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老太君的院子,珠儿迎过来道:三少爷来给老夫人请安么?来得正好,大夫人、二夫人她们都刚来。
说着便要去开门。
夏辰上前一步拉住她的衣袖,做了个嘘的动作,小声道:我要给祖母一个惊喜,珠儿,去帮我拿盘苹果来。
珠儿皱了皱鼻子笑道:奴婢这就去。
说着往厨房的方向走去。
夏辰示意月娘看着点,自己悄悄走到门前,侧耳倾听。
先传来的是孙氏的声音:老太君,辰儿这会还没来,要不要让人去叫一声。
老太君道:不用不用,许是还没睡醒呢,让他多歇歇吧,走了这么远的路,一宿哪缓得过乏来。
夏雅蓉道:辰儿起的可早呢,早饭前我去看过他。
孙氏白了女儿一眼,轻哼一声:既然一早就起了,难道不知要请安的规矩?老太君道:辰儿一直住在乡下,不懂这些也正常。
钱氏道:太君,韩家老夫人也是好出身的,辰儿来之前怎会不教些规矩,再说我一早就交待张妈妈去叫了,交待过那个什么月娘提醒辰儿。
老太君道:月娘到底是个村妇,要交待也是告诉曹妈妈。
张妈妈忙道:曹妈妈也是知道的,只是三少爷肯不肯听曹妈妈的,就不知道了。
钱氏道:就是说啊,曹妈妈做事一向谨慎,必然也会提醒,怎地就不来呢?夏雅蓉道:许是在路上了,辰儿的院子远,小孩子贪看,走得自然也慢。
她话音刚落,夏辰听到一声冷哼:不过是一条夹道,有什么好看的。
仔细一分辨,这似乎是夏菁华的声音。
老太君咳了两声:好了,你们请了安就回去吧。
这时月娘小声道:辰儿。
夏辰忙退了两步转过身,珠儿端着一盘苹果回来了。
三少爷,奴婢挑的最好的。
夏辰接过苹果:开门吧。
珠儿上前敲了下门:老夫人,三少爷来给您请安了。
夏辰一进屋,扫了一眼众人的神色,老太君自是极高兴,夏雅蓉也在看着她微笑,其他人则是惊的惊,愣的愣。
祖母,辰儿给您请安来了,辰儿听说多吃苹果长寿,特意让珠儿姐姐拿了些来。
月娘说这叫借……借果献佛。
屋子里立刻传来几声不屑的轻哼和娇笑。
老太君大笑道:辰儿,那叫借花献佛。
来,到祖母这来。
夏辰上前把苹果放在几上,嘀咕道:辰儿没读过书,让祖母笑话了。
老太君道:辰儿说得也没错,何况辰儿这般孝心,祖母高兴还来不及,怎会笑话呢。
夏辰道:祖母,辰儿今天穿了新衣裳,真想让祖母看看呢。
辰儿一定要想办法医好您的眼睛。
老太君笑道:祖母不用看也知道辰儿现在一定很好看。
说罢轻叹道:我听说你的眉眼特别像你娘,鼻子和嘴巴像你爹,玉儿也说你的小模样俊俏着呢。
夏辰道:外祖母说我长的像祖母。
她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呐喊,这拍马屁也不容易啊!老太君听了更加高兴了:是么?钱氏忙道是啊是啊,老太君若不是眼睛染了疾,可是很美的一双眼呢。
这孩子怎么这般会说,一张嘴跟蜜罐似的,要是自己的儿女有这张嘴,老太君也不会朝思暮想地要接他来了吧,不过嫡孙到底是不同的,想到这儿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夏辰道:祖母的眼睛现在虽然看不见,但还是很好看呀。
钱氏唯唯诺诺道:那是,那是。
陈氏嗤笑一声:会说的不如会看,老太君鹤发童颜,红光满面,又有满堂儿孙尽孝,定然长命百岁。
夏辰语调委屈:可惜辰儿的爹娘不在了,辰儿会加倍考顺祖母的。
孙氏脸一沉,立马闭了嘴。
钱氏眼皮儿一翻,一脸幸灾乐祸地瞥了陈氏一眼。
夏辰看老太君神色有几分黯然,也觉得再说下去,难免令这位老人家伤心,而且也可能会暴露自己。
伸手拿起一个苹果:祖母,辰儿替你削苹果吃好不好?老太君点点头:你们都回去吧。
说罢摸索着拉起夏辰的手:咱们回屋吃去。
钱氏等人只好起身施礼离开。
一出门儿,钱氏冲孙氏道: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孙氏无所谓地用指尖掠了下鬓发:你不也讨了个没趣儿。
钱氏哼了一声,快走几步下了台阶,忽然停了下来转过头看着向孙氏:我有几句话要跟妹妹说。
孙氏见钱氏一脸正色,让一帮小辈们先回去,跟着孙氏来到穿堂边儿:什么事?姐姐说吧。
钱氏道:我们今天好像都吃了那孩子的亏,这事儿……孙氏闻言一怔,随即疑惑地看向钱氏:姐姐的意思是辰儿故意令我们难堪?可他那么小,大字儿也不认几个,又一直在乡下,不可能有这么多心眼吧?钱氏道:你没发现那个月娘不像一般村妇么?她的举止很是端庄有礼,好像还有些墨水。
孙氏点点头:许就是那月娘教的,我让曹妈妈盯着她点儿。
钱氏点点头:那就先这样。
说罢往自己的住处走,一边走一边问张妈妈:你是按我交待的说的么?张妈妈忙道:奴婢一个字儿都没有差。
接着把当时的情形说了一遍。
钱氏思忖片刻问:辰儿的新衣裳哪来的?她总瞧着那料子好像是府里前不久购进的。
张妈妈道:前几天见二小姐缝了那么一件儿。
钱氏闻言一眯眼睛:好你个孙凤娇,竟然当面一套背地一套,自己唱黑脸让女儿唱白脸,怎地都不吃亏,倒是我里外不是人了。
夏辰这会替老太君削好苹果,去了核又切成小块亲自拿给她吃。
玉儿在一旁不停地夸赞:三少爷手可真是巧,果皮能削成了一根儿,还这么薄。
常妈妈道:可不是,三少爷心也够细呢。
老太君听了眉开眼笑:心细手巧将来一定能念好书,并写一手好字。
夏辰道:祖母,辰儿还没看看安阳城是什么样子呢,过几天上了学,要是被笑话没见识怎么办。
老太君眼盲心可不盲:哟哟,你就说想出去玩儿不就得了,玉儿,你陪着去吧。
玉儿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忙道:谢老夫人,玉儿这就去吩咐人备马车。
夏辰道:玉儿姐姐,顺道叫上我二舅舅,我想他也想到处看看。
就照辰儿说的吧。
老太君说罢,吩咐常妈妈:常妈妈,去把柜子里的钱匣子拿来。
钱匣子是一个一尺见方的檀香木盒,上边涂漆描花,用一个铜锁锁着,老太君从袖里摸出钥匙打开,里边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银锭,老太君摸了三个:辰儿啊,这是十五两银子,是祖母给你买零嘴儿的,买些喜欢的玩儿意也够了。
夏辰接过银锭:谢谢祖母,祖母想吃什么,辰儿替祖母买回来。
常妈妈道:三少爷可真是孝顺,老太君最喜欢枣泥糕。
老太君道:辰儿,不用管我,我想吃什么就会吩咐人去买的。
别玩儿太晚。
知道了,祖母。
这时玉儿回来说准备好了,夏辰跟她来到车轿房。
韩然已经在等了,看到她道:霍,辰儿今天打扮得可真俊。
夏辰道:辰儿什么时候不俊?韩然笑道:上车吧。
离开夏府直奔明阳城最繁华的地带行去,夏辰想打人打听一下岑府,可玉儿在颇有不便,自己认识岑少泽这事儿,还不能让夏家知道。
撩起车帘,夏辰不停地向外张望,走了约小半个时辰,马车拐到一条十分宽阔的街道,街边绿树成荫,几株桃李点缀风光,街中石板铺地,光洁平坦,两侧店铺林立,幌匾相接。
行人衣饰多华贵,馆所富丽皆堂皇。
玉儿说这便是安阳城最繁华的街市,人称瑞香街,虽然往来车马行人不少,却无高声喧嚣,处处透着风雅。
夏辰一开始颇为讶异,仔一想,古代人生活节奏慢,京城更是王公贵族聚集之地,生活较为安逸,这般情形倒也不足为奇。
三少爷,我让车夫找地方停好马车,我们下车边走边看吧。
夏辰点点头:好。
走在街上,夏辰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以前在游览古迹名胜时,心中常常感慨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常幻想着一条条街道,一座座宅院,一座座宫殿曾经是怎样的风貌,其中又有多少喜乐怒悲。
如今自己成了古人,真真实实的一切反倒有些虚幻。
似乎并不陌生,却又不尽熟悉。
玉儿和月娘倒是极谈得来,毕竟都是女人,一百个女人中有九十九个逛起街来,都像是打了鸡血般不知疲倦,更不会放过任何一家衣服店,饰品店,胭脂水粉店。
韩然倒是很心平气和地跟着,对于他来说,就是散散步,看看街景,多数时候他只等在店门外,等两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看够了,再去下一家。
夏辰一开始倒还有几分兴趣,因为心里惦记着给小姨母和外祖母买两件首饰,再买几块布料。
待这些都买齐了,便也不再进去,和韩然站在街边,看着形形色色行人车马。
月娘和玉儿从一家饰品店走出来,不停在说着哪支簪子精巧,哪支步摇华丽,夏辰和韩然只能相视着耸肩苦笑。
走了没多远,夏辰道:前边有一家糕点铺,我们去看看有没有枣泥糕。
玉儿道:三少爷,你到这会儿还没给自个儿买过一件东西呢。
夏辰冲她眨下眼睛:玉儿姐姐,我用的一切,自有会有人准备好,何必再花心思浪费银子呢。
玉儿娇笑道:三少爷说得也是。
月娘道:辰儿的心眼可多着呢。
称了二斤枣泥糕,夏辰问:玉儿姐姐,你喜欢吃什么点心糖果尽管包些。
玉儿十分高兴:三少爷请奴婢吃么?夏辰点点头:当然,我做东。
玉儿道:那奴婢先谢谢三少爷了。
玉儿正在挑糖果,门外走进来两名少女,皆是十五六岁的模样,一名身着一袭月白竹纹交领齐胸襦裙,眉目清秀。
另一名身着火红云纹,对襟襦裙,连里衣是红色的,容貌娇丽。
二人秀发皆是以一支翡翠如意钗半挽,留下一部分长发流瀑般地披散在身后。
除此身上再无配饰,更无半点杂色,红的像火焰,白的像冰雪。
店里的伙计见了忙躬身道:哟,赛雪姑娘,绮云姑娘,你们可好久没来小店光顾了。
不必说,白衣少女是赛雪,红衣少女是绮云。
绮云笑道:那是因为我家公子最近没在京城,自然也不需要来买你们这儿的荷花酥了。
伙计道:这么说,风月公子回来了?一听风月公子,夏辰眉头微抬,心想不会就是自己在医馆所遇的那个吧?可不是他还能有谁?。