐约听见里面的几个不同的男声在争执叱骂, 像是康熙和那位达楞泰亲王。
她没有听到乌林珠的声音。
乌希哈不由紧张起来,仿佛比在草原上面对多尔济色稜的追捕时更甚。
经人通传后,四爷带着儿女走入帐中。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给皇玛法请安。
借着叩头之际, 乌希哈用眼光快速扫了一圈。
多尔济色稜的尸体蒙着白布, 摆在他们右手边一丈处。
乌林珠背对着他们, 直挺挺地跪在尸体边上, 脸上、身上不见血迹,应也是梳洗过,乌希哈看不见她的表情。
左手边则站着太子、诚亲王,十三爷、十四爷。
加上四爷, 此行随驾的成年皇子们都到齐了。
达楞泰亲王站在康熙下首,凶神恶煞的模样与多尔济色稜有七分相像。
乌希哈还看见了策棱和成衮扎布,应也是康熙叫来问话的当事人。
这个严肃的架势, 让乌希哈把原本想好的许多说辞摁回肚子, 在脑中通通推倒重来。
是乌希哈和弘时来了。
康熙叫了起,上下看了看他们俩,你们两个可把老四吓得不轻, 如今平安回来就好, 可有受惊?乌希哈回道:谢皇玛法挂念, 孙女只是扭到了手。
弘时也道自己无碍。
兄妹俩的情况,方才梁九功已经问过太医并回禀,康熙心中有数, 并没有十分担忧。
康熙让四爷带他们来, 主要还是为了询问多尔济色稜之死的前因后果。
弘时, 你是兄长,皇玛法问你些事,不可有隐瞒。
弘时看了四爷一眼,点头,孙儿知道。
四爷方才叮嘱过他,一切据实禀报就好。
面对康熙和一众叔伯,弘时知晓利害,自知没那个胆子和脑子说假话。
朕听闻,你为寻找乌希哈,只身前往科尔沁,后被多尔济色稜扣留?这是为何?弘时答:孙儿跟侍卫走散了,他说要查证我们身份。
康熙问:那为何又要连夜奔逃?弘时拧眉,他好像不准备放我们走。
谁告诉你的?是如意。
弘时看了一眼乌林珠,是大堂姐的丫头。
丫头?康熙转向四爷,那个丫头呢,怎么没一起带回来?四爷和策棱对视一眼,冲康熙回禀道:儿臣接到孩子们时,并未看见有什么丫头。
如意已经死了。
弘时指了下多尔济色稜的尸体,带着后怕,被他杀死了。
达楞泰亲王此时插嘴道:回皇上,奴才已问清楚,是那丫头胡乱传话,从中挑拨,被我儿发现后,连夜捉拿审问,畏罪自尽了。
人既已死,无可对证。
达楞泰亲王又转身问弘时:照小阿哥所言,我儿对两位贵客不曾怠慢,只是查明身份需要时间。
方才我儿手下说,我儿本打算在今日送二位贵客回木兰,亲自向雍亲王赔礼,奈何二位听信小人怂恿,深夜出逃,我儿忧心贵客安危,带人追赶解释,是也不是?弘时被这一长串说得有点懵,乍一想,他所见所闻似乎是这样没错。
但又好像有哪里不对,怎么突然就善恶颠倒了呢?弘时着急地抓着脑袋,不知道该从哪里提出异议。
见他无言反驳,达楞泰对康熙跪拜,高声道:皇上明察,乌林珠此女让小格格隐瞒身份、诓骗小阿哥在先,私自出逃在后,陷我儿于不忠不义之地,还刺死我儿,我儿冤枉,我儿冤枉呐!他的额头重重磕在地上,双眼充血,此等大逆不道的罪妇,奴才求皇上为我儿做主,叫她为我儿殉葬!这些话,在弘时和乌希哈来之前,达楞泰就已经说过一次。
如今弘时的回答,只是给达楞泰再添一分佐证。
康熙脸色沉得吓人,对乌林珠道:乌林珠,你可还有何要分辩的?乌林珠面上不见惧色,轻笑一声,该说的,我此前都已尽言,可皇上您信么?放肆!一边的太子出声喝道,御前怎可如此不敬!乌林珠的顶撞让康熙脸色更差。
达楞泰趁势求道:皇上,您看她连一丝悔意也无,还请皇上秉公处置!我达楞泰虽未熟读大清律例,但也知道杀人偿命,更何况是谋杀亲夫!若皇上不给奴才一个公道,奴才不服,科尔沁不服,蒙古诸部也不会服!!说到最后,达楞泰已有威逼之意。
康熙虎口抵着额头,似在思索。
因为孝庄太皇太后的关系,科尔沁一直是康熙最为看重的蒙古部族,达楞泰和多尔济色稜与宫中太后亦有亲缘。
论地位分量,乌林珠这个皇长孙女并不及达楞泰父子。
且大清以公主格格联姻蒙古,为的是永续两族之好。
结果呢?杀夫?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若此事传扬出去,朝堂之上,普天之下,不论满汉,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康熙抬头,问几个儿子,兹事体大,你们也说说,该如何处置?太子没有犹豫,直言道:满蒙两族世ᴶˢᴳᴮᴮ代为友,万不可因一糊涂小辈有损,大侄女犯此大错,儿臣以为皇阿玛当依达楞泰亲王所言,给科尔沁一个交代,方能服众。
四爷封王后,太子心生警惕,一直派人暗中盯着四爷的动向,正是他将消息第一时间传递给达楞泰,让他与多尔济色稜的几个手下对好说辞,在康熙面前先发制人。
眼下正是拉拢达楞泰,打击四爷和曾经死敌胤褆的大好时机。
诚亲王尚文,对三纲五常颇为推崇,也道:历来弑夫乃十恶不赦之列,若不秉公处理,恐于我爱新觉罗氏声名有碍。
这就是请康熙大义灭亲的意思了。
四爷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提醒道:大侄女如今怀有身孕,还请皇阿玛三思。
十三爷亦点头,那也是多尔济色稜的血脉,达楞泰亲王之孙,不如等孩子出生——他还没说完,就被达楞泰冷哼打断,我儿另有子嗣,亦有侍妾怀孕,这毒妇之子,不要也罢!十四爷两边都不想站,便道:儿子愚钝,听皇阿玛的。
康熙目光扫过一圈,落到四爷身边的乌希哈身上,忽然问:乌希哈,你可是也有话要说?他余光注意到,从达楞泰质问弘时开始,乌希哈一边听,一边在忍不住摇头。
乌希哈深吸一口气,走到当中跪下,叩首,此事或因孙女而起,恳请皇玛法听孙女一言。
你说。
乌希哈努力组织语言,当日孙女被掳,就是因为大堂姐不堪受虐,侍女跑来木兰求救,被多尔济色稜派人抓回去,误绑了孙女。
这段前情康熙已经知晓,不过达楞泰的说法是追捕逃奴。
但乌希哈被掳总归是个误会,不足以说明什么。
康熙没有打断乌希哈,继续听她说。
孙女在科尔沁只待了短短几天,但亲眼所见,那个多尔济色稜,对大堂姐残暴至极,每天都用言语侮辱大堂姐,拳脚相加,还为了一个侍妾讨要大伯母的遗物,害死大堂姐的两个侍女……乌希哈一一细数多尔济色稜的罪过。
起初,她义正词严,信誓旦旦。
但很快,她越说越轻,慢慢停住。
因为她看到康熙、太子和达楞泰亲王逐渐面露不耐之色,看到四爷担忧的眼神。
她还看到乌林珠回头,苦笑着冲她摇头。
乌希哈忽然意识到,他们不想听这些。
因为他们无法理解。
作为统治者、作为男人的他们,关心的是满蒙关系,自己的势力。
而不会去在意一对夫妻间如何相处,有什么争风吃醋,或是几个下人的性命。
他们无法理解乌林珠在这段婚姻中所承受的精神、身体上的压迫和痛苦。
哪怕是她最信任依赖的四爷,如果今天受到伤害的是她或者玉录玳,乌希哈肯定四爷作为父亲,会为她们出头。
但对作为曾经夺嫡对手女儿的乌林珠,四爷会么?那么她原本以为自己返回木兰,就能求四爷或者康熙为乌林珠做主,惩戒多尔济色稜的愿望,只是一个幼稚孩童的异想天开吗?乌希哈看向乌林珠,这个大堂姐眼神深处有讥诮、有认命,却没有期待。
也许乌林珠比她更早意识到了这点,才会在见到救兵后,决然动手。
因为救兵对她不是希望,反而还可能会将她推回更深的绝望。
乌希哈说不下去了。
她现在知道了,自己浅薄的口舌,说服不了康熙和其他人,也救不了乌林珠。
她只能冲康熙一下接一下磕头,口中一直轻声重复着他真的很坏他该死,但无人听清。
乌希哈人小失言,请皇阿玛宽恕。
四爷向康熙告罪,见康熙摆手,忙上前一步将女儿抱起。
乌希哈无助地把头埋在四爷颈窝,眼泪一点点沾湿他的衣领。
龙帐中央,乌林珠在众人的注目中站起身来,久跪脚麻,踉跄了一下,片刻后调整好仪态,将背脊和双腿挺直。
她早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不惧皇威,更不在意叔伯们和达楞泰的眼光,昂首直视康熙,道:人,是我杀的,多尔济色稜暴虐无道,藐视皇恩,其行当惩,其心当杀。
从刺向多尔济色稜的那一刻起,乌林珠找回了自己的姓名,我爱新觉罗·乌林珠,诛此恶贼,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大清!无愧于我父爱新觉罗·胤褆之名!如果说有恨,乌林珠只恨自己醒悟太晚。
若早些反抗,或许就不会让多尔济色稜日益猖狂,让自己生不如死,至此绝境。
她一手抚摸着自己的小腹。
怀上多尔济色稜的孩子,她本没有多少高兴,但听到达楞泰亲王不顾血脉,要将她连孩子诛杀当场,为多尔济色稜偿命,乌林珠又止不住愤怒,还有不舍。
这也是她的孩子。
听乌林珠在此时提起胤褆,康熙怒气上涌,拍案而起,指着她喝骂道:老大当年便是如此不忠不孝不悌,你果真是他的女儿,也要学他忤逆犯上,逼朕处置了你吗?!乌林珠闭上眼,臣女,甘愿受死。
康熙怒极反笑,连说了三声好。
达楞泰当即跪请,请皇上为我儿做主,诛此毒妇!太子、诚亲王和十四爷连声劝康熙息怒。
四爷和十三爷跪地不言。
一时无言,众人等着康熙作出最后给乌林珠的判决。
策棱作为外人,没有资格开口,也不知如何为乌林珠求情,不忍地别过头。
他身侧,成衮扎布看着乌林珠,又看向背对着旁人,趴在四爷肩上抹眼泪、不敢哭出声的乌希哈。
他看见乌希哈怎么也擦不干净泪,转而用手去捂住耳朵,自欺欺人地,不想听见旁人对于乌林珠的声讨,和即将到来的悲剧结局。
成衮扎布的手指几乎掐破掌心。
她们也算是他拼死从多尔济色稜手上救出来的。
他曾瞧不起大清格格的娇气与懦弱。
但她们如今站出来了,那结局就不该如此。
奴才斗胆,有事启奏!成衮扎布大步出列,跪下,双手捧起一物,高举过头顶,大声道:奴才检举,科尔沁台吉多尔济色稜里通外敌,有不臣之心!乌林珠格格,非为己身弑恶夫,乃为国诛逆贼!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