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筠闻言赧然一笑,母后常年礼佛,神佛自然明白您心至诚。
皇后目光流转,虽无甚表情, 但却不难想见当年美目盼兮的风姿。
她听了这话倒是带上几分笑意,神佛是否知晓,本宫不甚在意, 不过是心中尚有牵挂,唯有求之于佛罢了。
楚筠与皇后不过一面之缘,也是在与慕寒之大婚之时才见了回,第二次便是现在, 所以她心下并拿不准皇后脾性。
她逗弄着怀中的孩子, 试探着问道,母后您贵为皇后, 母仪天下,定是为父皇和太子殿下祈福,愿我萧国江山社稷永固, 儿臣叹服。
皇后闻言眼底略带嘲弄, 捻着手中的佛珠转身走到桌前坐下, 示意楚筠也坐。
她挽起袖口亲手煮了壶茶,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显然是日常做惯了的。
楚筠本想接手,却见皇后摇了摇头, 便也只好作罢。
皇后略抿了口茶, 自顾自地开口,我本就鲜少见外人, 你应当知道, 不过今日既然来了, 想着是有事要同我说吧?楚筠闻言垂了眸子,暗道母后果然直接,儿臣深知母后不理俗世,今日前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开口,太子殿下为朝局国事尽心,在元贞国已将近两年,儿臣实在挂念,故而……皇后了然地点了点头,所以,你想去元贞国陪着寒之,只是料想陛下定然不会答应让昱昭也一同前去,所以你便来托我照看,可对?见楚筠勉强一笑,母后料事如神,儿臣敬服。
皇后轻笑,用帕子擦拭着手,闲适至极,陛下疼爱昱昭,你何不托他,反倒退而求其次,寻到我头上来了?楚筠叹了口气,望着神色清明的皇后,她便明白,自己不必自作聪明说那些虚言,反倒容易惹皇后不喜,陛下对殿下多有忌惮……虽然母后避世多年,但骨肉之情不可断绝,母后爱屋及乌,殿下的孩子在您这里儿臣才能放心。
皇后闻言撂了帕子,直起身来,细细打量起了楚筠,目光悠远,似乎在透过她回忆往事,从前本宫听闻寒之与你两情相悦,想着能遇见心仪之人实在不易,也不愿让有情人错过。
但见了你之后却总觉得你心中有杂念,想来你所求并不止于此……也罢,本宫并不想理会旁的,昱昭便送来我宫中,你放心就是。
楚筠心下一喜,正欲出言谢过,却见皇后直直望着自己,只一点,寒之是本宫十月怀胎所生,自然希望他万事顺意,他的性子本宫了解,你一心待他,他必不会亏待了你。
若起了旁的心思……不说寒之如何,本宫也是容不下你的。
你可明白?楚筠眸光一凛,乖觉垂头称是,母后的教导儿臣定然谨记于心,做一个合格的东宫太子妃,昱昭,就劳烦母后费心了。
皇后嘱咐完之后便闭上了眼睛,手指缓缓揉着太阳穴,只轻声应了一声,想来你还要去同陛下请旨,去吧,本宫也乏了。
楚筠闻言便抱着昱昭退出殿中,门扉合上之际,不知可是幻觉,殿内似乎传来一声叹息。
想着方才皇后的告诫,楚筠心下轻嗤,皇后当慕寒之是个宝,在别人眼中却未必,他的野心虽然隐藏地极好,却瞒不过楚筠的眼睛。
如今慕寒之在元贞国已站稳脚跟,陛下可没有那么高兴,楚筠这次也是算定了陛下对太子的忌惮,若能有双眼睛在元贞国替他盯着太子,陛下定是喜闻乐见……她站在殿外出神,便听见一旁的嬷嬷出言提醒,太子妃?楚筠侧头,笑着同嬷嬷开口,过些时日昱昭到了母后殿中,还要劳烦嬷嬷一同帮忙照看,嬷嬷辛苦。
说罢便有女官将沉甸甸的荷包递到嬷嬷手上,她倒是无甚表情,清浅挂着一抹客气而疏离的笑,都是分内之事,太子妃客气。
楚筠挑眉,母后性子冷淡,连宫中的下人都是如此,果真像座庙一般,也不知当年陛下同皇后之间究竟发生了何事,会离心至此……见时辰不早,再耽搁便要到午膳的时辰了,楚筠便从宫中辞了出来,起驾去了明渊帝所在的乾元殿。
皇后仍旧静静坐在榻上,任窗外透进的阳光照在背上,心里却感受不到丝毫暖意。
青烟萦绕身侧,恍然间似回到闺中年岁,陌上游,言笑晏晏溪上游,纵旧景犹在,终不复昔年良辰。
她眸中浸着凉意,喃喃道,你曾说自己喜欢萧,清吟复长啸,我却是再听不到了……肖嬷嬷才入殿中,便听见皇后此言,忍不住开口,娘娘……皇后听见这个称呼,便抬起眸子看向她,肖嬷嬷也只得改口,姑娘,多思无益,如今好歹顾念身子,不为着旁的也要想想殿下啊……如今殿下也有了嫡子,便是您的孙儿,稚子纯真,有孩子陪着您也少自苦些。
皇后轻笑,淡淡道,自苦?我将这宫殿弄得如斋堂一般,这辈子本就够苦的了,也不在乎多苦一些。
若不是为了寒之和他,我只怕也熬不到今天。
整日对着皇帝那张脸,当真让人厌烦。
我们如今也是两看生厌,早知如此,他又何必强求呢……肖嬷嬷也不知还能如何劝,只听见皇后接着开口,我最烦别人唤我皇后,好像我没有自己的名姓一般,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我叫薛明仪呢?冬日天色沉沉,萧国的皇宫以青石筑墙,乌木造殿,让本就肃穆寂静的宫殿更多了些暗色,显得十分乏味。
好在楚筠衣袍明艳,为乾元殿添了几分鲜活之气。
大监入殿通报不过须臾,便传来脚步声,楚筠面色平常,缓缓走到殿中,恭敬行礼,儿臣给父皇请安。
明渊帝正在殿中低头翻阅着奏折,闻声点了点头,起来吧。
这个时候怎么过来了?楚筠垂眸,乖顺开口,父皇忙于朝政,儿臣特地熬了一碗参汤送来,还望父皇保重龙体。
明渊帝随手将奏折扔在案上,望着大监送来的参汤笑了笑,太子妃有心了……楚筠得了令便坐到一旁,本就是儿臣分内之事,太子殿下不在国中,儿臣更应当尽心侍奉父皇母后才是。
听见她提起皇后,明渊帝眉头一凝,怎的突然提起了皇后?楚筠看了看一旁侍奉的大监,有些欲言又止,明渊帝挑了挑眉,屏退左右,说吧。
楚筠这才开口。
启禀父皇,儿臣今日特来请旨,太子殿下久不在国中,甚是牵挂,还望父皇允准儿臣前往元贞国,陪伴在殿下身旁。
明渊帝目光幽深,打量着眼前乖顺敛眉的楚筠,太子妃若是去了元贞国,昱昭你打算如何?楚筠便将方才前去向皇后娘娘请安之事一并告知,明渊帝闻言挑眉,皇后答应你了?楚筠温声说是,父皇朝政繁忙,儿臣不敢相扰,便只得去劳烦母后了。
明渊帝斜靠在椅背上,不知想到了什么,眼底噙着复杂的情绪,良久后才轻嗤,她不是远离红尘不理俗世么?竟还想得起自己如今也是做皇祖母的人了……他目光凉凉,她答应了也好,身为太子之母,照看几日皇孙也是她应该做的。
他话锋一转,倒是你,应当不会忘了自己的身份吧?楚筠立时就明白过来,陛下这是要让她表忠心了,儿臣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此次前去,儿臣便是父皇的眼睛,太子的一举一动皆会传回国中让父皇知晓。
明渊帝对她的回答十分满意,脸上有了几分笑意,朕一向对楚家很放心,你这次去务必低调行事,若被元贞国提前知道可不妙,一路上朕也会派暗卫保护,多加小心。
哼……朕也好奇,太子去了元贞国许久,到底有没有些长进。
楚筠默默,待走出宫门还有些怔怔,檐下传来风铃清脆之音,不禁感慨,这便是天家,父子之间也有说不完的猜忌,江山社稷、巍巍皇权,果真这般诱人……她并不想乘上轿辇回宫,便自己缓缓在长街上走着,其实她本可以去元贞国走这一趟,反正她心里并不念着慕寒之,自己待在东宫反而惬意无拘束,虽说时不时要演一出深情的戏码,不过这也是她早已做惯的事。
只是她有些等不及了,自从传来赫连羽娶了位元贞国女子的消息,自己便慌了,只是两国尚在僵持,也不知他们何时才能回到萧国。
楚筠便打定主意,既然风不来,自己便亲自去瞧瞧,那位郁华枝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引得不染纤尘的赫连将军甘愿折腰……她放下心头的万千思绪,回身仔细吩咐女官一应出行的事宜,既然得了允准她便一刻也不想再等,定于三日后动身前往元贞国。
北疆的风雪几乎在同时飘入京城,覆冰之下尚有游鱼,随着暗流四散,不知所踪。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