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师叔沉迷网络中 > 第470章 小师叔入三国7

第470章 小师叔入三国7

2025-03-22 07:22:23

不知道陶大人请’我来是为了何事?郭奉孝也不兜圈子了,直接问道,请这个字咬字发音极重。

小师叔拿出一本装订好的册子,递给郭奉孝。

郭奉孝疑惑地接过,之间册子的封皮写着几个大字:《琅琊县五年发展计划》。

他挑了挑眉,翻开册子,一目十行地看着。

但没多久,他看册子的速度便慢了下来,一边看一边思索。

看了一个多时辰,桌子上的茶已经换了两拨了,郭奉孝才抬起了头,满是感叹地对小师叔:按照你这个计划,琅琊将成为天下最安定最富裕百姓生活最幸福的地方。

小师叔笑:我本就是想将琅琊打造成桃花源的。

桃花源?郭奉孝不解。

小师叔这才想到,陶渊明是晋朝时候的人,此时还没有出生呢,更不用说写出《桃花源记》了。

小师叔将《桃花源记》的大概内容讲了讲,郭奉孝听后点头:按照主公你的规划,琅琊确实会成为桃花源。

只是,琅琊还是太小了。

小师叔听到郭奉孝改变了对自己的称呼,笑了,没有想到这一份计划书便能够让郭奉孝认自己为主。

曹丞相,对不起了,抢了你的白月光。

小师叔道:还不是时候,还不是我冒头的时候。

郭奉孝了然,就像他选择隐居一样,小师叔也选择猥琐发育。

郭奉孝觉得这个主公非常和自己的性子。

两个人就五年计划进行讨论,郭奉孝就其中一些地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比小师叔更了解这个时代。

有了郭奉孝的加入,小师叔轻松了许多。

郭奉孝是个好奇心非常重的人,对小师叔弄出来的各种新玩意十分有研究的兴趣。

这一点上,他跟小诸葛十分相像。

小师叔跟郭奉孝提起小诸葛,郭奉孝有些可惜,与那个孩子错过了。

主公又有什么新奇的点子了?郭奉孝走到距离小师叔最近的太师椅坐下,背靠着椅背,浑身懒洋洋的,完全坐没坐相。

小师叔将画好的图纸递给郭奉孝。

郭奉孝接过来看了一眼,认了出来:这是炼铁的炉子?小师叔:应该说是炼钢的炉子。

现在琅琊变得富裕起来,小师叔终于将手从民生上收回来,伸向武器方面了。

汉末战乱已起,想要获得胜利,虽然武力值强大的武将很重要,但武器也非常重要。

想想吧,两军交战,其中一方的武器一下就砍断了另一方的武器,战果会如何?那是显而易见。

小师叔又拿出了几张图纸,那是武器制做图纸,递给郭奉孝。

奉孝,拜托你了。

郭奉孝:喂,你什么事情都交给我,不怕我累死啊!小师叔:觉得累可以找帮手啊。

郭奉孝笑了:原来你是想让我给你推荐人才啊。

小师叔摊手:没办法,我认识的人不多,没有你认识的多。

郭奉孝道:我这里倒是真有几个可以推荐给你的,荀彧荀文若,你可知道?有些耳熟。

小师叔想了想,这个名字确实有些耳熟,似乎也是曹操的谋士。

郭奉孝道:文若兄跟我是老乡与好友,他已经出仕,举孝廉出任守宫令。

守宫令?他在京城?小师叔皱眉。

人既然再董卓手下,不好弄来啊,否则他早就将贾诩给绑了来了。

郭奉孝摇头:文若兄已经不在京城了,他给我写了信,说是已经弃官归乡,整想着率领宗族避难冀州。

冀州?袁绍的地盘?小师叔摇头,袁绍可不是好主公,为人太过刚愎自用。

郭奉孝点头:我可以写信给文若兄,让他全族搬迁到琅琊来。

小师叔:咱们琅琊欢迎任何人来定居,即便荀彧不帮我,我也欢迎他们到来。

小师叔终于想起一点点有关荀彧的信息了。

荀彧虽然认曹操为主公,但他一直效忠的是汉室,是所谓的正统。

他帮助曹操,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汉献帝,复兴汉室。

否则他最后也不会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调离中枢,于寿春忧郁而亡。

小师叔这里没有汉献帝,并且想要一统天下,荀彧肯定不会帮他。

不过留不住荀彧,可以留住荀家其他人啊。

比如荀攸,他可被曹操称为谋主呢。

郭奉孝了然,最为荀文若的好友,他又如何不了解荀文若的想法。

郭奉孝道:我还有一个朋友叫做戏志才……小师叔:人在哪里?我立刻叫手下去请’。

郭奉孝呵呵哒,爽快地出卖自己好友。

不久之后,戏志才被请来,从郭奉孝手中接过许多的事务。

戏志才对出卖自己的好友没有好表情,郭奉孝嘿嘿地奉上了小师叔给他的茶叶,以及可以滋补身材的药酒。

戏志才也是好酒而不喜欢喝茶的人,原因跟郭奉孝一样。

郭奉孝这礼物送到了戏志才的心上,戏志才勉勉强强原谅了郭奉孝。

两人对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聊着工作的事情。

他们喝的是药酒,小师叔拿出方子,专门让人酿造的,一部分给了诸葛珪,剩下的给了郭奉孝和戏志才。

两个人的身体都不好,却一样好酒,为了喝酒,连命都可以不要。

小师叔还想让他们多多给自己干活呢,绝对不能让他们发生早逝的事情,自然要呵护好两人的身体。

人还是太少了啊。

郭奉孝感叹。

戏志才点头:不知道文若他们什么时候到。

郭奉孝道:一家子迁移,麻烦呢。

幸好我家就我一个了想去哪里都可以。

戏志才翻了白眼,刚想开口,就看到下人进来禀报。

荀家的人已经到琅琊县城外了。

两个人赶紧起身,叫了牛车,带着他们出门迎接荀彧。

荀彧望着高耸的城墙,心中思绪翻腾。

光看这城墙,就可以判断这是个适合族人安居的地方,只是……荀彧望向京城的方向。

汉室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